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

作者: 随园随笔 | 来源:发表于2019-02-01 18:57 被阅读33次

前日晚,老公接到从前一位老大哥电话,约好次日凌晨去赶海。

赶海,在我的想象中是这样的:晨曦中的海滩上,一位风里来雨里去皮肤黢黑的老渔夫驾一叶扁舟,随波浪一起一伏,船侧斜拉着的渔网中是他满满的希望,初升的朝阳在他身后,为他和他的小船镶上一层金色的边。

天蒙蒙亮的时候,我们来到了约定的地点----位于吉阳区的半山半岛。

半山半岛真是个奇妙的所在,它坐拥三山两湾,即鹿回头山、猕猴山、龙首山、三亚湾和小东海湾,即可登高远眺,又可凭海临风。

赶海

此时天光初亮,金灿灿的朝阳刚刚跃出海面,天幕就哗地被拉开,展现出一幅华丽丽的海天辉映图,果然是“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如此大气魄,也只有大自然的手笔方能绘出了。

虽十余年不见,今日重逢,彼此之间却毫无生疏之感,我们对早已候在路边的大哥打趣到,“在这风水宝地居住的必定即是仁者又是智者,故而皆可交也。”

大哥笑眯眯地拍拍老公的肩,算是打了招呼,不及叙旧,顺手便递过来一套工具,一个是小铁铲,另一个却叫不出名字,呈丁字型,一根不锈钢钢管上背靠背分别焊着一个小锄头和一只小钉耙。

“这可是特制的赶海神器,一会儿你们就知道了”,面对我们疑惑的眼神,大哥笑道。

穿过一小片椰林,便来到海滩上,与三亚湾平坦的沙滩不同,这里的海滩上遍布了大大小小的礁石,涨潮时,大海将无数的牡蛎、蛤蜊之类的海产品送上海滩,退潮时,其中会有一部分滞留在了低洼的地方,而所谓的赶海,便是指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在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

跨上浅滩,水清见底,一片片蒙尘的贝壳,以及无数断折的珊瑚残肢铺陈其中,看着感觉有些惊心,很多礁石下,还会藏着一些不知名的海螺,它们依靠触角紧紧地依附在礁石上,也有的用触角划动着在水底行走,轻轻拿起一枚,看到数条黑色的触角上长着黄色的圆头,大约是离开水面,它们立刻灵敏地感觉到了周遭环境的变化,悄悄地将身子缩回到壳内。

我轻轻将螺放回水里,很快它又伸出触角,静静地伏到了礁石之下。看起来,即便背着重重的壳亦无法给予它们足够的安全感,于是,它们选择依着礁石作为它们的安身之所吧。

赶海

用小钉耙在略为平坦些的水洼处轻轻耙几下,很容易就可以挖到蛤蜊和扇贝,偶尔也会遇到细长灵敏的沙丁鱼,只是不论面对安安静静宿命般被扔进小桶中的蛤蜊和扇贝,还是看到惊惶失措四下逃窜的沙丁鱼,它们总让我心头泛起隐隐的不安。

潮汐将它们送到了沙滩上,似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结局,不论是走上人类的餐桌,还是留在沙滩上苟延残喘,但终也逃不过那一劫。

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但不知为什么,从那以后,每每想到命运,那些潮汐中的贝与螺便浮现在眼前。

相关文章

  • 赶海,赶海

    生活在岛城,实乃人生一件幸事。 岛城人饮食有一个自豪的习惯,叫哈(ha)啤酒,吃蛤(gá)蜊(là)。岛城的蛤蜊鲜...

  • 赶海

    日出东方霞光艳, 海潮留红鹭鸟欢。 渔家拉网几船过, 鱼蟹满仓笑开颜。

  • 赶海

    对于一个生于北方长于北方的人来说,生命的前二十几年对于海的印象只源于电视书本,第一次看海已是26岁“高龄”...

  • 赶海

    我们睡觉起来,发现太阳都晒屁股了。我们今天要去赶海。因为那里有很多东西,比如说,螃蟹,小虾,还有礁石。螃蟹...

  • 赶海

    10.2日下午两点我们准备去好望角海滩赶海。我又兴奋又激动,临走前我准备了铲子、桶和盐。 到了下午,我们开车来到了...

  • 《赶海》

  • 赶海

    和健身房的大姐去赶海

  • 赶海

    一个春日的早晨,天刚麻麻亮,我们便起了床,朝海边走。 出了中铁大桥局福平铁路跨海大桥项目部的大院,左拐前行,不多远...

  • 赶海

    海潮退去 浅洼里 泥沙旁 许多生灵躁动着 鱼虾虫蟹 海螺海蚌 大家涌来 形形色色 这退潮的海滩上 为赴这场海事 许...

  • 赶海

    荆棘顽石藏珍宝 弱手掀开方露首 半片礁石半边螺 紧吸慢挪方知跑 左手塑料小篮筐 右手铁制小扒钩 翻翻捡捡小筐满 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赶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wd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