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珍藏文章文学文娱方式方法
约读者《断舍离》150字输出集锦

约读者《断舍离》150字输出集锦

作者: 婷子 | 来源:发表于2015-01-12 19:20 被阅读1578次

    总字数:16000字

    第一位分享者:위칭

           关于断舍离:

    1、主角是自己。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物品,到底是需要还是不需要。

    2、感恩的心。当面对你不需要的东西的时候,要对他们曾经默默的付出表示感谢,在把他们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送给需要他们的人,或扔掉(近期也在整理以前看过的书,想着谁需要就送给谁)。

    3、不会为了赠品,促销而一下买很多东西。这样占地方,占资金,占资源。

    4、结合自身的内心进行断舍离,在生活到现在的时间里,回想这段期间,什么是自己的有优点可以保留的,什么是自己的缺点,可以剔除的,也是书中说的加减法。

    第二位分享者:winny

           昨晚把断舍离的物品篇看完。看完又认真审视了一遍自己的卧室,撸起袖子打算扔点东西的时候发现还好还好,半年前搬家的时候已经无意识地实践过了一次断舍离。这半年来新添置的东西不多,其中一件是台灯,已经坏了的那台灯是刚到广州的时候买的,舍不得扔所以现在还搁在衣柜上面。隐约意识到我进行过的断舍离是被搬家这个非常态的动作触动的,而不是真正自发的。

           一个倾向于待在习惯了的“场”中的人,有时候真的没有觉得非要脱离这种“场”去体验更多的收获自己也美其名曰“活在当下”。这种接受自己的冗余是不是也是一个“不足”,而这种怀疑也许正表明我需要对自己的心态做一次断舍离,希望把参加这次活动当做像搬家一样给自己又一次进行断舍离的契机~

    第三位分享者:陈志明

    很荣幸第一次参加了《断舍离》的读书分享会,一个讲究输出,有温度的社群,我还是蛮喜欢的。

    我粗粗看来目录序言还有部分章节之后,我就不看了,其中原因是因为内容过于啰嗦和重复,话说书中的灵魂主干找到了,其他的小枝条所谓的行为准则则是可以根据个人不同的思考去实践的。所谓的7-5-1等原则对于我来说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我追寻的是一种令我本身感到愉悦的境界,只要我身边的东西都是极简极好,能够利用最大化,我所处的空间可以宽敞明亮,我就会感觉这就是我的生活,而不会去和别人一样,因为本身各自的审美就不一样。

    既然要做有质量输出,我就整理一下我的思路,把心中的部分见解写出来分享,觉得对了赞我,错了我不认但我改。

    说到这个,那就提一下现在大部分媒体都在推崇的极简主义吧,我是大概在2014年初接触了这个理念,当时看到这个概念的时候,自己是无比震惊了,感觉生活就是如此,做减法,才是一种有质量的生活。现在的社会都过于浮躁,想找到一个自己真正的象牙塔落脚地都是那么艰难,极简这个概念就是一种生活理念,其中的正能量和精神都是可以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舍弃过多没必要无用的包袱,轻松上阵,具体的成果看个人悟性。

    极简主义和“断舍离”提倡的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习惯。其对于我们的意义就是去培养这个习惯,达到一种极高的境界—无所谓的“断舍离”概念,自己本身无时无刻做的思考的都是在贯穿着这个理念,比如我们思考的问题,看待事物的态度,过多复杂信息的过滤~~~~

    “断舍离”这个理念重点在于筛选,把控进来的和进来后经筛选舍弃或留下,其中不断新陈代谢循环的过程。人和物品之间的是一种互相筛选的过程,代表着你的个人修养素质和品味。你用的物品,你的穿着,你的行姿都是你本身形象很好的代表,我想你肯定有过那么一瞬间,就是看到一个人,就第一印象就感慨和认定那个人气质好又牛逼。如果你即刻进行“断舍离”,你也可以的,起码会比现在的状况要好,我一直都是有一个观念——既然明明可以变得更好,为什么不去做呢?

    好了,那么问题来了,具体要怎么样做呢?这是一个问题。

    具体的我不会教你,也不懂教你,正如我不会教你怎么样叠衣服怎么样放拖鞋怎么样选沐浴露。很简单,每个人的经历和成长环境都不一样,对于审美的原则也不一样,我们也是为自己而活而不是别人。我想要阐述的只是将其中正能量的一部分展示给你,和你聊一下何为断舍离即可。首先你要知道,这个所谓“断舍离”只是所谓一个极其理性的习惯行为,只是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有情绪有温度的,并且人都是容易深陷进去,所以我现在就要将你拔出来。

    “要用就用最好的”当然对于物品的话是在经济的范围内,相信每个人对最好的概念不一样,我也一直崇尚和而不同的观念,只是免费送你一句你听了无数遍的话——你的形象很值钱,堪比工作能力。

    “身边的东西要适得其所”我建议你要做一个会想象的人,把身边的一切都当成一个个有温度的它,你的责任就是让它发挥它的价值,达到你们都欢喜的状况,如你不能,想象一下它会哭泣的样子,你的宗旨就是让身边所有东西都能创造价值而不是浪费能量。当然你的想象力也不要过于丰富,不要对街上被损坏的垃圾桶苦痛几个小时,凡事把握一个度,慢慢的慢慢的就好了。

    “让它贯穿生活和工作”大部分人如果真正地愉快,那么很多都是生活和工作都很把握得很好。断舍离不仅仅是对物品的处置,对本身所处空间的重构,更重要的是其中理念贯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的一切,这样讲确实很官方笼统,那就举几个例子,其他的各位去悟。例如现在信息时代信息量过大,如你不能精确筛选和舍弃对于自身该有或者没有的信息,你将不堪负重,当然除非你的脑力开发到100%;再如你做团队管理,是否可以把我2/8原则,舍弃部分东西去做最成成果的事情?再再如你日常工作这么多,有没有列出清单,分清哪些是应该断掉先做哪些,哪些直接影响业绩和成果的事情?再再再如如果未来你可以预想到你可以生很多种类型的孩子,你会全部生下来再选择吗?

    每个人断——舍——离的观念和态度都不一样,只要你价值观不偏向歪道,总会有你自己的方式去达到自己愉悦的状态。

    想象一下,你到时候你用的东西,你家里的整理摆设,你的穿着形象,你的谈吐,你的社交圈,你的知识~~~~太多太多你本身身边的东西都极简和经过你长久断舍离剩下的,你会不高兴吗?你会不让人喜欢吗?你能不牛逼吗?

    谨记吸引力法则,你是什么人你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如果你你目前水平接触的人和物已经让你觉得很牛逼了,那么很抱歉告诉你,你浪费了时间看这篇文章了。

    其实我也是忽悠你的,信不信由你!


    第四位分享者:MAAAG

    宫二说过,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我一直把这句话放在心上

    我依然相信

    那些渐行渐远的朋友

    终有一天会像用力扔出去的回力标

    准确无误的回到我身边

    正如20岁的那个夏天过后

    收藏在衣柜角落的

    性感小短裙

    一直觉得会有那么一天

    我能再次穿上

    站在大榕树下 静候那个他

    可现实是

    我再也回不去那个20岁的夏天

    记忆里的人早已走远不再回来

    深深念念的那些执念

    没有回响 空余叹息

    回过头来

    并没有人在如梭的岁月里驻足等待

    也没有物在静谧的时光里不被更换

    是时候开始放下 遗忘 埋葬

    学会断了舍了那些执念

    才能离得了那些痛心

    ———————————————————

    以前看过一个故事

    说一个老人去超市买日用品

    促销员要送他一个小赠品

    老人坚决不要

    旁人都在笑老人怎么有白送的都不要

    现在想起来

    原来老人做的就是 断舍离

    还有一个电影的场景

    说的是女主角每次不开心

    都会跑去卫生间

    一边流着泪

    一边把马桶洗手盆什么的

    都刷得闪闪发亮

    现在想起来

    原来女主做的就是 断舍离

    你所知道的

    断舍离

    都有着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会不会 有那么一个人

    走远了 你还背负在心里前进

    有那么一样物品

    没用了 却舍不得丢弃

    有时候

    我们心里长满杂草

    却固执的视而不见

    新的一年 让我们一起

    把那些低落、懊悔、懦弱

    幼稚、孤单、傻愣

    还有那些此去经年的柜底衣裙

    杂物间华而不实的锅瓢碗盘

    来个大扫除

    一扫心里的灰霾

    屋里的灰尘

    断执念 舍鸡肋

    还自己一个明亮洁净的心

    让我们这一次,一起来约读《断舍离》。

    第五位分享者:陆娜

    1 夺回被占据的空间

    抽屉装满东西,有时甚至打不开(护肤品,化妆品,太阳镜,发卡等)有时为找一颗小发卡花费不少时间,还可能中途放弃寻找因为已经失去耐心。本想DIY一个美美发型闪亮出门最后很可能蓬头垢面或者清汤挂面的匆匆出门

    2 和廉价的塑料勺子相称的自己

    对廉价的东西的不舍会从潜意识让自己养成习惯畏惧高价或高品质东西,表现在很多人进超市只买特价品或无意中买了不少自己并不需要的特价品

    3 家:  仓库---住所---自在空间

    仓库只是一味存储东西,而住所和自在空间讲求一定的舒适,自在,审美,实用和情趣。仓库即便整理整洁或干净也依然可能有一部分占据空间影响心情的积压品而且其价值每况愈下。

    4 没有“断’的想法,即便舍得扔掉一些东西,可能之后还是会有再买的想法。所以要彻底想清我为什么扔?

    5 筛选物品的同时也改变了人际关系

    正所谓你怎么对自己别人就会怎么对你便是这个道理了

    6“要不还是别扔了,说不定什么时侯还能用到”

    太频繁出现在生活中的心理和独白,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自己所致也可能是朋友或家人天长日久的影响。请学会自己判断。

    7 事物坏了之后从气味与外表上都能为我们所看到,于是我们能下定决心丢掉,但生活中充满了很多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垃圾”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及时清理则必定让思想腐蚀心灵蒙尘。

    8断舍离要把时间轴放在现在而不是过去或未来

    对过去的不安和对未来的忧虑让我们失去果断与一些“垃圾”说再见的勇气,过去无法改变,未来没有到来。认清当下我们需要什么,才能走到你想要的未来

    第六位分享者:饼

           最近我进行的一项断舍离实践是清理我放书的地方。我从上大学开始,就没有清理过这些地方,最后的一次收拾是将书“迁移”到衣柜里。以物为主的思考模式让我一直无法正视我在和物相处时自己的感受。

           接触断舍离后,我重新审视物与我的关系,从我自己出发去思考,从现在出发去思考,事情就简单得多了。

            “我不要继续将乱糟糟的房间带到2015(农历年)!”的想法让我下定决心。

           一旦下定决心,接下来就是断舍离的行动。在要行动前,相信思考行动的策略是不可缺少的一步。我们可以将物扔掉,可以送人,可以卖掉,也可以有其他方式。我觉得选取哪一种方式和自己怎样看待和物相处时的感受非常有关系。比如我,因为和这些书有很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允许我直接扔掉它们,所以只能选后面两种方法。

           在处理物品时,如果能正视自己和物品相处时的感受,接受这些感受,我想对之后的断舍离的行动会非常有益。而自己在完成这些行动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了解自己。

    第七位分享者:Emma

    办公室的桌子上有一盆绿萝

    曾经长得很茂盛

    每每看到总感到生机勃勃

    不知从哪天开始

    叶子一片片变黄,开始有根茎腐烂的味道

    施过肥,浇过水

    却再变不回以前的颜色

    多次想把他送回买花的地方

    在那里能得到更好的滋养

    却总担心少了这盆植物难免会不适应,会不会再换盆植物也会枯萎掉,总希望是不是到春天就会发出嫩芽来啦

    却不知道1月的广州还是26度的天气

    而不扔掉他桌子上很难有多余的空间放其他东西

    就这么耗了一天又一天 因为对未来的担忧难断舍离

    叶子还黄着 开始腐烂的味道愈发浓郁

    身边的人也不时的提醒着

    却还是下不了决心

    脱离那份没有根据的恐惧

    第八位分享者:六文钱

    自从知道有“囤积症”、“选择困难症”这样一些病症名称之后,我常常在因为事物堆积而陷入困境的时候就搬出这些标签往自己身上贴,却极少真正去思考该如何把这些标签揭下来,彻底治愈自己,努力让自己成为自己喜欢的自己。读《断舍离》的时候,我想是该进行自我治疗了!

    于是,一边读着书,一边想着该从何处开始断舍离。最后,我选择从手机里囤积的几千张照片入手。这些照片大部分已经放在空间相册上了,手机里的这些早就可以删,而且手机里这些照片还有不少是重复同一个镜头的,但是拖了很久就是不能把它们删去,于是手机内存终于不足了。这和书里说的“断”的闸门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舍”的闸门上布满“扔不掉”的铁锈时的处境是何其相似,虽说实际影响到的是手机的功能,但最终影响的还是手机的主人——我自己。于是,我一边读着断舍离,一边把之前一直下不了决心删去的照片删去。

    在删这些照片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事情,当这些照片成像的时候,它们就已经象征着过去,而自己对于它们不忍删去,大概是真的太执着于过去了。以前会为自己的好记性有些小得意,十年前的一件小事都能记得清清楚楚。现在才知道,这样的好记性其实是因为自己的时间轴错位太久了。我想,新的一年,是时候从手机和记忆开始断舍离了!

    第九位分享者:黑色谜纱

    以前到现在我都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只不过相比起以前,现在好的太多太多。因为缺乏安全感,所以我必须要用收集各种各样的东西来填满内心的空虚。我喜欢把它们堆在家里,尽管一件都用不上,但是看着它们我就有一种很安心的感觉。

    开始做断舍离是在今年七月份的某一天(在七月份之前经历过很多事),突然醒悟过来,这样子的做法是于事无补的,它们并不能够让我得到安全感,反而是让我有了一些不好的依赖感。让自己容易自满,停滞不前。

    于是我开始整理,现在能想起来的大概是寄出去了十大袋的东西,包括衣服,书,日常用品。家里面的能用的空间多出了三分之一。

    对于我来说,断舍离不只是把没用的东西处理掉,而是把心里面的空间都给整理了一下。把那些让自己分散精力,干扰自己判断的东西都去除掉。让生活能够更加的纯粹

    第十位分享者:An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通过学习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观念和实践断舍离,我将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 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开始思考,并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彻底焕然一新。并要坚持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

    第十一位分享者:阿弥陀佛 • 婷子

    《断舍离》本书从关系轴和时间轴的角度来看物品,不再以物品本身的特质来整理,把主角从物品转移到自己身上。去除自己的执念,比如现在穿不下的衣服就别留着等自己减完肥了;作减法不作加法,比如不要为了收拾东西而买过多的收纳袋;不要把重点放在非日常上,人的精力真的有限。最后,没有收拾的屋子就像便秘!把收拾屋子中所悟到的断舍离贯彻到自己的工作、感情、自我提升上,重在知行合一。

    第十二位分享者:丸子

    摘取其中一段:一旦试着断掉饮食,就会发现‘啊!原来食物是如此值得被人类感激的啊!’通过实施“断”,人会发现日常生活很多不起眼的东西其实是该被珍惜、被感激的。

    《断舍离》中有很多讲到物和人关系的地方,这一点和《瓦尔登湖》的一句话很像,大概意思是说,其实人类有了基本生活用品就可以过得很好。所谓的“富裕”是通过思维、灵魂去达到的,并非这些身外物。

    而“断舍离”也是,我们要分析物品与自身的关系,主角在于自己,不要在“物”上耗费太多能量,不要受制于物。在物与人的关系上,应该是以主观感到“舒适、愉悦”为关键。从减法到加法,断掉受制于物的执念,认识自己,审视自己,才能真正地活出自己。

    第十三位分享者:小明

    我有个很奇怪的癖好,一本书,看完了,就送人,或者与朋友交换,长期保留的,只有五本,而如果觉得有一本想加入,那肯定要从当下的五本书中,抽出一本,这么多年来,许许多多的书都曾经成为“五本”之一,但,直到现在,只有两本一直未被替换,《断舍离》是其中一本。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的文章,是一逗到底,文章的结尾,才会有一个句号,而读完《断舍离》,我的文章,终于出现更多的句号。

    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而我最珍惜的两点是:活在当下,以及我们配得上更好的。活在当下,指的是,书中说,当我们要确认一件物品是否真的有用或是否值得保留的时候,我们要将时间轴放在当下,一件物品,即使她多么的有意义,而对于当下的我们,没有实际的用处,那也应该果断处理,例如,朋友在我们生日时候送我们的饰品,精致但是不符合我们本身的着装风格,那就应该转送给合适的朋友,而不是束之高阁;我们配得上更好的,指的是,现实中的多数人,在购买的时候过于着重价格是否实惠,而忽略了自己在使用时候的愉悦感,我曾经只两百元以内的鞋子,但就是因为觉得便宜,穿坏了也不可惜,所以不好好爱护,两三个月就穿烂了,而第一次买了800多的鞋子,穿起来很舒服,而且因为价钱比较贵,所以使用起来会很珍惜,也会定期清洁保养,穿了一年也只是稍微有点旧而已,如果算每日成本,可能两双鞋差不多,那为什么不买一双让自己穿起来更舒服的呢?

    断舍离,就是通过清理外在的物品和场所,从而清理头脑中的思想和内心的各种欲望,最终找到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和自己最想过的生活。

    第十四位分享者:慕容少

    随便写点吧。我看的角度是关于自制力的方面。收拾东西在我看来就是在找麻烦。很多东西被我相对随意丢放,没有一个严格的位置。也从未想过要去收拾。“这时间用来干什么不好”这种想法一直让我安然随意摆放。

    但听作者介绍她本人也是差不多这种类型的人,我就很好奇。我一直以为这种事情需要自制力,需要强制自己做好这些事情,但发现最好的是让自己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就跟自己对话,“现在呢,我就把所有我喜欢的放在显眼的地方,这样我的生活岂不总是充满着有趣的东西呢?”第一步做完了,又发生第二段自我对话,“什么是我喜欢的呢?有些物品很模糊呢?我好像不喜欢但又不讨厌。嗯,那就选择对现在重要的日常物品吧。在这个区间外的暂时去掉。”做完了这些之后,“哇!原来我很喜欢某某物品呢,这才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啊!”

    所以兴趣是位很好的老师,它给我们开头,然后我们自己慢慢写结尾~

    第十五位分享者:小跑

    “断”断绝想买回家但实际上并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的那些泛滥的破烂,“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在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这就是断离舍的概念。

    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的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我们与身边物品的关系体现了我们目前的状态,不论是什么样的关系都是自己造成的,如果不是自己一直将就那个不舒服的状态,不过将就的生活就不会这样。

    断离舍, 需要我们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通过诊断出物品从身上掠去了多少能力,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另外,扔掉多余的信息,就能尽早从头脑的“便秘”中解脱出来,训练自己成为能够信赖的自己,最终彻底脱离“没法收拾的自己”。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多地了解看得见的世界,以让自己变得更好。

    断离舍以物品为中心来诠释,其实“舍”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我们自己,这是“我们与物品关系“的核心取舍技术,这样做的思考方式并不是这东西还能用,所以要留下来,而是我要用,所以它要必要,主语永远是我们自己。所以能够让“总有一天”、“迟早”付诸实现的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2015,一起来贯彻断离舍吧,做到知行合一,心行合一,言行合一!

    第十六位分享者:sookie

    最初知道断舍离这个概念是在约读社,觉得这3个字很新鲜,光看标题就知道整篇的中心思想了,想要更了解于是下载了电子版,名字叫《知日·断舍离》,然后看到的全是介绍各种有关整理的书,还以为自己下载错了,就干脆买了纸质书。书很薄,浅显易懂,整篇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与"现在"。

    根据这两条线,开始迫不及待的整理房间,首先是衣服,平时总觉得没衣服穿,每个月都要去买,然后一整理发现超过我预料中的多,于是果断处理掉以前不喜欢,以后也很少穿的衣服,空间大了很多,感觉空气都因此更流通了。然后整理了挂在墙上的两个杂物袋,绝大部分是现在用不上的,还有各种洗漱用品的小样,总想着出去旅行可以带着,存着存着就将近一袋,成为了累赘,于是现在就开始用掉这些小样,把空间空出来。还有很多东西甚至是大学留下来的,扔的时候还是有些纠结与不舍,这个小礼物还是朋友送的呢,这个以后还会用上的吧!

    最终还是痛下"杀手"把这些都处理了,少了这些不必要额束缚,顿时觉得轻松多了,好像把管道疏通了,我把不好的东西都清理了,接下来会有更好的东西流入进来的。还有,更喜欢整理房间了,购物时很少被价格影响,如果现在不需要的那就不要占用了宝贵的空间。

    第十七位分享者:黑眼圈

    看完《断舍离》,脑子里的两个词是自我概念和焦虑。我见过许多女生,她们买衣服,买完后说,“这件衣服显我胖”,然后再买,然后再次进入循环。我想她们的自我概念是“我很胖,如果我很胖,我就不值得被爱”,她们的焦虑在于害怕别人觉得她很胖。

    在“断”的过程,是一次自我认识,什么是我“需要”的,什么是我“想要”的。把每一份“想要”都细细筛选,以人为中心,以当下为时间轴去考虑它是否是“需要”,久之,人便与当下的自己距离近了,与当下的自己呆在一起,便不那么孤单,便有了一份从容。

    试想,那个有点胖的自己,一直被想要掩饰的自己抛弃,TA会是多么孤单,而买来的东西,更是一样不符合,堆砌在那儿,诉说悲哀。

    断舍离,是自我认识、活在当下之后撷取适当需要的满足,是处理焦虑之后的从容。

    第十八位分享者:洪少

    看了断舍离,书中通过对我们居住环境进行一番断舍离,最终达到“需要、适合、舒服”的效果,“舍”不在于舍弃的数量。在于当下时间轴留下的可使用质量。

    今天对自己生活空间进行一番段舍离时,心里也出现“以后会用到……,你会后悔的……” 但最主要的是与自己的心灵沟通,然后避免出现模棱两可的状态,最后舍弃了不在当下时间轴的物品(断舍离初级阶段)。

    张徳芬曾经说过“正能量和负能量一样,都有很大的传播性和影响力,心存正能量,才能避免被流弹所伤,而现实中,负能量更具有杀伤性!” ,所以无论是物品还是心灵都需要进行断舍离,断去负能量的流入,舍去带着负能量的物品,最后迎接我们都是正能量的每一天。

    第十九位分享者:向日葵

    看了断舍离,我有一种如醍醐灌顶一样的舒适感。一直比较怀旧感的我。至今,家里还一直保留着小学一年级的第一份考试试卷,保留着笔友的信件,中学时期的贺卡,高中朦胧感情的书信、礼物、一些不舍有感觉的衣物、回忆•••••

    感谢让我遇见<断舍离>,是时候需以自己、时间轴为中心,清理下自己的衣物,认真的了解自己,勇于say no,腾出更多的三分空间,甚至五分空间,遇见更多的未知与可能性。

    (ps:现在可以毫无犹豫清理一些衣服、物品了,下午开始丢掉两件衣物了)

    第二十位分享者:路过

    要做这个断舍离读书笔记的时候, 发现自己匆匆读过一次的书不见了, 没错,就是丢了断舍离的这本书, 真正做到了放下。

    然而我对这本书印象已经不深了,只记得要放下。

    匆匆的一边上网使用filetype:pdf下载电子书,一边在想这个玩意,然后发现自己说话细节太多,可能是太在乎别人能不能都全部跟上自己思路

    所以将不必要的东西都写下来了。

    你又不是村上春树,没有必要将抽了几厘米的香烟都描述出来~一边这样想, 一边就下载完毕了。好吧,我是用印象笔记写的读书笔记, 所以吧链接给出来也不妨,不过还是希望大家去买正版的纸质书,购买电子书也可以,免费的毕竟还是不好,对自己不好对作者也不好http://www.minxue.net/56/n-77756.html。

    打字的间隙,抽时间看了一看为道日损的解释。。。。。

    以下省略30K字节的阅读详细眼球及思维跟踪。

    其实我的房间也是很乱的。 所以在写读书笔记的时候就顺便又收拾了一番,所幸今天是周六,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

    还记得读中学的时候明明是要卖到废品站的书, --啊, 现在还记得废品站在哪里, 现在已经是一栋大楼了。

    明明是要卖到废品站的书, 最后不舍得,又拉回来了。。。。知道自己是看不了的, 总是抱有幻想,万一有时间看了呢?想看的时候去哪里找?这样的想法很多。

    从书开始说, 以前听说别人有藏书万册,觉得很厉害, 是因为以前的信息储存和现在都不一样了, 很久之前就可以一张光盘装满所有东西, 然后后来只要能连上互联网, 什么东西都可以查得到了。 以前除了记在脑子里面, 只能记在纸张上, 而纸张上的信息又是那么的难易分享(话说皇帝家的藏书或者地主家的藏书能见到的人都很少吧),所以资源稀缺啊, 而且真的是拥有了就觉得比别人强大很多。 举个例子, 要查某个典故,起码得有本书吧?或者有个记的东西的人。 要做个小木椅子, 起码要有个木工吧, 需要什么工具, 木工或者木工手册什么的才能告诉你吧, 木工或者木工手册需要去找,这些信息别人不共享。 现在我们用互联网可以找到大部分的信息, 只要你想知道。

    当大部分的信息和数据都是可以共享的时候, 当年的的资源不再是资源, 可能反而是负担。

    从物品说, 当年家里必须放的东西越多越好, 因为周围没有这么多东西,有钱你也买不过来, 更别说没有钱, 别说是充电器或者是锅碗瓢盆

    不过,当年就算物质贫缺的年代, 有些人家里还是可以放N多不用的东西, 有些人家里还是空空如也,被别人嘲笑的通常反而是空空如也的人吧,因为没有啊,一眼看过去,有就是比没有的好。 表面上谁也看不出来有的东西, 是否对人有害~~。

    这又可以联想到我们的身体, 是不是吃垃圾食品比较多, 拥有比较庞大的身段, 就一定要比身体健康的瘦子好呢?当然不一定。

    有些东西还能用吧, 这样的想法, 其实是随着我们的贪念而形成的。 岂不知我们最重要的,不是我们身边值钱不值钱的物品,而是我们的时间和精神。

    没有了东西怎么办?其实如果我们决定了抛弃不要了, 估计没有了东西后, 我们可能不再办那件事情了, 反省一下看, 可能根本连那件事情都没有存在的必要。 就做最纯粹的事情,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我办公室就有很多杂志, 之前收拾了一番, 然后发现收拾, 不丢掉是没有用的, 丢掉,下一期也回来的,如果不订呢?觉得会跟整个时代脱节。后来想想,其实自己根本就没有怎么看过, 当初订这几类杂志的时候,就是想, 就算不看, 至少也可以充充门面啊, 然后就订了很多。 最后为了几个月要清洁一次觉得会很麻烦。 后来又打算定期去看杂志的电子版, 后来才发现, 其实我根本不需要里面的内容,或者说,我只需要检索,有需要的时候再检索, 而不需要一期一期的看。

    我的桌面, 收拾过以后又重新收拾了一次, 在外出的时候, 总是有很多不必要的印刷品,例如好像某学校的介绍, 某免费发放的报纸等等, 可能会带走的,我之前经常带印刷品回公司或者回家, 后来学乖了,见到后, 简单的用手机拍个照片, 如果以后自己再想要, 自然有方法可以去找到这个印刷品的。 好了,我承认, 直到现在, 我还发现这些印刷品我都不需要。 因为其实已经不需要了, 我只要知道过就好了,甚至不知道,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好。

    其实, 我已经拥有过了~~~

    关于舍弃, 并不是说价值,或者说标签上的价格, 越高就要保留, 而是说,所谓的物品价格,可能只是当初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买的, 回家只能占地方。 如果可以, 要迅速的卖掉, 如果不可以, 就必须要舍弃,这个时候,必须要给自己一个限期,就是说,一周内, 几月几日前, 必须卖掉或者找到人送,不然就丢掉。 拖延是保留不必要的东西的最好的朋友。

    我曾经有一个小工作车间, 里面有台机器, 有上一吨重,当初工作车间关门歇业的时候,我还抱着一丝幻想, 觉得可以将该台机器变卖掉,就找了一个小仓库放置他, 我实在有太多事情在忙,过去一年了,但机器一直都没有卖出去 (因为只有在交租金的时候, 我才去忙着想着要卖掉机器, 最后有因为价格和我抽不出时间又不了了之。 。。)终于有一天,我路过仓库,开门进去看的时候, 发现整个机器变成了老鼠的窝,即使是盖了一块帆布,盖在机器上的尘土也已经都很厚了。我没有太大信心可以说过了 一年, 这个机器还是运作的和以前一样, 我连打开它运作的 勇气的都没有了。

    ---然后我花了一个星期, 上58同城之类的分类网站出钱上头条,每天都跟不同的废旧机器处理的厂家,每天下午都几乎去一趟陪别人试机器,最后以原价的1/10卖出去了。随着机器出去的还有我积压的心情。

    有朋友问过我, 机器卖了多少钱啊? 然后他们知道价格后觉得非常不值得。但我觉得,我其实是不需要这台机器的, 对我来说他就是负担。也许再琢磨一下可能会有多一点点的收益,但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我现在就已经将这个事情,这个不必要的东西结束了。

    经济学上 有一个沉没成本,这就是已经沉没很久的成本, 随着时间的加长, 占用的地方也非常的多 (空间*时间),更不用谈每个月他压在我心里的郁闷的感觉了。表面上看我亏了, 其实就是断舍离上面所说的 丢弃方法 精神上非常痛苦,却能收到良好的物理效果和痛快感。 我跟我现在从事的工作和事业,又近了一步。 好吧, 我当年是没有对舍弃的东西抱着歉意的,现在回头一想, 真的在机器里面寄托了我不少的感情,其实真的要说一句,抱歉了, 以后你保重。

    写的太长了, 现在结束一下。

    找找有没有因为自己的不安全感,自卑感而买的东西, 舍弃掉。

    即使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还能延续。 因为其实所有的一切的物质, 都是要依赖人本身的。 我们的身体才是不能丢弃的 (这里我们不去谈关闭五感去获得第六感的玄而又玄的事情),正如作者所说,东西,究其根本不过是辅助人类生存的存在。

    我有不少乐器, 丢掉了,只留一件, 我的手还是一样灵活, 甚至因为我专注于一样乐器,我比原来更能通过这件乐器表达自己。

    我有不少书, 丢掉了, 只留十几本, 我的大脑还是一样灵活, 甚至因为我反复的体会一本书,更能体会和贯彻这本书的原理。

    丢弃是因为拥有过, 不想做丢弃的决定,最好不要拥有。

    真的非有不可么? 这句话可以问问自己, 做拥有的决定前,问问自己,能不能做到专注的拥有。

    第二十一位分享者:Su。Lily

    久闻山下英子的断舍离,最近终于拜读,原来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加舒适的行为技术。对我们基本的启示,就是告诉我们要整理自己的住所,通过舍弃多余的杂物,让自己的空间变得舒服。而一个清爽简洁的空间也才能吸引好运的到来。

    其实我们的思想中,也存在很多看不见的破烂,也就是佛家所说的杂念、妄想,他们分散我们的精力,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混沌杂乱。断舍离是一种修行的动禅,通过断:断念,断除自己所不需要的东西和信息,舍:舍弃自己固定思维的成见和无效劳动,离:脱离对某人某事物的执念,打通自己的任督二脉,断突破自己,以达到游刃有余的自在境界。

    例如:小军是一个胆小的人,它害怕与人打交道,那么按照断舍离的精神,则要让他消除对与人社交的恐惧来源的失败情绪,让他重新认识社交。并通过实际行动去断舍离自己的恐惧,掌握基本的社交技巧,获得快乐,以便是到离,脱离某种执念的控制,理清内心,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第二十二位分享者:婷婷

    自从北野哥提到<<断舍离>>这三个字后,就一直存留于脑海,上午终于忙完最近的事情,下午跑去购书中心购买到<<断舍离——心灵篇>>于是,有了第一次第一次拜读山下英子的作品。看书之前,已经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断舍离是一种流行的收拾整理术,而今晚的阅读让我更加了解到具体的整理方法,如"七五一总量限制原则","只需一个动作原则","大中小三分法"等等,现在我都希望自己快快也能在一个空闲的午后将运用这些方法,对自己的物品进行断舍离。

    看完整本书后,给心灵最大的触动是,山下英子关注到人与物品的关系,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从而感觉舒适而美好;关注到家务事是与其他社会工作一样,都需要极强的信息处理能力,难度并不低于其他社会工作;她还重点提到观看内在,培养俯瞰的能力,这也是我常常做的一件事情,让灵魂跳出来躯体,用"另一个自己观看自己,审视自己"。

    感谢约读社促进的阅读和阅读后带来的思考,这种感觉真的挺美好的。谢谢。

    第二十三位分享者:大白

    节选:前所未有的畅快和解放感——看不见的世界在变化

    1、利用物品不断提升自己,试着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

    2、通过打扫物品,连心灵也一并整理,处理掉潜意识的阻塞

    3、享受当下,付诸行动,心怀觉悟与勇气

    4、察觉自己心底深处真正的想法,感谢世界

    详文请见:链接:http://mobile.qzone.qq.com/l?g=1357&sharekey=02b62bc24a7471e14b3678ab59929240 (密码:Olds)


    第二十四位分享者:华蝶

    这几年,我曾搬过五六次家了。。每次搬家的东西并不是一次比一次少,反而一次比一次多。后来觉得房子都像仓库了,没有家的味道。但也还没想过要“断舍离”,而是选择换了更大的房子。可住进去几个月后发现,空间是变大了,但“仓库”的感觉依然还在。自己也不喜欢,但就是“改不了”。才发现我之所以总不扔东西,是源于我总想着这些东西都是辛苦的血汗钱买回来的或者别人的心意,总想着或许现在用不上,但说不定未来用得上。以前真没觉得这些执念是有问题的。

    但看完《断舍离》之后,才发现要想拥有舒适的生活空间并形成习惯,必须先以自己为中心,以当下为时间轴即即“我要不要用,而不是物品能不能用”为中心扔掉不需要的东西;买东西的时候只选择真正必须且自己又喜欢的东西。最后,书中提到的三分法和七五一原则也很有意思,明天实践一下,从自己的床头柜和书桌开始。

    第二十五位分享者:小咪

    2015年收到的第一份礼物是一本书《断舍离》(红包除外,哈!),用上周的早起时间阅读,第一遍的阅读还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所以会再看第二遍,也会尝试用思维导图来疏离下思路,希望能更好地吸收并实践。

    《断舍离》对我而已不单是书名,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我一直所推崇的极简生活方式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吧。人人都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现实中却无法摆脱种种束缚和羁绊,所以如何学会断舍离这一招还是要学学的!当然真正付诸于行动并想达到理想的状态需要打持久战并且要做到知行合一。

    对我而言,目前对于断舍离的实践只进展到对实物的清除,下午花了几个钟的时间对家里多余、无用、碍眼、带给自己负能量的东西统统清除掉,让自己在环境上能有一个轻松自在的空间。对于更高境界的断舍离(比如:抽象事物/内心的/所谓的“少则得,多则惑”),还在学习研究中,期待明晚的活动能得到各位大师的指点明津。

    我的2015,要学会断舍离,知行合一,轻装上阵!

    第二十六位分享者:李颀

    断舍离,其实我一直在进行,但是我是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大概整理一下不常用或者鸡肋的物品,该扔的扔,还送人的送人,并且收拾完毕后很有成就感,我一直在思考是否两个拉杆箱就可以把我所有的东西都装下,然后不用搬家的时候太纠结,因为少即是多,就怕买了然后不用或者用的很少,尤其是在购买衣服上,已经很注意了,但还是会冲动消费,导致衣服不百搭,后果就是放在那里,断舍离不仅在行动上,更在心里!

    第二十七位分享者:俊

    翻开沉重的行李箱,扫视满满的衣柜,桌上的收纳盒,无不发现有太多与当下的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的物品,占用这挤挤就有的空间,却没有留白。

    我是有多久没好好收拾我的窝,曾经的我衣服叠的跟专卖店似的,被单整的跟军校一样一样,现在看起来很随意,让我又有种按捺不住的冲动。剪发的最高境界是剪了跟没剪一样,收拾的最高境界大概就是不收拾就是收拾。

    《断舍离》一书所讲的大概是通过断舍离,断绝不需要,扔掉用不着,选择此时此刻正需要、正适合的东西,做到物尽其用,修炼成一种不需要收拾的收拾法最终形态。从而来整理内心的混沌,获得愉快好心情,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

    它并不是以干净为目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循环代谢,去自我察觉:反映自我形象,通过环境自我完善,渐渐喜欢自己。

    如果我没记错,断舍离应该是从“舍”做起,懂得了取舍与选择,才能从源头下意识的控制物品的进进出出。

    希望通过学习断舍离,之后好好实践,为自己打造一个舒适的空间,这是断舍离的最终目的。

    第二十八位分享者:秀秀

    人最大的罪是不快活。我很早就知道并不是拥有越多的东西就越快活,反而是每次收拾整理完东西,把该扔的扔掉会觉得身心都轻松愉快。我也算是个舍得的人,自以为很能理解断舍离,也能轻易做到。但是当人想要换我一本诗集的时候,却发现难舍啊。

    认真的看完这本书,并重新以时间和物品关系来思考我当前是否需要这本诗集。好在日本作家写断舍离没有讲多高深,却很着重强调知行合一。并且一点点着手,也一劳永逸教给我们不用收拾的办法,让你恨不得马上就把家里重新收拾整理一遍,让它重新焕发出美,顺便把运气也改一改。

    第二十九位分享者:慧汇immer

    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和这世界的关系是什么?在某一刻我终于明白,不管是对人对物我们都是一个不断反省和割舍的过程。

    比如说以前我们总觉得自己是对的,任性是对的,张扬是对的,就连偶尔犯二也觉得理所当然,因为这就是我,不需要为任何人任何事改变或是割舍什么。我们都渴望不被约束,不被禁锢,不受限制。

    所以我们在应该任性的年纪选择任性,应该疯狂的年龄选择疯狂,直到某一天你开始恋爱,开始工作,开始独居………开始独自审视自己的内心。你会发现你已经被太多琐事所包围,太多关系所牵绊,你甚至在整理房间的时候发现很多书读到一半未读完,很多衣服买回来一次都没穿,很多角落的灰尘很久都没有打扫了………然后你开始认为自己变懒了,认为自己不够完美了,认为自己一年忙到头没做几件靠谱的事。

    其实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你不够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环境,适合读什么样的书,热爱去做什么样的事。

    “断舍离”其实就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如同一个漏斗一样,不断的掏空然后重新过滤填满,最后留下自己最想要的,让我们一起阅读“断舍离”,寻找最好的自己。

    第三十位分享者:何良好

    书中说:一般来说,在人的意识中,只有4%到15%的属于外显意识,假设在断舍离中"看得见的世界"也占有这种比例,通过仅占有4%到15%看得见的世界发生变动,让看不见的世界一起发生变化,改变自己,改变他人,改变人际关系。

    上述论点,于我而言,才是需要践行"断舍离"的根本原因,因为只有成长才是践行的终点。

    虽然书中大部分都在讲人与物品的关系,如何从本我出发的"需要、合适、舒服",除掉"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最终自动形成"断舍离"的习惯,这种习惯形成后,不应只局限在房间里,而要投射在心灵里,以"不快乐"为最大的罪过为宗旨,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我将把重心放在看得见的世界中,着手于身边的小事。

    《断舍离》看似是收纳哲学,但更多的是处事哲学,尽是些能让自己过得快乐些的小道理,只有精简自己的生活,才能明确自己需要什么!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上遇见未知的自己.

    第三十一位分享者:杨坤龙

    幸福取决于与自己思想相处的能力,断舍离讲的是,我们如何收拾房间的同时,收拾自己的心情。如果生活是一袭清水,断,就是从入口控制,舍,就是从出口控制,而离则是一种境界了。另外,如果一个人本来就没有什么,断舍离是否适用?

    第三十二位分享者:zerostyle

    1.之前只是粗略看了一遍书本,印象并不深刻,大部分了解是来自各位书友的分享输出。大致知道:这本书是以“我”为核心出发点,关注于“当下”的时间点,根据“物”与“我”的关系梳理自己的一套生活哲学。

    2.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每天都要和物品打交道,每天都要受物品的牵制,在物质泛滥的今天,我们在对物质追求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会迷失自己。所以断舍离的哲学理念让我们重新思考物质对于人的影响,是我们在使用物品,还是我们在被物品使用?其实就是让生活回归“人”本位。

    3.断舍离这种以技术带出理念的方式,很受启发,我们在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否有想过事情后面的“道”,“道”不同,所见不同,结果亦不同。

    4.断舍离的方式让我和思维导图联想起来,思维导图也是从核心出发,根据自己记忆的延展梳理知识点和核心的亲疏关系,我想断舍离如果画出思维导图应该就是以我为中心各个物品挂在枝枝杈杈上的脉络图,画出来会比较有意思。

    第三十三位分享者:Samuel

    断舍离..从中心出发..其实是用一个不同的方式来了解自己的过程..我们所谓的烦恼..物质的过剩..往往是心灵上某部分的体现..               

    这书对我来讲..出现的时机相当巧合..因为断舍离对于我理解来说..它是一个系统的存在..它是有生命力的..它会辅助你..让你更好的看清自己的路..从而改变..所以这不是三言两语的过程..我想这系统的建立应该是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完成..当你系统建设越完整..你的时间将控..人生的目标..格局..会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第三十四位分享者:奋斗的小马

    断舍离。阅读之时,总能联想起瑜伽时那轻声细语“抛开一切私心杂念,全身放松…”的声音。不错,简单就是生活。如果让自己更开心,没有累赘之感,就从断舍离开始吧。这不仅仅是一个房间整理的过程,是身心减负的过程。有过经验的人自然有所感受,所以读这本书最大的特点不在于读,而是在于行。如何践行呢?我想这个决心和第一步真的很重要。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鲲lab:很棒,阵容很强大哟

      本文标题:约读者《断舍离》150字输出集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eq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