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听了一篇《皮囊》的解读,内心颇有感触。
书中说:一个人痛苦的根源,欲望太多。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老家的一位玩伴,秋芬。
秋芬和我一样,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但她皮肤白净,身材娇小,眼睛大大的,笑起来还有两个梨涡,非常耐看。
秋芬19岁时就立下了自己的人生第一大目标:这辈子一定要嫁到县城,成为城里人。
那个时候在村里,谁家的闺女没有对象,就是香饽饽,上门说亲的人络绎不绝。
秋芬见了很多相亲对象,有高大帅的,有家里盖两层小楼公公婆婆还很年轻的,也有在外打工是个小领导的,那些男孩子都对她一见倾心,可他们都没有在县城里买房,所以她都没看上。
村里人都说这闺女挑花了眼,还有人背地里说难听话的:挑啥挑,也不看看自己的条件,小心成老闺女。
秋芬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认识了一个县城的男孩,独生子,而且家里有两层小楼。
男孩又黑又瘦,个子不高,眼睛很小,爱抽烟爱喝酒,没有正式工作。
但秋芬不在乎。
她是无论如何都要抓住这个好机会的。
可她还没有正式谈过恋爱,单纯无心机,只是一门心思认为这个男孩的条件符合自己的期待,根本没有考虑两人是否合适,对方的秉性、人品更没有想着去了解。
不过短短半年的相处,两人就结婚了。
男人是个啃老族,不上班,说不喜欢被管,父母管不了他,也不敢去说,怕儿子发脾气。
秋芬那时候也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在县城里找了一个销售的工作,每月领着500左右的工资。
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两人经常因为没钱吵架,婆婆那时还有点看不起来自乡下的秋芬,从来没有好言相待过。
如果秋芬跟男人吵架了,公婆都是数落埋怨她,不会哄自己的男人。秋芬若是赌气不吃饭,也从来没有人去劝她别生气,要吃饭等等,男人一家的态度就是你爱吃不吃。有次秋芬跟男人生气,床上躺了一天,都没有人叫她吃饭。
婚后2个月秋芬怀孕了,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婆婆给秋芬订了牛奶,让她每天喝。有时候还会做点荤菜让她补充营养。但做的量也只是让她自己吃,其他人还是吃素的。
所以每次荤菜一上桌,男人就第一个下筷子,不是给秋芬夹菜,是往他自己嘴里送的。
秋芬生气,觉得男人不心疼自己,不关心自己也就罢了,连这点肉都抢着吃。但她不说,就是赌气,一口不吃。
婆婆显然知道秋芬为啥不吃,就埋怨儿子:这是给她做的,你不要一直夹了。
男人夹起的肉停顿在半空,又狠狠的甩到地上,起身而去。
秋芬看男人这个样子,顿时委屈,饭也不吃了,躺到床上自己怄气。
她后悔了。
她回想起自己相亲时见过的那些男人,每一个都比现在嫁的这个男人好,而且对方父母当时对自己也是很满意的。若真嫁过去了,在婆家地位绝不会像现在这样低。
现在想想,为了嫁到城里,找了这样一个根本配不上自己的男人,真的值得吗?而且这个所谓的城里家庭,生活水平都不如乡下,现在这小康社会,哪家不是天天有肉吃?
秋芬越想越后悔,越想越伤心,可如今身怀六甲,她是没有勇气离婚。即使有勇气,她也丢不起这个人,当初结婚时,村里的邻居都说秋芬找了个好婆家,城里人,家里条件好,公婆又年轻,现在刚结婚几个月就离婚了,还不被村里那些长舌妇嘲笑死?
自己选的路,就是跪着,也得走完。
秋芬暗暗对自己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