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对于天津我总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和莫名的熟悉,因此只要是和天津能沾上一点联系的,都会让我兴奋不已,如同小孩子拿到糖一样,看到了冯骥才先生的《冯骥才的天津》,对我来说,便是如此了。即使是他人的归处与地方,可也不仅让我看到了老一辈儿的天津人、品到了那时浓厚的城市味道,更看到了先生对于故乡的情与爱,读出了另外的一些故乡感情。 序中说,家乡不只是我生命的巢,而是灵魂的巢,仅此一句,可见冯老先生对这座城的爱,其实,我觉得用爱这个词已经无法表达他对于故乡的情,可我也实在是找不出什么合适的词来表达了,我似乎可以理解这种感觉,因此就默默地在心中感受这份浓烈的情。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逛娘娘宫这一节了。“那时,像我们这些生长在天津的男孩子,只要听大人们一提到娘娘宫,心里仿佛有只小手抓得怪痒痒的”。可见,小时候的先生该有多么盼望逛这里了。可作者因为家庭出身的限制,是不被允许到这种热闹的地方,多亏了那位疼爱他的奶娘,因着一些特殊的原因,奶娘圆了他的愿望,可随后奶娘却离开了作者,回到了自己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奶娘与先生的亲情,那一节最后讲到奶娘回乡后捎给作者喜欢的物件,这样描述道"我听了,心儿陡然地跳快了,忙打开筐盖,用灯一照,原来是个又白又肥的大猪头,两扇大耳,粗粗的鼻子,脑门儿上点了一个枣儿大的红点儿,可爱极了……看到这里,我不觉抬起头来,仰望着在万家灯火的辉映中反而显得暗淡了的寒空,心好像一下子从身上飞起,飞呀飞呀,飞到我那遥远的乡下的老妈妈的身边,扑在他那温暖的怀中叫着妈妈你可好吗?"它曾一度让我不敢往下读,可能是因为现在有些多愁善感看不了伤春悲秋,可憋着一口气读完的时候,即使流泪,也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 哪里有永远不会分开的人与物,总有一天,在一起的四年同学、好友各奔东西,许多人真的不知会什么时候再见,我们也不会有那么多时间感伤物是人非、时光流逝,只能喝了酒、流了泪之后,带着对于亲人、朋友的怀念继续前行。 读完整本书,总而言之,冯骥才先生是在表达他对家乡的浓浓的情,是别人所无法感同身受的故乡情。而我又在书中看到了什么? 对于自己的家乡就像对你真爱的人,一定不只是爱它的优点。或者说,当你连它的缺点都觉得可爱时——它才是你真爱的人,才是你的故乡。终有一天,我们还是会离开自己的故乡,不论是在外求学、打拼,都或短或长地离开自己生命的巢,人的命运一半在自己手里,一半还得听天由命,今后是否生活在哪里不能得知,可不论时间多远多久,无论身在何方,故乡还是那个故乡,当我们在外但凡听到它的名字,心中便充溢着一种踏实,一种温情,一种彻底的放松,而我们与这个城市浑为一体,家乡把它怀抱里的每个人都养育成自己的儿子,不仅是它的地域特色,更是斑斓又独异的文化,它给予我们一切,把我们改造为同一的文化血型,精神的因子已注入血液当中,每个人与它气息相投,相互心神领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