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习的作用极其重要,好的管理能够事半功倍,坏的管理或者没有管理,则会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做好孩子的管理学习工作,关键在于引导孩子,让孩子有主动性,自律性。引导孩子,必须重视以下四个方面的基础工作:
一、真诚地对待
真诚地对待孩子,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容许他们在可以回旋的地方犯错。孩子不爱学习,家长花钱强迫孩子到辅导社补课、学习,简单粗暴。这是家长不合格不称职的表现,问题在家长身上。因为家长没有真诚地将孩子当成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真正的“人”,而是简单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因此孩子也不会真诚地对待学习和生活,只是在敷衍和应付。结果就是:家长和孩子都没有真诚的对待对方,双输。
这个逻辑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家长要接受确实很难。孩子要接受也很难。
一定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并尝试理解和支持他们的想法,容许他们适当犯错。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一定要爱学习,学习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考取好大学的,只要他们有目标有想法,都应该鼓励。
这个社会已经进入终身学习的时代,任何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都可以持续学习并取得好的成绩。即便在初中、高中耽搁一两年,都不会对一辈子构成不可挽回的错。相反,如果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并坚持一辈子,那才是失败的人生。
高考时我只填报了两个志愿,清华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当时的想法是正常发挥就上全国TOP2,万一失手也能上广东省TOP2,这是我的底线,结果上了华南理工大学。现在回想起来,是自己不够真诚。再复读一年,也要上清华,这才是认真负责的态度,真诚的态度。一年、两年甚至三年的复读,只不过是几年的时间,但是换来的却是十多年的梦想实现和整个未来的起点,这是很划算的容错选择。那时候不成熟,认为复读不仅浪费时间,还丢脸,没有认识到真诚表达自己人生的重要性,到现在才知道后悔。我希望用自身的例子,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没有真诚的对待,就不会有正确的选择。你不能把一个热爱篮球的孩子关进房间强迫学习,这样是一个双输的选择。
如果你的孩子很爱钱,那就鼓励他们真诚地热爱金钱,赚取金钱;如果孩子热爱篮球,那就鼓励他们真诚的热爱篮球,专研、苦练技术,锻炼体能;如果他热爱学习,那就鼓励他们立下远大的志向,考取世界第一流的大学。也许会犯错,但是一两年时间的成本,孩子是支付得起的。
二、相信的力量,碾压他人的心理优势
这几年网上贩卖高考焦虑,其中一个热卖点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越来越多的高考状元、985的学生都来自于中产阶级、高级知识分子以上的家庭,“寒门贵子”越来越难。我首先承认这是客观事实。大部分文章的分析结果,都认为这些家庭的孩子从小就得到一流的教育条件、良好的成长环境,但是我认为那些文章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相信的力量,才是中产阶级、高知家庭最大的优势。这才是最具杀伤力的,也是顶尖选手最大的特质,大家看看C罗点球时的眼神就知道了。
相信的力量有两个作用,一是让孩子从小就相信自己优秀,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并一直为之努力。只要孩子相信,他们的思想就不会动摇;只要孩子相信,他们才敢定立一个又一个目标,然后不停地跨过去;只要孩子相信,他们就会从不止步,奔向未来。二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碰到困难、挑战,这些孩子有足够的自信和心理优势。这种自信和心理优势往往在关键胜负的分毫之间让他们更容易胜出,然后通过一次次的硬仗,继续积累更强大的心理优势。但凡有过体育竞技争胜的都有这样的体会,内心的一丝胆怯,都会被对手放大利用。
如果孩子不相信自己,他们就会怀疑自己,不敢追寻,不敢表达,慢慢就放弃了自己阶段的目标。有些家长太焦虑,一个学期乃至一次考试的成绩不理想,就觉得孩子已经到了不可挽救的边缘,恨不得将孩子24小时监禁起来。其实大可不必,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耐心等待,玫瑰花开。
培养孩子相信的力量和心理优势主要靠两方面:
一是多鼓励,多向榜样学习。榜样离孩子的距离越近,效果越好。譬如父母、兄弟姐妹、亲人、邻居,因为这些都是日常活生生的人物,没有距离带来的神秘感和陌生感,孩子觉得就是平常的人嘛,他们行我也一定行。
二是不断积累。通过达成一些小目标,不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心理优势。这些目标不要太高、太远,就是孩子努力一下、跳一跳就能触及。
因此,不管家长自身情况怎样,一定要鼓励孩子,一定要让他们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只要孩子努力,就可以做到。这是真正的不输在起跑线上,其他起跑线都是假的。
三、立下远大的志向,坚定的目标
做到前面两点:真诚地对待,相信孩子,然后就需要帮助孩子认知自己,立下远大的志向,坚定的目标。
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认识自己,因此也从来没有充分地表达过自己。包括成年人,更不用说是孩子了。
行百里者半九十。一个坚定的目标,就像彼岸的灯塔,为远航的人指明前进的方向,同时也让远航的人看到希望。孩子要赚钱,就鼓励他们应该超越马云;要打篮球、踢足球,就应该给他们树立超越科比和C罗的目标;要考取世界一流的大学,就鼓励他们瞄准斯坦福牛津剑桥。这些都是明确目标,并要求孩子付诸行动,十年如一日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彼岸。但是同时要告诫孩子,不是喜欢打篮球、踢足球就可以不顾学习,更不能用自己自以为是的爱好和所谓的努力来逃避人生:应该知道,科比凌晨3点就已经在球馆训练,C罗的自律更是骇人听闻,穿着宽松的球衣在球场上打野球只不过是一种堕落的行为,远不能成为理想。
借假修真。其实赚大钱也好、打篮球踢足球也好,考取世界一流大学也好,都不过是假象,但在追寻这些假象梦想的过程中所修到的,才是人生最真的东西。
四、增广见闻,培养兴趣
尽量让孩子多阅读、多见识,多阅读可以让孩子足不出户与古今对话、与世界交通,多见识可以让孩子切身体验,增强感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过去不重视见识体验,认为足不出户博览群书的方式要比到处游历、参与体验的方式效率高、性价比好,但现在看起来是极端错误的。人总归要回到生活而不能活在书本中、活在理论中,读一万次二万五千里长征,都比不上一次户外50公里行军来得真切。而兴趣则要从增广见闻的实践中发掘、培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