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本条内容丰富至极,一时不知如何梳理,且先做摘抄,听听苏霍姆林斯基怎么说。
1.少年认识了许多事例和了解了许多知识,但是他并不认识和了解自己。要知道,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放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2.可是要一个人考虑自己的前途,就应当让他在自我教育方面实际地去做一点事情,让他通过某一件事情去考验和尝试自己的力量,去锻炼自己。
3.常常看到,教师在讲授教材的时候,面对的是学生的抽象的思想,而并没有针对坐在他面前的学生的具体特点。
4.严格地说,自我教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让一个人去关心另一个人,力求看到自己身上的好的东西在另一个人的身上表现出来。
5.如果我们的教师、共青团组织总是在疼爱少年,想方设法让他有事可干,每到星期天就替他安排娱乐活动,那么我们对于学生实际上是完全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因为我们没有教给他独立地、有益地利用空闲时间。
6.从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开始自我教育呢?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战胜自己是最不容易的胜利。”一个人正应当从这里开始认识自己,开始自我教育。应当在童年时期和少年早期,即从7岁到10、11岁,就教给一个人自己安排自己的事,并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强制自己”,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那么以后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再教育的问题。
7.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就体验过克服自己的弱点的满足,那么他就会以批判的态度看待自己。正是从这一点上,开始一个人的自我认识;没有自我认识,就既不可能有自我教育,也不可能有自我纪律。一个年纪幼小的人,不论他把“懒惰是不好的”这句话记得多么牢,理解得多么清楚,但是如果这种情感没有迫使他在实际行动中管住自己,那么他就永远不会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8.少年对于别人给予自己人格的这种道德评价是非常敏感的:她好像能用别人的眼光来看自己了。这一点上,也正包含着对于人的自我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的自我认识的实质。如果在集体里没有对少年的道德面貌、劳动和行为提出严格的要求和进行公众的评价,那就谈不上让每一个少年认识自己。
9.脑力劳动、学习能够为自我教育提供非常丰富的可能性。
10.学生的一天从劳动开始,强制自己完成任务并在自己的良心面前做自我汇报,这件事在道德教育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1.青少年精神空虚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真正的阅读。
12.人们通常把劳动称为“伟大的教育者”。但是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即人在劳动中确立了自己的信心,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才能和天赋时,劳动才能成为强大的教育力量。只有一个人热爱劳动时,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
13.在指导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我想劝告青年教师和学校领导者们防止一种最主要的困难,那就是故意地、人为地做出教育别人的样子。
14.人们习惯把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称为“困难的年龄期”。在这个时期内,学生再身体、智力、道德方面都在迅猛发展,所以教育者面前是会出现许多困难的。只有把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克服这些困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