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跨不过这道坎,就不要来谈“心想事成”

跨不过这道坎,就不要来谈“心想事成”

作者: 曼迪有话说 | 来源:发表于2017-09-28 19:01 被阅读73次

    “秘密、吸引力法则、心想事成、显化、彰显……”从一开始就在灵修圈大行其道。

    而这些也是作者在《灵性逃避》一书中所提到的“奇迹思维”的表现形式,以为只要我们的愿望及渴求足够的强大,能够专注聚焦信任,就能显化我们想要的。

    前几年,大家都疯狂的欢呼着“你可以吸引任何心里真正想要的东西”,“你可以轻而易举的过上丰盛的生活”之类的口号。

    但显然,全心投入吸引力法则却失败得一塌糊涂的人也大批量的存在着。于是,这两年又开始改头换面的泛滥着:教你如何正确的运用吸引力法则,清除“心想事成”之路上的各种误区……

    可这也是换汤不换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因为真正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作者所提到的“前理性认知”。如果用大家更耳熟能详的话来说,可以说是武志红所提到的“巨婴思想”、“全能自恋”,认为“我是无所不能的。只要我一动念头,世界就该按照我的意愿运行。”

    而在披着“奇迹思维”面具的全能自恋中,诞生了大量的灵性逃避。

    灵性逃避者为啥对“奇迹思维”情有独钟

    当我们陷入生活的困境或感到无能为力时,奇迹思维能给我们,特别是给我们的内在小孩展现一种诱人的承诺,让我们仿佛能够再次看到美好的未来,而不必沉浸于痛苦的现实。

    我之前有一些朋友,因为一味的追求活在“轻松富足”的状态中,结果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务。但他们无法去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于是反而更极端的活在“奇迹思维”里,更大手大脚的花钱,认为只要自己足够的信任宇宙,宇宙就会照顾好自己;只要更精进的学习并运用吸引力法则,就会有大笔的金钱从天而降。当然,从天而降的是数目越来越大的债务。

    这其实是我们小时候常用的伎俩,当遭遇痛苦或者重大创伤是,会躲到自己的幻想世界里去。这对于小时候的我们是个很好的保护机制,但如果成人的我们还把这些幻想当真,就又全能自恋了。

    奇迹思维的一些典型表现

    1.过度依赖征兆或执着于迷信

    之前有个朋友A,想要显化自己完美的“灵魂伴侣”,于是每天都认真的做着“显化流程”。而且一旦出门遇到个男人,手中拿着一本自己也正在看的书,或者在出租车里面听到浪漫的情歌,又或者在街上看到婚车,就兴奋的认为这是自己也要出嫁的征兆了,乐呵呵的活在“感恩、喜悦、信任”的状态中。

    不仅如此,床头上就贴着符合自己理想伴侣的男性照片,床上也有专为未来的伴侣腾好的位置,天天戴着大师给的“招桃花符”,还在家里按照风水宝位分毫不差的摆满了粉水晶。结果,到现在连个男友的影儿都没有。

    2.认为宇宙是围绕自己转的

    如果飞机误机,一定是宇宙要向我传达某个讯息。完全不顾飞机的误机率、天气等因素,其他人被耽误也是为了配合我的成长。这就是典型的全能自恋与自我中心。

    也是灵性逃避者们完全混淆了“事情的发生是为了教我某些功课”和“我可以从发生的事情当中学习。”

    遇到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是宇宙为了我的成长而故意安排的。比如说喝水烫到了舌头,灵性逃避者会绞尽脑汁的去想,是我最近的表达出现了问题,还是我无法品尝生活的美好呢?而完全不去考虑,下次要不要等水凉一点再喝呢?

    3.将多变量因素,简单粗暴的归结于“奇迹思维”

    如果有人向宇宙下订单“要在一年之内赚100万元”,最后他实现了这个愿望。灵性逃避者们就很容易把他的成功单纯的归功于“奇迹思维”,而可能忽视了这人的赚钱能力,原有的经济基础,制定的可行计划,付出的努力等等其他诸多因素。

    奇迹思维并非一无是处

    1.我们可以利用奇迹思维来进行创造

    奇迹思维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很多精彩的小说、诗歌、电影都得归功于奇迹思维,才能那样的引人入胜。

    2.我们的想法的确是具有影响力的

    即便我们无法只“心想”便“事成”,但奇迹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唤醒人们的希望与梦想。我们认为“这个愿望能实现”和“它一定实现不了”的思考和想法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还是有影响力的。

    3.共时性的确存在

    共时性是指没有因果关联的事件相遇,产生了有意义的关联性。我相信每个人都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比如说你需要某样东西,朋友恰好就拿着它出现了;你正在想某个人,那个人就给你打电话了……但共时性与奇迹思维并不是一回事。

    所以,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摒除奇迹思维,而是要更理性的来看待奇迹思维。并且记住,放下“全能自恋”的心态才是关键。

    靠谱的心理学实验

    鼓吹“奇迹思维”的人,还是用了老一套的江湖骗术:如果一个人心想事成,并且运用到了奇迹思维,那么所有人都可以运用奇迹思维而心想事成。

    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个有跟踪、有数据的心理学实验吧。这是心理学家加布里埃尔·厄廷根曾经做过的一个实验。她曾经用20多年的时间研究过关于心想事成的“积极思维”。

    加布里埃尔找来德国柏林2所大学的168名女大学生,首先让她们想象自己最大的个人愿望或者最关心的个人问题,然后按照1-100排序评估她们实现愿望的可能性大小。每个人还需要写出4个有关实现愿望的积极乐观的词或感受,比如感到被爱,喜悦,可以实现等,也要写出4个消极负面的障碍词语,比如我太害羞,太情绪化,做不到等。然后分为4组:

    “心理对比组”:先观想2个乐观未来的词,然后让思绪转化到2个消极现实的词;

    “乐观观想者”:只观想4个乐观未来的词;

    “消极现实组”:只观想4个消极现实的词;

    “逆序比对组”:先观想2个现实消极的词,然后让思绪转化到2个乐观未来的词。

    有意思的是,“乐观观想组”是遇到现实死得最快的一组。 而”心理比对组“是愿望成真最高的那一组,他们有行动力,有耐挫力,能不断调整直到愿望达成。

    然而,也不是“心理比对组”所有人都实现了愿望。其中一部分的人在做完心理比对,评估完以后觉得不靠谱,就直接放弃了。

    那些实现愿望的人,他们不仅对未来有乐观的展望,对现实也有成熟的认识,而且还能拿出超强的实干精神。

    希望你是梦想成真的那一位!

    么么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跨不过这道坎,就不要来谈“心想事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ayv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