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就是那个自嗨的写手小白。
学生时代,为了分数而写。
试卷背面满满的方格,在我眼中,是闪着金光的宝藏。决定考生命运的30分就在这里,谁能抗拒这种诱惑?我像一个贪婪的淘金者,小心翼翼地淘漉着每一寸泥沙。主流价值观、首尾呼应结构、排比式行文……这一套标准动作让我的作文增色,但是,我终是无法随心而用,每次末了总感觉筋疲力尽。
那时候,周记是我的救星。因为是无命题作文,我可以信马由缰,尽情自嗨,写学骑自行车摔破裤子不敢回家的糗事,写被售货员嘲笑衣着寒酸的自怜,看到的、想到的,快乐的、悲伤的,五味杂陈的心情在笔下肆意流淌。偶尔,我会站在讲台上朗读我的周记。那时候的我,安静而内向,藏在人后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周记给我封闭的世界撑开了一扇窗,用文字倾诉心情,自嗨后还能有人聆听,还有什么比这更美的事?
工作时候,为了生存而写。
文化建设,要写先进人物事迹;年中年末,要写总结计划;会议接待,要写讲话汇报材料;开展工作,要写方案规划。先进模范,各个舍家忘我,敬业奉献。总结报告,再创新高,持续创新,实现突破标准词汇此起彼伏。工作方案,现状、形势、问题、目标、计划结构整齐划一。相对于学生时代的命题作文,工作作文有更为完善的标准结构、标准用语、标准行文。
背负着沉甸甸的标准,我嗨不起来。直到有一天……
老公开车,我和阳阳坐在后排,看着可爱的小家伙,我忍不住说:“阳阳长得好可爱,是吧?”
老公说:“儿子长得像妈,阳阳和你长得像,当然……”
如此巧妙的恭维之词,竟然出自拙嘴笨舌的老公之口,真是难为他了。我努力克制住夸奖他的冲动,脸色一沉,说:“你的意思是,男版的我,比女版的我更好看?”
这则短篇,我随手放在了朋友圈,第二天早上,打开微信,发现短篇下面亮起了一串小心心,还有各种逗比的表情符号。从这个故事开始,我便一发不可收拾。记录我们仨的生活故事,洗衣服、缝被子、接孩子、拖地板……处处都是我们真实的快乐,这些未经加工的短篇陆陆续续出现在我的朋友圈。我以为这样高频率的更新,我们仨的故事总有一天会弹尽粮绝。哪知道越是去记录,故事越是层出不穷。
终于有一天,我遇到了当头棒喝。
为什么要写这些?
我相信,这个提醒是善意的。工作是理性、程序化的,我把自己装进职业装,放到整齐划一的格子间的时候,就应接受企业的格式化清理。生活中我也应保持这种职业化的状态,至少在别人能看到我的生活界面。我停止了故事更新,成为朋友圈一个沉默的观众。
记录生活的这段时间,我疯狂爱上了写作,手里的笔放下了,却无法抑制写作的冲动。我珍惜写出自己,不受约束的机会。一次单位组织内训师培训,老师要我们换位思考,写致学员的一封信,像产品经理一样推销自己的培训课程。现场完成,只有20分钟,别人写了不足十行,我却是蝇头小字密密麻麻写了满满一页A4纸。因为自觉字迹潦草,牺牲了午睡的时间,又认真誊写了一遍。我精心书写的作业还未露面,就被塞进了培训档案袋。我的心情却又无比舒畅,至少一次自由书写的机会,我没有浪费。
在朋友圈自嗨的日子里,写文成了我的生活的一部分。家里的书桌正对着大门,进门,脱鞋,直奔书桌,掀开笔记本电脑,食指轻点台灯按钮,微黄的灯光分割出属于我的世界,悠扬的windows开机音乐仪式般响起,手指在铮亮的键盘上各就各位,我仿佛一个在海上漂浮许久的人,终于踏上了坚实的土地,兴奋、委屈、期待……压抑已久的情感奔涌而出。她们化身为文字的精灵,在我眼前舞动着、跳跃着、追逐着。我的手指像穿上了红舞鞋,追着她们的节拍,一刻也舍不得停下。
停止更文的一段时间,笔记本键盘蒙上了薄薄的灰尘,我的眼睛似乎也蒙上了灰,以前那么容易就看到的快乐,仿佛全都躲起来了,日子重又恢复为一潭死水。
圣经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对于我,写作就是我的光,分离了我的黑暗和孤独。
我重新打开笔记本,开始写日记。快乐的时候,写下自己的感恩和骄傲;难过的时候,写下自己的忧虑和悲伤。文字照进我的生活,我逐渐恢复了力量、喜乐。我把她们锁在自己的私密空间里,每天书写着,像一个勤劳的农夫,耕耘着自己的自留地,这片贫瘠的地方越来越肥沃,但是,没有阳光的照耀,没有风儿的眷顾,这些藏在角落的文字,恹恹的,少了生气。
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简书。我把日记搬进了简书,依然是那些自嗨的文字,虽然没有阅读量,但是,在这个单纯因文字而愉悦的圈子里,我可以尽情享受写作的快乐。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追求快乐。不用为了高分而写作,不用为了生存而写作,我手写我心,有什么比这更快乐?
我就是那个自嗨的写手小白。
感恩在文字的世界与你相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