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人宽容可不件容易的事儿,对自己宽容也是那么轻松。
中国自古受儒家思想熏陶,素来推崇“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要“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用现代话解释就是要培养一个良好的心性,较高的道德水平。用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用道德素养善待他人。
这里只能谈谈“宽容”,即“仁”。道家说“仁者无敌”。为人处世温和善良,能够与他人保持和善。如若出现冲突,也要尽量选择谅解,不能耿耿于怀,甚至作出不理智的举动。在多数情况下,保持对他人的宽容是需要强大内心的。选择宽待他人,意味着自己要承受更多。例如,平日里,与人合作之时,纯粹因为他人原因出现失误,那么自己就需要去做得更多来弥补;又比如,于他人发生冲突之时,而责任多在他人,选择原谅,那内心便需要承受委屈。不管是何种情况下,宽容之人,总要承载更多不良情绪。因为事情发生的时候,自己受到委屈,很容易产生伤感情绪,这类情感是不能被忽略跳过的。一次次的选择宽容,就意味着一次次调整自己的情绪,久而久之,内心世界愈发坚韧。所以说,宽厚仁慈的人,必定是内心强大的人。现代社会,具备过硬心理素质,更容易处变不惊,活得更加从容。
我认为,对自己宽容是更为有意义的部分。
我个人主张,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坚持个人主义,少做无私的事情。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是无害的,但同时也是极为敏感的人。工作生活中遭遇的许多挫折,都选择自己默默承受,消化。不过,每个人内心都有软肋,一旦触及,需要借助他人帮助的。我认为这种内向敏感型的人,需要更多的放下对自己的道德水准,学会耍赖,逃避,推脱,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我时常这样做,亲测有效。例如,一次与办公室高级别管理发生冲突,我选择直接回怼,不留情面。因为他在闲聊制造噪音,影响到我与客户通话。在没有挂断电话的情况下,直接让他闭嘴。事后,当然是两人间关系走向冰点。到现在都大半年了,还是相互不搭理。甚至,这种心胸狭隘的人,时不时还要耍小聪明。我也毫不客气,拉帮结派,形成保护阵型。我清楚,不是所有人都会像我这样处理事情。但是,当你内心备受煎熬的时候,就需要这样去正面出击。即便自己理亏,即便违背自己的原则,也不要去无脑忍耐,这也是对自己的宽容。接受自己会有不道德的一面,甚至接受自己扶强凌弱的时候。而所有的这些,不过是让自己过得更为舒适。
当然,对自己宽容并不是放纵,也不是为自己找借口的挡箭牌。道德类的品质,去学习,并不是为了将来有一天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批判别人,也不是为了显摆。只是为了更好的自己,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更为舒适,所以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宽容,可不是件容易事,“常常”过于严苛,“偶尔”又不值一提,“时常”是个不错的尺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