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说他特别鄙视那些划定考试范围的老师,作者是喜欢认真学习的孩子,他认为按照范围来复习会彻底毁灭他想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愿望。另外划了范围就是让他和那些没怎么学习的人一起竞争,破坏了公平性。
考前划范围对大学老师来说是正常不过的,并不是老师不负责任,想法,有很多非常有师德的老师都会在考前划范围。大学的学习和中学不一样,大学学习侧重博和专,一个真正的人才,在大学不是把老师讲的那几本书死记硬背的学好,而是大多数时间都泡在图书馆。我读大学读的是一个跨门课种类的专业,所以基础课特多。我记得每个学期基础课有物流门,选修课三四门,考查课三四门。考查课不需要考试,结束的时候写篇论文就行了。但其他科目必须考试,而且是从题库抽题,很多科目教材都是大块头,动辄两三千页。要是老师考前不划重点范围,那恐怕每个学习除了复习这几门课,你没有任何的时间去学其他的。这样教出来的学生,都成了书呆子,如何适应社会。
另外,还有些人会对某些科目根本就学不进去,比如我高中物理几乎满分,大学经典物理也是几乎满分,但对于流体力学、材料力学、空气动力学之类是一点都学不进去,除了前面的几章其他我是一点都听不懂,因为我脑子里根本容纳不进去四维坐标系以上的体系,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当然不止我如此,很多同学也这样,毕竟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顶尖人才。如果不划重点,像我这样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很可能就毕业都困难,最关键的时候,那些知识我这辈子都不会用到,我本科毕业后的考研专业,对口的有三十多个,而设计到上面几门的只有三个,不懂那些完全不影响我的发展,很遗憾的是里面就有一位“严格、正直”的老师,不划重点,很多同学都卡在那里,不考两三次都没过(不用怀疑,我算是一个),最后学校领导都看不下去了,出面干涉最后大家才通过了。很多人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大把时间在这门一辈子都用不着的科目上。
对于那个老师现在我倒没什么怨恨,只是觉得有些迂腐死板而已,有些同学对他是是非痛恨,有同学当初明明可以很轻松考上研究生,就因为这门课耽误了大量的时间,一直卡了好几个好学期。后来的学弟就幸福了,专业划分更详细了,然后基础课也没那么多了,整个专业除了极少数人都不需要学那几门课了(当时是为了不到10%的人的需求,整个大专业内的人都在学这些与自己根本无关的基础课)。由此可见社会化大分工是一件好事,毕竟全才在这个社会上很少。
一般来说,越是好的大学,老师越宽容,他们是真的为学生着想。我记得有个老师在课上说,你如果对我这门课不感兴趣,你不用担心,我保证你一定通过。你可以自我的课堂上看别的,也可以到图书馆借本书来看,但是不准旷课,不准睡觉,因为现在是你的学习时间,无论你学什么都会对你将来有用。那个老师的课是一门很重要的必修课,他的讲课水平和学术水平也很高,属于大师级的,也不是谁的课都能让学生全员通过的,只有很牛的人教务才不得不留点面子,否则总要给你卡几个不及格的。
但是我印象中,好的大学老师大多数都是会划重点的,越是那些不怎么样的学校,才会对考试要求的很严苛。另外我印象深刻的是有的学校很会创新,设计的制度更完善,评价一个学生优秀的是他的大多数课程获得优秀,而不是平均成绩。
在大学不偏科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如果看到这篇文的有大学生,一定要知道,你不是大学来读书的,你是来学知识的,你需要的很多知识是需要在图书馆里学的。你一定要结合你未来的职业规划,主动学习,在某一个专业深耕,否则你一毕业就会被社会淘汰。对于IT行业我比较熟悉,几乎所有的名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都不会开网页设计、平面设计、APP开发之类的课程,甚至JAVA编程也只有短短的十几个小时的,如果你靠课堂上这点知识去求职的话,那还不如早点回家洗洗睡了,不如做个好梦。
很多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同学也该反思一下,家长含辛茹苦,让你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考上大学,大学给你了大量的空余时间,给你办了图书证,是为了让你整天玩游戏、谈恋爱,虚度光阴的吗?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你奋斗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就差临门一脚了,你倒好,泄气了。为了这四年的安逸,你会付出一辈子碌碌无为,辛苦度日作代价。早知如此,当初何必又拼命学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