美文网首页主题日更
【读书日记】最后的告别02

【读书日记】最后的告别02

作者: 862e58eaa410 | 来源:发表于2019-04-26 07:32 被阅读1次

作者从一些创新者的视角去发现“养老”存在问题。“辅助生活”与疗养院的区别在于独立自主性。

在我们的很多人的观念中,“安全”才是老年人最大的需求。其实,这仅仅只是我们作为子女或是作为医护人员对于老年人的需求而已。老年人的最大需求是独立性。哪怕因为疾病所困,他们也想有独立的自主性。他们想按照自己的习惯或是心情来作息而不是一到钟就被唤醒,他们想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吃饭而不是一到点就在饭堂排队。当然,假如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他们更想自己上厕所。更多的主动选择是老年人本身具有的权利。

当最基本的生活都被规范化之后,他们眼中的光都逐渐消失了。一位刚完成实习的急诊医生被应招到一家疗养院当全科医生。这位农场主医生感受到疗养院的压抑,于是想了一些创新的方法去改变。两只狗,四只猫,一百只鸟便是改革的工具。农场主医生将整个疗养院的人造花换成新鲜翠绿的植物,让附近学校的孩子放学后来与老人们互动。改革后的结果便是,疗养院的老人家处方用药下降了,死亡率也下降了,甚至有老人家最后回家了。根据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理论,人有被需要的心理需求。而这些动物和小孩子们与老人们之间的产生的情感链接就是在创造新的需求。

虽然在老年人的生活中,行动范围受到 了限制,但是他们的幸福感要比年轻人的要强烈,主要是因为老年人更关注的是当下。这是一个很意义的实验。“在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里,你会做什么?”在正常情况下,老年人和年轻人的选择是不一样的。而,患有艾滋病的年轻人和老年人的选择是一样的。让人深思的是,香港在97年回归之际以及03年流感时,年轻人和老年人的选择是相似的。

我们如何度过自己的每一天,取决于以为自己还剩多少时间。

前几天战友写了一篇读后感,那是吴军老师的《向死而生》。《最后的告别》里的这个实验是在让我们去体验去感知自己“还剩多少时间”。当这种感知清晰了,我们就知道该如何过好这一生了。实验的选项是,在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里,你会做什么。老年人的选择是“陪伴家人”。当我们年龄越大,我们就越关注身边的人,由年轻时的向外探索转为向内寻求。

在阅读这本书的前一个环节中,我是焦虑的。面对老年疾病或是衰老,我有深深的抵触感。然而阿育吠陀给了我指引。事有凑巧,昨天早上看了阿育吠陀的学习视频。继而,心中的担忧是父母亲。六十几岁的他们已经退休,行动自如,生活自理。《最后的告别》成为我提早规划父母亲养老问题的指引。

【目前进度56%】

相关文章

  • 【读书日记】最后的告别02

    作者从一些创新者的视角去发现“养老”存在问题。“辅助生活”与疗养院的区别在于独立自主性。 在我们的很多人的观念中,...

  • 【读书日记】《最后的告别》01

    阅读这本书的心情是不轻松的,甚至有点压抑。 作者是一名外科医生。当他进入50岁的行列中,衰老与死亡进入他的思考范畴...

  • 读书笔记《最后的告别》

    2017-1-14 《最后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作者 葛文德,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出自一位美国...

  • 运隆日记之《告别2018,迎接2019》

    还有四十分钟,就要告别2018,迎来2019,在此写下2018年的最后一篇运隆日记,以此告别2018,迎接2019...

  • 我好想你,你能听到吗?

    01 你走的那一天,所有的星辰,都落入了大海。 而我们,在最后的最后,连句告别,都没有。 02 那天的太阳很大,我...

  • 最后的告别

    讲个笑话,如果你实在忍受不了夏天的炎热,就去跟自己喜欢的那个人告白吧。那感觉,比喝了雪碧还透心凉,心飞扬。 四年前...

  • 最后的告别

    人死后,会是什么样子?

  • 最后的告别

    初见,颤抖的双手无处安放 再见,坚强挂在成熟的脸上 脑海回旋着操练场 你们正站在左手边 我们就像乒和乓 不会分开的...

  • 最后的告别

    果然女人的第六感是可怕的,当你认为对方不喜欢你或者有第三者的时候,那就是真的。不管你多么努力试图告诉自己那是假的,...

  • 最后的告别

    当他从高空飞起,坠落到地面的过程中,他的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地把一生的经历过了一遍。 他原先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日记】最后的告别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ux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