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于永正老师写的一篇短文,深有感触。同样一件事情,换个说法,能使孩子更加容易接受。所以在以后的教育中,尽量思考,如何讲?是孩子喜欢的。如何讲?是能使孩子得到教育的。
caohao是五年级的一个学生,经常大喊大叫,受不得老师的一点批评,是个吃软不吃硬的家伙。今天拓展课上,其又没去上课,在走廊跑来跑去,被Q看到,进行批评教育一番,但却不管用。对此Qi 也束手无策,只好把他拉近我的办公室,让他不要乱跑。但让一个本身就调皮的孩子,无事可做待在办公室,不惹出点事情才怪。我想到,储藏室还有一些劳技用品,而Cao应该是一个喜欢动手小制作的男孩。因此我立马带他到储藏室,让他挑选一些,他喜欢的东西。挑好后,带回办公室,让他琢磨,自己动手。见他情绪稳定,也不排斥跟我聊天,借此机会,我有搭没搭,跟他聊,想得到一些信息。但他是一个脑袋装的快,而且防备心较强的男孩,见我聊到他的学习,他就立马转移话题。见此,我也不急于求成,免得失去刚建立的信任。我就干脆不谈学习,跟他聊起我的儿子。我跟他说我儿子喜欢玩一款电子游戏。叫“我的世界”他立马来劲,我也是。于是有意无意穿插一些教育。临走时,他问道:对了,我还不知道你是什么老师呢?我说我是张老师。他很有礼貌的跟我说:张老师,我先走了。下次给你看看,我做的劳技作品。
一个孩子,假如认识到老师在教育他,他就会抵触。所以我们不妨换个说法 ,不要跟他聊,他不喜欢的话题。多点耐心,多点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