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庵在七百年前总结出的一句话蛮精辟:母弱出商贾,父强做侍郎,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
男人是挣钱的扒子,女人是攒钱的匣子。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世界里,如果一个家庭的主母暗弱,就会积累不够金钱。
在贫寒的家庭里,不少人会沉沦,陷在贫穷的世界里惶惶不可终日。但是靠不了家庭,也有不少人会白手起家,艰苦创业。
为了改变家境贫寒的窘况,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做生意。一则生意做顺了来钱快,二则靠合法经商赚的钱是干净钱,是越多越好。
不像那些贪官污吏收了人家的黑钱,不敢用,放在那里形同废纸不说,还日夜担心被小偷偷引发关注。
父亲强大的人,受父亲教育和影响,有机会进学堂,发愤图强,勤奋好学,可以考取功名,可以做到六部副长官那样的侍郎高官。
一般来说,父亲总是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多读点书,总是期待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飞黄腾达,显亲扬名。
天下的父亲,大多希望自己的孩子走仕途。古代当官做老爷,戴顶子无疑是高人一等的。一个家庭出了一个官员,就不会随便被欺负。
现在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体制内的人,能考上公务员,能当上一官半职,那比进入什么大厂挣高薪更值得炫耀和显摆。再不济也是要考一个事业编。
历朝历代名门望族,在地方上是极其有势力的存在。托宗族势力的保护,世家子弟就可以很好地在桑梓地混得风生水起。
现在,也有人发自内心地感慨,农村中最厉害的人就是能够在老家混得开的人。这些人不必背井离乡,不仅钱不少挣,而且不必忍受远离妻儿父母之苦。
为了讨生活,在老家找不到活路的人,只有被迫远走他乡,靠打工挣钱,养家糊口。虽然说,也能挣到钱,但是父母成了空巢老人,子女成了留守儿童。
白居易笔下的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或许只是道出了部分问题的原因。将心比心,商人固然觉得利润重要,但未必是把与家人别离就看得很轻。
任何时候,生活都是不容易的。生活有时候是温馨的,但不排除生活中也有咬人的东西。那些远走他乡的人,有几个是家境殷实富足的?多半是家贫走他乡啊!
为什么家贫走他乡?
一则自己出生的家乡,已经没有自己的立锥之地,不足以让自己很好地养家糊口。
二则树挪死人挪活,换个环境,到经济发达的他乡,可能遇到更好的人,可能碰到更好的机会,靠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可以赚到相较于老家更多的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