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自给自足生活指南》

《自给自足生活指南》

作者: 710cc6285f21 | 来源:发表于2017-06-24 18:37 被阅读76次

    这本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访谈录,采访了“自给自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大致将这些生活方式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半自给自足型:即自己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为自己供给部分食物。例如居住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州首府霍巴特的Samuel Shelly,他坚持自己捕鱼。但蔬菜、肉类等他需要去超市购买,因而他的生活不算完全的自给自足。有些人则没有回乡,只是在享受城市生活便利的同时拥有自己的一个菜园子。例如《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任长箴,她在北京郊区拥有自己的“大棚”小院,种植着蔬菜,供自己家庭的食用。

    二、完全自给自足型:即奔着生产自己所需的一切的目标而去。例如在崂山共同打造“家园计划”的唐冠华和邢振。他们亲身探索生活的必需品是什么,从房子开始,到床、发电机、洗衣机、厕所等等,统统自己打造。除此之外,他们还自产食物、缝制衣服、打造家具、处理废物、收集和储存能源等等。例如住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Rohan Anderson,自己狩猎、屠宰捕获的动物,和妻子共同打理菜园与鸡舍,带着女儿们去山里采集浆果、坚果和野蘑菇。这些人的生活这让我想起了早前看过的一本名为《京都山居岁月》的书,里面的主人公来自英国,却在京都的山间停下了脚步,亲手开辟了一座庭院,过着播种、浇水、劳作、收获的生活循环。

    三、商用自给自足:即在城市里打造“自给自足”的系统,为城市生活提供新鲜食材。GrowUp Box传播的是“鱼菜共生农场”的理念----它将集装箱改造成迷你农业系统,上层以水培方式种植蔬菜,下层则用来养殖淡水鱼。商业化垂直农场“天鲜垂直农产系统”,则为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城市,提供“自给自足”的食物,同时也推动着传统农业的转型。在该农场中,9米高的轻质铝结构架子支撑起38层托盘,培养不同种类的蔬菜。养分和水分均来自底部的水槽,每层架子不断旋转,以使蔬菜获得均匀的水分、养分和阳光。

    除了以上三种“自给自足”类型之外,这本书也涉及了“回乡”的不同意义,一种是返乡以后去再造故乡,帮助销售家乡的农产品,例如海南的陈统奎;另外一种则以苏恩禾为代表,纯粹是向往乡居生活,向往自给自足。

    约翰•列侬曾说:“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我想,这也是一部分人会越来越向往回归乡野生活的原因之一吧。可是大家又不约而同地觉得如此为之不太现实,除了需要勇气,还需要资金,或许还需要别的什么。好在编辑在前言里说过这么一句话:“‘自给自足’不只发生在山川田野,在城市中,在自己的家中,就可以实现。”

    所以,也许我们都可以采取一种折中的方式,倘若不能回乡,不能在郊野开辟自己的一块菜地,那么能够在阳台上保留一个小菜园也不错。书末列出了一些人们可以考虑种在阳台的蔬菜,对于我们这样从来没有尝试过“自给自足”的人而言,还是很有参考性的。

    我很喜欢采访中苏恩禾的一段话:“所谓理想的生活方式,并非是给自己强行设定的某种状态。很多时候是走着走着,才发觉这个状态是自己想要的。随着年龄和阅历的累积,人处于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想法,实现了某个状态又会萌生出下一个,因此对于最后结果,也并不需要过分执着。在理想与现实交织的世界,理想的生活方式当是一种不停探寻的过程。”

    我想,在哪里都不存在什么理想生活吧。我认同的一点是,只有多了解、多思考、多尝试,才有比较,才知道哪一种生活方式更贴近自己的内心。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这本书承载的任务是让读者看见与想象另外一种或者多种生活的可能,思考它们,并且自行决定是否要吸收它们。

    不管怎么说,这本书还是很有感染力的,最起码我萌生了下礼拜去买点菜种放在家里种的强烈冲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给自足生活指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fk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