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系统之美》看到有点停不下来。晚上,也就是现在,在做微习惯统计时,一看掌阅的今日读书时长为272分钟,相当于4个多小时的阅读时间。
看来阅读投入很“豪爽”,但本该高兴的事情,为啥我却不高兴,反而有些失落呢?
因为读完之后就完了,当下看了记了那么多,到头来,还是啥都记不住,或者记得不成体系。
这可真是完犊子。本来预计接着看《系统之美》的。还差最后两章,一共27个章节。通过前几章的阅读,大概摸清成文套路了,先出个引子,或现象,或事件,然后分析背景或者原因,接着给出方案,并且给出方案对应的实际支撑案例,最后精华总结。
看的有点疲惫,而且有点烦躁,看不下去了。而且27这个数字有点多,因为实际内容,需要好好理解,比较耗费精力,当下几乎没多少精力了,再看也是浪费时间。动眼不动脑的读书不如不读。
梳理回归下当初选择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转行变现。
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什么显著成果,说白了,就是没挣到钱。回家大半年时间过去了,小年也过去了。
年后有了安排,纠结的是年前的这段时间,到底如何更合理有效化运用呢?
工厂里面就是磨时间,主要还是写作,一抽空我就花在阅读看书上。内心对写作我是下定了一万个决心要变现,但就是没啥正向反馈。靠钱近的投稿,也有点怕的不敢靠近,因为自己水平太次,犯难畏惧情绪严重。
借用王者荣耀程咬金的潜台词:“真的要硬上吗?”
以上我觉得本质原因还是在于:我在当下的这个年龄段,太焦虑了。
我找到了一个渐进答案——大可不必如此焦虑。
今天在小红书上看到一个观点挺新鲜:“三十岁才刚刚开始,你慌什么?”,而不是社会普遍公知的“三十而立必须富,妻子儿女车房全”。
列举了孔子也是三十而立,立心立行立德立身立命立于礼,立的是心态和格局。
还提到了古人寿命相对短,平均寿命才45岁左右,十四五岁结婚,十七八岁有孩子,三十而立也挺正常的。
所以说,三十岁想清楚要做个什么样的人,今后的发展方向,相对来讲是更为重要的,相比去实现那些世俗眼光里的一个个“既定目标”来说,要有意义的多。
对于自己踩不出路子,证明踩得脚印还不够,接着练习吧。因为量变才能促成质变。写作摸不到感觉,那就接着写。
刻意建立起写作相关的种种神经元链接,增加或者增强那些突触激活,刻意练习。
相信《大脑整理术》说的大脑具有可塑性的观念,一步步多加练习。
静下心来想想,多找反馈,效果迟早会一点点提升的,变现也是会水到渠成的事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