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新零售
便利蜂完成对领蛙战略投资并控股 大手笔花钱暴露缺钱隐患

便利蜂完成对领蛙战略投资并控股 大手笔花钱暴露缺钱隐患

作者: 66f6687c1256 | 来源:发表于2018-01-16 13:13 被阅读10次

据36氪报道,新零售企业便利蜂和华东地区无人货架运营商领蛙今日宣布,便利蜂已完成对领蛙的战略投资并控股,领蛙将并入便利蜂的无人货架业务,成为便利蜂旗下品牌之一。

但此次战略投资和业务合并后,领蛙团队将继续独立运营,便利蜂对其数千个点位的真正控制权有多少非常难说。便利蜂声称将向领蛙共享后端IT平台、基础设施和供应链资源,然而在数据就是生命线的互联网行业中,既然只是控股而不是收购,很难想象后端IT平台和底层数据的共享。

这是果小美合并番茄便利、猩便利收购51零食之后,无人货架行业的又一次重大整合。一直以“不差钱”著称的便利蜂忽然有大动作,让人不得不联想起近来频繁关于便利蜂缺钱的传言。

自2016年底成立后,便利蜂声称“携30亿入局”,先砸出坪效低下的“奢侈”便利店,又投放烧钱无底洞的共享单车,去年11月入局无人货架,号称年底即完成5万个货架投放。按照此前媒体计算的无人货架每个投放成本4000-5000元计算,两个月不到就烧去2亿元以上。

有业界公司对媒体称,领蛙对数千点位开价数千万元,单点位成本接近万元。在无人货架行业恶性竞争、高价抢购点位愈演愈烈的时期,便利蜂这一次点位扩张成本,更是远高于高价抢购的成本,显示出有钱不怕造的任性面目。更何况这单生意并不是收购,便利蜂花了这么多钱,得到的点位还不是自己的。

双方显然都认识到,无人货架领域的点位竞争非常重要,但精细化运营是这种业务模式成立的前提条件,低质、无效的点位和粗放的运营不会带来企业价值的提升。然而与这种认知相反的是,便利蜂多个点位被爆出是“幽灵点位”,签约之后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中都没有货架入驻。

而行业通病的高价收购无效点位、将货架铺到不符合要求的露天场所、公开区域之类的地方,这样的现象在狂飙追赶货架点位规模的便利蜂身上尤其突出。

在货架点位上大笔烧钱的同时,对于这些货架的运营维护,便利蜂却毫不上心。除了根本没有铺设架子,只是空有签约的“幽灵点位”之外,便利蜂还被曝出有大量货架经常1-2周都补不上货。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情况或许是其供应链和物流体系跟不上发展速度,也可能是便利蜂要的就“仅仅是纸面数据”。

货架规模是融资最主要的故事,“不差钱”的便利蜂为何如此急于追求规模?其实关于便利蜂缺钱的传闻由来已久,虽然背后有斑马资本,但如此烧钱无度,不仅VC受不了,LP恐怕也受不了。最近不断有便利蜂的BD表示被拖欠工资,或成便利蜂缺钱的佐证。

由于商品需要配送上楼,无人货架的配送成本居高不下,甚至一些地方出现配送成本高于商品成本的现象。便利蜂签约不铺架子、铺架子不补货,或是为了节约这部分成本,以更小的代价去获得更多的点位纸面数据。这些幽灵点位和无货点位实际上并不能给便利蜂带来任何收益,便利蜂这么做,完全不是在真正发展新型零售业,而是在炮制数据,意图找钱。

要想提高无人货架的单点产出,需要对用户消费行为的深刻理解,需要对零售业进行深耕,但便利蜂从头开始就多点开花,先做便利店,接着又铺设共享单车,到2017年下半年,这两项业务均没有起色,此时看到无人货架被资本推热就盲目跟进,号称一周铺设一万点位,一个月铺设五万点位,其中有多少是真正有架子在运营的点位,非常存疑。

面对“看不懂”的质疑,便利蜂曾表示,“看不懂就对了”,但是现在来看,便利蜂的“看不懂”模式也始终无法摆脱对烧钱的依赖。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融资情况看,无人货架公司累计融资最多的达到2亿美元,便利蜂携巨资入局不假,但烧了一年多只见花钱的无底洞,迟迟没有融资进展,在行业的整合大幕已经开启的时代,命运尚未可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便利蜂完成对领蛙战略投资并控股 大手笔花钱暴露缺钱隐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js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