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憋屎憋尿问题不容小觑!
可是,有些孩子在幼儿园就是喜欢憋着。这是为什么呢?
1
“厕所有个‘黑洞’”
之前在幼儿园遇到过一个女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一个学期,从来没有在幼儿园拉过大便,而且还喜欢憋尿,不到万分紧急时刻,是怎么都不肯进厕所的。
老师和家长都纳闷,为何孩子会这样?
一次游戏活动时,这个女孩站在那一动不动,表情十分僵硬。老师三番五次地劝导她来参与活动,小女孩却哭了。
老师耐心询问后,才得知她尿裤子了。
女孩说:“老师,厕所有个黑洞,那个黑洞会有不好的东西冒出来,我好怕·····”
“黑洞?哪来的黑洞?”,老师一脸吃惊的样子。
左思右想才明白,原来小女孩说的“黑洞”是蹲便器的那个排污孔。不得不说,孩子的想象力真是绝了。
老师找家长了解情况后,得知小女孩在家里一直用的是马桶。在上幼儿园之前没有用过蹲便器,所以才会把那个排污孔看成是可怕的“黑洞”。
小朋友把厕所的排污孔看成是“黑洞”的现象还是比较少见的,分析其原因大致有这几点:
恐惧、害怕、不适应
上述所说的小女孩,把排污孔看作是一个可怕的“黑洞”,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1.孩子在恐怖动画片、绘本或其他地方有过类似的害怕经历。
2.孩子对黑色的东西有恐惧感,在陌生的环境表现得更加明显。
3.与家里的厕所不一样,一时半会不适应。
有些孩子甚至害怕冲水时响起的声音、溅起的水花等。
2
“他们会笑话我”
同事的儿子皮皮,因为在幼儿园上厕所被嘲笑过,硬是每天憋着回到家才上厕所。
皮皮很快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每天开开心心的。
有一天,皮皮在幼儿园的小马桶拉了一次臭臭,没想到竟把马桶给堵了,老师冲好几次都没冲下去。
就因这件事情,惹来了小朋友的“嫌弃和嘲笑”:
A:“就是你,让我们的厕所变臭啦!讨厌你!”
B:“你好臭!”
C:“嗯,好臭呀!”
·······
之后,皮皮每天都不在幼儿园拉臭臭了,一回到家就找厕所。
童言无忌,他们笑过后也许忘记了,可是被嘲笑的那个,可能很长时间甚至一辈子都过不去这个坎。对于敏感型的孩子来说,特别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
幼儿园男孩女孩分开入厕,也有隔断,但还是比较开放的,有的时候孩子闻到臭臭的就会不由自主地说出来。说者无意,听着有意。因害怕被嘲笑而不敢在公共场合上厕所的孩子不说有很多,但也很常见。其原因大致有这几点:
害怕小伙伴嘲笑,感到羞耻、难堪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尊心也会渐渐增强。
一旦有被他人嘲笑的现象,孩子就会感到羞耻、难堪、不好意思。下一次做出同样举动时,依然害怕小伙伴们嘲笑,从而选择逃避或把自己“藏起来”。
当孩子拉便便时,如果被班上的其他小朋友嘲笑,比如:“你的便便真大,把小马桶都堵了”“你拉的粑粑真的很臭”、“你拉的大便好奇怪”,这些无意的表达,都会让孩子感觉很难堪,就会下意识的憋住。
3
有些“坏”是憋出来的
长期憋屎憋尿对孩子的身体有害而无益!
身体上的危害
1. 容易引起细菌感染
我们的大便和小便是人体内的废弃物,其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毒素,所以不能长时间留于体内。应该要定时排便,及时将毒素排出。
2. 容易引起肠胃功能紊乱、便秘、肛裂等。
如果经常强忍抑制便意,会使肠道内末梢神经对便便刺激的敏感度减弱,时间长了,便意也就消失了。久而久之就会产生食欲不佳,便秘。
3. 严重者导致膀胱破裂、休克
长时间憋尿,导致膀胱长期处在紧张状态,膀胱储存尿液超过一定的容量,在外力作用下可导致膀胱破裂,进而引起出血休克,这将威胁孩子的生命安全。
心理上的危害
1. 让孩子精神紧张
孩子的尿路神经是由中枢神经控制的。一旦孩子憋尿,就会出现精神紧张,惶恐不安。具体表现为:脸部表情僵硬、满脸通红等。
2.注意力不集中
人的行为都是通过大脑神经系统产生的反射,包括大小便。
有些孩子在憋屎憋尿的时候,会出现坐立不安,注意力相当不集中,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与活动。
3.挫伤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孩子内心是比较脆弱、敏感的,一旦被人嘲笑,会觉得很无助,不好意思。长期这样,在孩子心里就会种下一颗不自信的种子。
4
父母一小步,孩子成长一大步
关于孩子大小便的问题,家长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绝对不能不把它当回事。
孩子在幼儿园喜欢憋屎憋尿不是老师的问题,而是孩子自身因素引起的。如果发现自己孩子有憋便便的习惯,应该怎样帮助孩子自然解决大小便的事情呢?
我觉得家长可以这样做:
1. 沟通
跟孩子沟通: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下,用温和的语气来跟孩子讨论这件事。询问孩子憋着的真实原因,少讲大道理,根据孩子反馈的信息,找到可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
跟幼儿园老师沟通:不把责任和怨气施加在老师身上,心平气和的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具体表现。让老师和家长一起配合帮助孩子解决憋便便的办法。
2. 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
(1)针对孩子胆小、不适应的原因,可采取陪伴和鼓励的方式:
刚入园的孩子都有一个适应过程的,孩子害怕、不习惯都是因为对环境感到陌生。父母可以在早晨来园时或离园前,陪着孩子上一次班里的厕所,和孩子一起熟悉班里的卫生间。了解孩子使用设施、设备时的困难,有针对地给予他帮助,如教他扶着扶手蹲在便坑上;告诉便秘的孩子如果蹲一会没便就要起来,避免腿蹲麻后引发不适。
鼓励孩子上厕所前要大胆地告诉老师、遇到困难也要找老师帮助等。一旦孩子熟悉了环境、与老师建立起依恋,难题就会烟消云散。
(2)针对敏感型孩子,可采取心理疏导的方式:
永远都不要在屎尿事情上羞辱或责骂孩子。当孩子在这件事情上很敏感时,如害怕被人嘲笑,不喜欢有人在旁边看着。
一方面可以告诉老师,前期,尽量让他单独入厕,慢慢适应后再集体入厕(一般幼儿园都会男女分开入厕)
另一方面家长要在家要积极地给孩子做好心理开导和宽慰,并给予一些积极的便便心理建设。平时不要在孩子面前出现一些“便便好臭,便便好脏”等语言。
3. 通过绘本,给孩子做好人体消化、吸收、排泄的知识讲解。
通过绘本让孩子明白,大小便像吃饭、睡觉一样,是再正常、自然不过的事。推荐给孩子看的绘本有:《我爱便便》、《糊糊、臭臭、便便、球球》、《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妈妈们,孩子的适应能力比我们想象中要强很多,及时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积极配合幼儿园老师,相信您的孩子很快就会融入孩子群中去的!现在一起加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