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肉身,风景,风景之上

肉身,风景,风景之上

作者: 夏吉林 | 来源:发表于2023-03-19 22:51 被阅读0次

        ——读散文集《火苗旺盛的的地方》

                    夏吉林

    或不以为然,但人生就是一趟单程的旅行。


    对于自我觉知了的人,人生是沉重肉身背负轻盈魂灵的旅行,这种旅行的结果,觉醒者会发现,自己不是人世间的多维价值体系描述的复杂形象,而可能是单纯空间的简单自我。旅行者如果有这样的发现,这一趟旅行就具有了风景之上的人生意义,如果足够幸运,你可以遇见真正的自己。

    一、

        正如作者在《走进西藏》里说的:生命是由一段又一段的旅行衔接而成。与其说是旅行,不如说在寻找自己,寻找生命的意义

    读饶友君的旅行日记,你可以体会到她的人生旅途在多个世界观照自己、解剖自己、发现自己的激荡和回归,感受它在某种寂静状态的欢喜。

    在首篇《走进西藏》里,我们可以发现,大千世界复杂的存在,可以被作者看见、感知和觉悟。

    一是生命极端存在的藏羚羊,在可可西里无人区,一堆人花了两小时见证了几万只藏羚羊,在人类不能存活的极寒高原的迁徙过程,作者还细心感知到母羊折返带回掉队小羊的细节。她从这个细节发现“母性和爱永远那么伟大,支撑起生命的神圣和庄严”

    二是高出天际的西藏红:在蓝天白云之下,围绕布达拉宫的建筑和西藏生活的色彩,“红色”把寺庙、衣服、音乐、建筑看似无关的事物,在作者的妙笔之下全部活化。超然物外,作者体悟到:红色在这里是那么充满活力,那是只有生命才有的活力,它像火焰把生命的热情在雪域高原尽情地燃烧。

    三是在古寺前的“无边存想”:这一篇写到人类生活的情景,提及宗教领袖的罗布林卡、藏汉民族崇敬的文成公主、以及藏文化起源的山南桑耶寺,可巧桑耶寺的别名,叫住存想寺、也叫无边寺。这些跨越千年的历史的车辙,自然会引起读者关于过去和未来、神灵与凡夫、绝地与绚烂的联想,这样的“存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里开花方式,芸芸众生里,这些思绪自然是“无边无际的”

      游记散文之所以让人觉得百看不厌,首先是他天马行空的内容构造,饶友君的眼光和笔触,显然在这么开放地拥抱一切,散文之所以普通难以精彩,也是在于此。

    一个散文作者和一个用傻瓜相机记录历程的人区别在于,她是否有能力与沿途的风景、风景贯通的历史、人物、艺术、生活、生生死死的轮回保持某种距离,去观察人、事、物,参悟她们的关系,感受他们的喜乐,提炼出存在背后的价值。我们从作者选择的藏羚羊(动物)、西藏红(视线)、宗教历史(人生)内容,和每一种内容在体会其深意以后的表达,会帮助同样是旅行者,更深的领会所遇所见,理解更深刻的人生和更优美的风景,这本身就该是旅游和文字担当的使命。

    二、

    但是,这可能还不是作者散文表达的最高境界,作者天南地五洲四海走了很多地方,被风景感动或者感动过风景,层层劈剥的风景自然有女性丰满的情感去润色着色,但作为读者,我认为她旅行的至高境界,隐秘地藏在《天上阿里》

    西藏是一种病,不去治不好;西藏是一种瘾,去了戒不掉;而阿里,才是西藏的解药。

    来西藏的理由有千千万,有人为了梦想,有人为了信仰,有人为了挑战自己。或者,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理由,仅仅是西藏这个名字,就足以令人魂牵梦萦。

    在这一篇里,读者至少可以体验到旅行中几层难以名状的极致体验

    羊卓雍错的不可测

    文中提到,这个羊湖的形状,肉眼难窥全貌(据说,无论从哪个角度,都看不到羊湖的全景);第二是她的水色,在于山影、日光、植物的互动辉映上变幻莫测。形与色的难测,实际上喻示了神义的难测,它好比是我们倏忽人生的轨迹,在时代洪流里你从来都难以驾驭人生的轨迹。“不可测”,也就成了人生的一个特征了。

    珠穆朗玛——肉身的献祭

    攀登珠穆朗玛之难,作者也尽抒笔端,这么难而又如此愉快地前行,真是生命的意愿中不可测的快乐,这种快乐不可估量也无法设计,以至于人们甘愿以性命来供奉。据统计,在攀登8848米高的珠峰道路上,100年来安静的躺着300多具登山人的肉身,他们的衣服和行囊,成为后来者的路标,而他们向上匍匐的姿势,彰显人类对未知世界探索勇气的高度,谁能告诉我们,这些以此生的肉身和勇敢不可描述的精神祭祀珠穆朗玛的人,究竟有什么一种幸福或苦难发动了他们的登山之心?

    冈仁波齐的世界中心

    冈仁波齐,在地球宗教文明上的地位,有点像耶路撒冷,在一定意义上,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苯波教都把他当自己的宗教中心,传说上世纪德国有一队人马也到达这里,试图寻找地心文明的入口,这些历史意义的赋予,令冈仁波齐成为不可替代的神山。

    另外,作家张承志在考证六字真言时说到一个公案:在某一个时空交集点,三大教的创始人耶稣、释伽牟尼和穆罕默德,相会于“天空之城”昆仑山,讨论地球人生的究竟根本问题,各有思路和方法论,当他们到达纳木措湖,各自都想在湖边总结自己感受的真理。但,道可道非常道,每个人面对造物的神奇,话语都无济于事,久久不语,最后佛陀只说了六个字:唵嘛呢叭咪吽;基督说了“阿门”;穆罕默德说“多么清澈的一湖水”,张承志认为,这三位先知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不同的信众各取所需。

    某种不可言说的阿里风景,其蠡海难测的神秘、以生命献祭的冲动和了知此生根本的渴望,这样的情绪,在一个历经人生风雨的旅者眼里,已经不仅仅是风景,更拨动心弦的是风景之上的自己——我们想要找到的何处来何处去,又是为了什么的那个自己

    正如作者写到“当我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站在冈仁波齐面前时,即使不至于喜极而泣,也好歹会热泪盈眶。可当我于晨曦微露、寒风裹身中静伫于经幡广场看神山时,心中油然而生的不是预料中的兴奋难耐和慷慨激昂,而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滋味,一种让人的心神归于平静、但血脉涌动的滋味,一种让人深知自己渺小、却毫不畏惧的滋味,一种让人心甘情愿五体投地、可不觉卑微的滋味。”

    我相信,如果未曾瞭望过星辰大海,难以有这种“涌动的平静、渺小的自信和高傲的臣服”,那是因为作者体悟到了刹那与不朽的某些生命意义,而这些的觉知和感悟,绝非蝇营狗苟的尘世生活可以提供给我们参悟的时空场景的,只有把自己的肉身剥离与尘世,放置在历史、文化、人性与灵性俱足的风景里,你才可以听进来自灵魂深处的“寂静之声”——发现自己自己、遇见自己、回归自己。

    三、

    在这本散文集,非常简单地提到两个纠结于离婚与否的女朋友的故事,他们各自都有一段长期而深刻的感情,在感情的某个隘口出现了分歧,为不至于简单粗暴做出什么决定,这两个女子参与了结伴旅游。事情的结尾,是她们分别告诉作者,旅行后决定分手了,我相信在这样旅途里,诸多细小的极致体验,人心可以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慈悲、更加宽容也更加决绝。我相信这个两个人在旅行里觉醒了丰富的生命,发现了更多隐秘价值,是在某一瞬间,重遇了自己,那一刻她们才会懂:走遍世界,也不过是为了找到一条走回内心的路。

    以沉重的肉身,踏上风景;当灵魂掠过风景,你可以发现,风景之上是自己可能一生孜孜以求的那个“生活的别处”。如果你具足灵性,谁,不是这样过完此生呢?

        感谢作者的旅行分享,愿读者在文字里感受自己觉知生命的喜悦。

              2021五一节,成都琴台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肉身,风景,风景之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xu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