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总结姓名:萨拉
时间:2019.6.7
一、读书摘要
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出身普通,资质平庸,身上毛病也很多,但他的一生却取得了让人难以企及的成就。曾国藩在同时代大人物当中是最笨的一个,他给予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一个资质平凡的人,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克服、改正自身性格上的缺陷,完成思维上的和认知上的重大转变。曾国藩是一个自我管理的专家,他立志高远,每天写日记复盘,不断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他的一生从未停止修炼的脚步,不论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下,他从没放弃过自己。他的人生理念,他的人生哲学,不管是职场,还是生活,对我们来说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金句/语录
1.只要努力,天底下没有任何事是做不成的
2.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3.破除旧习必然有悍然之力。
4.许多根深蒂固的缺点毛病,通过一时半会儿的猛火煮,不会彻底改掉,只有用一生的时间去慢火温,才有可能慢慢化解。
5.极耐得苦,故能艰难驰驱,为一代之伟人。
6.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人的努力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仅仅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
7.立志对一个人人格发展的意义是决定性的,因为人的巨大潜力往往是人类所不自知的。
8.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9.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多。
三、思考题曾国藩是如何面对科举挫折、长沙之辱?自卑与焦虑、郁闷与艰难?靖港首败、九江大败?咸丰七年(1857)危机?请将曾国藩遇到过的问题(也可以说困难,或挑战)一一列出来,参照他,把你遇到过的问题一一列出来,比较,他如何应对解决?你如何应对解决?如果有区别,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一)科举挫折曾国藩参加了7次科举,在他第6次科举的时候,不但没有中,反而被悬牌批则为文理不通,这是他自认为平生遭遇的第1次挫折。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把自己的历年试卷拿出来与优秀的试卷反复比较,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且他也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天资聪慧的人,要弥补他的上进心与大脑之间的差距,就必须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针对这些发现的问题曾国藩进行了刻意的练习。一年下来,曾国藩在应试写作方面就越来越得心应手,在第2年第7次考试中终于中了秀才。异常艰难的科举经历也强化了他越挫越勇的性格特点。对他来说是一次极好的自我教育。并且塑造了他独特的人生哲学,就是崇尚笨拙,多下笨功夫。
(二)长沙之辱。
曾国藩在长沙开始着手建立一支崭新的军队湘军。在练兵的问题上,曾国藩又一次把手伸向了自己的权力范围之外,动了别人的奶酪,湖南的官员对曾国藩恨之入骨。绿营兵公然围攻曾国藩的公馆,曾国藩差点让闹事的兵痞杀了。这是曾国藩有生以来第1次遭遇真正的挫折。他原本向皇上控告,转念一想,这样做无济于事,他搬不倒全湖南省的官员,以后在湖南的处境更加艰难。他认清形势,咽下一口气,不再和长沙官场纠缠争辩,避其锋头,卷起铺盖,带着自己募来的湘军前往的衡阳。他暗暗下决心,不争一日之短长,增强自己的实力,等自己建成了湘军,练成一支劲旅,打几个胜仗回来,看谁还敢笑话他,这才是挽回面子的最好办法。这样曾国藩下决心到衡阳创立湘军,曾国藩的建军思路非常高明,实行厚饷原则,高薪养廉,二是将必亲选,兵必自募,三是要选读书人和淳朴的山农。四是作用是政治教育。而湘军的出现是曾国藩人生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它不光改变了曾国藩个人命运的走向,也改变了整个国家的走向。
(三)自卑与焦虑
1.到了翰林院之后曾国藩和翰林院的精英们一比。发现自己身上还有很多缺陷,他又一次陷入深深的自卑当中,如何洗刷自己身上的鄙俗之气,成了他新的焦虑。曾国藩决定要改掉自己身上的陋习,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他如饥似渴地开始读书,认真研究理学经典,并且他立下了学做圣人之志。曾国藩学做圣人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写日记。开始他记日记并不得法,就像记流水账,有时甚至只有一句话,并且也没有天天坚持。后来别人告诉他记日记,最重要是反省自己,通过每一个细节来改变自己。于是曾国藩给自己定下了学习日程,每天写日记,每天读书,每天练习作文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对自己的性格脾气进行反省,发现一个缺点就会自我痛责,绝不轻轻放过。曾国藩还把自己的日记给朋友看,通过朋友老师监督自己就不好意思偷懒,他把这个习惯坚持了一生。就这样通过记日记这种方式,曾国藩的气质习惯一天天发生着变化。
2.曾国藩还开始戒烟,他的烟龄几长毕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曾国藩一旦下定决心就没有退让一步,不论多么痛苦难熬,就是不再碰烟具。一个月之后才能进行成功。曾国藩很自豪,把它作为无事不可变的例证。也增强了他学做圣人的信心。曾国藩学做圣人的过程当中,其实也有过大量的自我挣扎,也是经过不断的失败才改掉了性格深处的缺陷。
3.曾国藩对自己进行了严格的自我管理,立下了12条做人的规矩和课程的标准,通过这12条日课,曾国藩的生活变得非常有规律,他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对考试的准备也比很多人充分,中了翰林,得到道光皇帝的赏识。
4.曾国藩在湖南乡下最大的遗憾是交不到有质量的朋友。到北京之后,曾国藩迅速结交了一大批好朋友。他不断反省自己的缺点,与人相处也越来越注意替他人着想,也特别爱帮助他人朋友越来越多。他的名望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受到同乡的推崇。
(四)郁闷与艰难
曾国藩做官并不是想发财,他是想给多国家多做些实事,当时的政治环境让他做不了什么事,想要推动大清王朝进行根本改革,没有任何可能,因此他感到很郁闷。咸丰即位以后,他以为等来了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写了一份奏折,给皇帝提了很多意见,刚开始获得了新皇帝的欣赏和肯定。但曾国藩非常刚直,锋芒太露,不识时务,说话不懂得拐弯抹角,把咸丰皇帝和几个大人物以及普通同僚全都得罪了,几乎成为京师人人唾骂的人物。他的精神十分痛苦,萌生退意,但是却连回家的路费也拿不出。正在这时皇帝派他充任江西乡试正考官,他才利用这一次考官的机会,得到了一笔额外的收入解决了当时的窘境。而此时,曾国藩母亲去世,他回家奔丧,他静下心来开始读书。他一生对学术都有强烈兴趣,对官司场心灰意冷,接下来他想转换人生重点,展开自己的学者生涯。但太平军挥师北上,咸丰皇帝昭曾国藩出山,曾国藩一开始想拒绝,在朋友的劝说下他恍然惊醒,像他在官场上得不到施展,但是天下大乱,秩序崩解,这为他开创局面,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曾国藩决定不能放过这个机会要大干一场。
(五)靖港首败
靖港惨败后曾国藩心如死灰,第一次跳水自尽被救起。这时传来好消息,曾国藩派出的另一路湘军,在湘潭取得了大胜。这一下曾国藩终于不再想死 靖港惨败后曾国藩心如死灰,第一次跳水自尽被救起。这时传来好消息,曾国藩派出的另一路湘军,在湘潭取得了大胜。这一下曾国藩终于不再想死。他深刻反省,严厉整顿,总结战斗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湘军来了一次淘汰换新,明确兵在精而不在多的道理,通过严厉的整顿将军,一下子只剩5000人。曾国藩批准那些在战斗中表现勇敢的将领招兵买马,扩充队伍,并且立下了保卫长官的规矩。曾国藩打掉牙和血吞,终于取得了胜利,他用自己的艰苦奋斗成功挽回了面子,更强化了他愈挫愈勇,百折不挠的性格特点。
(六)九江大败
九江大败后,曾国藩再一次投水自尽被救起。在江西曾国蕃困难重重,形势十分危急。但此时武汉告急,胡林翼请求曾国藩派兵增援攻打武汉。曾国藩胸怀大局,认为此时武汉的确更为重要,于是他不顾自身安危,不顾众人反对,虽然身边得力的干将只剩下罗泽南,但他还是派出最得力的罗泽南军支援胡林翼。而后曾国藩在江西更是四面楚歌,时时刻刻被面临被杀的危险,后来幸得兄弟们前来支援。曾国藩关键时刻的自我牺牲,是曾胡一生交往中的一个关键点,为日后再次出山埋下了伏笔。
(七)咸丰7年
咸丰7年,曾国藩被皇帝拿掉兵权。想着建立不世功勋的千载难逢的机会,眼睁睁从自己眼前溜走,曾国藩心生悔意。在极端痛苦中,他看了老庄著作咸丰7年,曾国藩被皇帝拿掉兵权。想着建立不世功勋的千载难逢的机会,眼睁睁从自己眼前溜走,曾国藩心生悔意。在极端痛苦中,他看了老庄著作,给了他很多启发,渐渐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官场的经历以及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并且在家中给各位好友写信,请大家给他多提意见,帮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曾国藩越来越清楚的看到了自身致命弱点,并为自己定下了4条改变的原则。在家蛰伏的两年,曾国藩的思维方式发生重大转变,曾国藩称为大彻大悟之年。而这时候,机会又来了,曾国藩曾经在危难之中帮助过的湖北巡抚胡林翼,千方百计为曾国藩创造再次出山的机会。而这次出山,大家都发惊讶地发现曾国藩变了,待人接物,前后判若两人。他变得和气谦虚周到,对皇帝不再直言不讳,学会打太极,不再愤世嫉俗,而善于揣摩。就这样曾国藩完成了自己的中年变法。
我与曾国藩的对比。
1.在工作上我很少去求创新,总是按部就班按照自己的工作套路,满足于把工作完成就行了,所以总是觉得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难以进步。但曾国藩善于从过去的思路中突破出来寻求改变。能够抓住难点,抓住关键点,从而掌握做事的诀窍。
2.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放弃,其实自己并没遭遇过什么大的挫折,但做事情总是难以一以贯之。而曾国藩的人生哲学推崇“有恒”,他用30天戒烟,30年戒掉身上的毛病,面对困难面对挫折,他从未放弃,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且拥有常人没有的定力,一旦下定决心就百折不挠。
3.我自己也学习了自我管理,时间,效率,目标管理都知道一些具体的方法。只是却没有能够做到极致。有的事情坚持得好,有的事情坚持的不好。而曾国藩是一位真正的自我管理的专家。他为自己立下了12条准则,日日践行,每天记日记反思复盘,他的一生从未停止修炼的脚步,不停地自我完善,再愚钝的人也会变得跟以前完全不一样。
4.很多时候在工作上我们觉得的制度难以执行,流于形式,常用经验去代替制度,并且对于领导的话惟命是从。事情总是从领导的要求出发,而不是从工作的大局出发。但曾国藩敢自己创建湘军,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避任何风险,因为他胸怀大局,心系国家,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他在对湘军的管理中,严明军纪,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用制度解决一些道德层面的问题,所以才建立起一支具有军纪严明、勇往无前的军队。
5.我们常常习惯呆在舒适区,不敢去打破现有的现状,不敢去尝试新的事物,因为害怕未知的恐惧,但是曾国藩非常具有冒险精神,他虽然看起来保守,但是,却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勇气,凡事总愿意去亲身经历,亲自体验。特别强调要苦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番,所以才能在毫无经验、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建立起一支作风优良的军队。
四、启发与收获
1.曾国藩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是一个看似资质平庸的人,只要肯努力,只要能坚持,最后也一定能够取得超凡的成就。立志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设计目标,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个人能力潜力的发挥,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能到达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这和对自己自身要求密切相关。对自身要求高,就会不断去挖掘自己的潜力以及周围的力量,来帮助自己。
2.不以失败为耻,不轻易被失败击倒,而是在失败当中去总结经验,寻找机会。不怕费心费力,对事物进行不留死角的深入分析。再找出要害,把握关键,每次处理完了以后还要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作参考。失败是一个人毕生的财富。每一次失败都要吃透,才能不白白付出这个代价。每一次失败都成为他渴望下一次成功的动力,成为他克服重重困难的精神力量。
3.用制度去解决问题。曾国藩在创建湘军时,思路明确,坚持原则,这才创建出一支有别于庸碌的绿营兵的军队。
4.对有志者来说,挫折和耻辱是最大的动力,打击是最好的帮助。只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成了滋养自己意志和决心的营养。
5.性格上的缺陷,思维上的禁锢会导致行为上的偏差。所以我们应该像曾国藩一样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用知识去改变思维,提升认知,指导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