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农村长大的人,童年最大的乐趣莫过于上树掏鸟和下河摸鱼。小时候的农村沟沟叉叉很多,炎热的夏季,群群伙伙偷偷的去河里洗澡;等秋季将近,小河沟里的水变少了,仍然是儿时我们的天堂。以前水源清洁,鱼的种类颇多,有白鲢、花鲢、青鱼、翘嘴、鲤鱼、草鱼、鲫鱼、鰺条、鲶鱼、鮥牙、鳝鱼、泥鳅等常见鱼种,还有红眼玛瑯、炸丁等现在难得一见的。
古人就说浑水摸鱼是有很大道理的,我们也深谙其道。跳进水里,啥事不要干,先来回趟水,把水搅得混黄一片。过个几分钟,鱼儿就耐不住了,纷纷将头浮出水面。有急不可耐的,认为这就到了摸鱼的最佳时机,其实不然,此刻的鱼虽然缺氧,但意识清洗,反应还很灵敏,抓起来还稍有困难。再趟水几分钟,鱼儿缺氧较多,已难辨方向、敌我。此刻下手,才是良机。我们一个个小泥猴似的在水里翻滚,为抓到鱼高兴的大呼小叫。小鹏刚下来就踩到一条大板鲫,举在头顶,兴奋的高喊,看我抓到的多大!看鱼身上全是泥,想在水里涮一下,一不留神,鱼跑了,惹得大家一阵大笑。胖坤看着一棵水草下有条鱼露着头,小心翼翼的伸过手把那条鱼捧了起来,谁知那条鱼刚出水,迅速昂起了头,吓得他一仰身跌在水里,逗得大家肚子疼,原来是条水蛇!最后,在夕阳的余晖里,我们裹着满身的泥巴,带着丰获的战利品,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殊不知,到家后还会招来父母的责骂……
浑水摸鱼抓到的鱼是很难养活的,鱼鳃里全是泥。有时候人多,想抓点儿鲜活的鱼的时候,我们会先垒起大坝,把水域围起来,然后用带来的盆盆罐罐,一下下往外舀水,我们那叫涸鱼,其实就是竭泽而渔。涸鱼工作量大,打坝和舀水都是力气活,水域面积小的,一晌差不多能把鱼逮净;水域偏大点的,就需要一天甚至更多时间。如果看着一天无法完成的,我们会把这片水域从中间拦起来,一天搞定一半就很轻松了。当水被舀尽时,看到水底的鱼一个个都露着肥硕的背脊,很是惹人喜欢!我们一个个龙腾虎跃,忙不迭地把鱼一条条捡进盆里。不过碰到鲶鱼、泥鳅、鳝鱼、鮥牙就要费点功夫了,它们浑身滑溜溜的很难抓。特别是鮥牙,一不小心被它扎破手,疼起来很邪门的,这时候如果自己没有尿意,为了快速止疼,就需要找别人借尿了……
相信大多80后之前的朋友都有过这种经历,这种画面是否还留在脑海呢?敬请大家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