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课程一定要配带着一些书,扩展宽度来学习,仅靠课本是不行的。上学期就是这样,况且平日没时间复习,学的一塌糊涂,只是考试周熬熬夜勉强过关。
这学期的公共课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教育学2,还有现代教育技术。《毛泽东选集》是一套很好的书,上学期看到有个学弟买了一套在看,本想借来看看,可惜他带回家了。况且这门课的重点已经不在毛泽东思想了,重点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以暂且没看,但学习通里的拓展资料还是非常多的,这几周还在了解马克思,尽管上学期学了。
至于教育学的书,也暂且没有发现合适的课外书来看。
在专业课的拓展阅读上,外国美术史老师推荐《艺术的故事》,这本书很大的一个特色是通俗易懂,我在后记看到翻译的作者说是写给十四五岁的青少年,我顿时感到有些难过,因为这本书并没有想象的好读。原因在于我的文化底蕴真的很少,所以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读书越多,积累越多,那就越容易提升阅读效率,因为可以联系的知识点多了。
而民间美术史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不了解农民和农村就不了解中国,同样,不了解以时代乡村农民为传承主体的民间美术,同样也不会真正了解中国艺术的文化根性。
美术是与文化,与人的生活具有联系的,息息相关的,不能单独来看待,通过这种知识的联系,更容易有个全面深刻的了解。
说到农村,我便想起一本必看的书籍,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这本书来拿读一读,一定能让我更好的学习民间美术史。
没想到这本书还很便宜,又看到店铺里有19.9任挑三本的促销活动,忍不住选了三本只听其名,或看过介绍推荐,但没有详细阅读的书《月亮与六便士》丶《红与黑》丶《茶馆》,希望空闲之余,多多看书。
而心理辅修群的老师也发了上课需要的书,今天也按照老师对书的作者和出版社的要求,一口气全买下来,分别是《社会心理学》丶《人格心理学》丶《变态心理学》丶《实验心理学》以及《心理与教育测量学》。其实完全可以当做平日里的书来看,只是有了个老师来进行详细的讲解,那一定能学的更好。
晚上睡觉前看b站,突然刷到米勒的素描手稿,非常的打动人,包括作者简历上的一段话:米勒穿行在法国田间地头,日夜与农民相伴,作品画风,朴实,厚重,接地气。作为外国美术史的一位重要级画家,我暂且还没有对他有深入的了解,但他的代表作《拾穗者》可以说明他是个关心农民的画家,我很想临摹几幅,手机上看不清,便买了本画册。
对比在家里和在学校的生活方式,学校的环境是更容易静下心来学习的。大学迷迷糊糊已经过了三分之一,除了应该去锻炼的活动之外,通过读书,对外部世界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是非常值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