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猫小默成长日记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电影《我不是药神》的相关简介,当时就对这部电影产生了兴趣,昨天电影一上映,我就和朋友去了电影院。
这部电影讲述男主角陆勇,在穷途末路的情况下铤而走险,帮助慢粒性白血病患者走私印度便宜的仿制药。(当时正版药格列宁的价格是四万一瓶,而仿制药出厂价只需五百,药效却一样)后来良心发现,为了帮助病人拿药而坐牢的故事。
电影里有很多值得探讨的人物和细节,在法律和道德面前,留给普通人的选择,其实并不多。
1
金钱就是生命
这部以真实故事为蓝本的电影,很多内容都能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影片中的正版药“格列宁”,正是2001年获批上市的靶向药“格列卫”。
公开报道显示,“格列卫”从研发上市总共经历了50年,公司投资超50亿美元。专利保护期是新药的保护伞。按照规定,新药在专利期内可以垄断销售,过了专利期因仿制药的出现,性价比就会大大下降。
从药企的角度来说,为了能够在专利期内获得利润,药物的定价必须远远高于成本。
但是,对慢粒性白血病的病人来说,有了续命的药物,却没有钱来购买这种药,是莫大的悲哀。
在男主陆勇第一次去印度仿制药的药厂,提出要做中国的代理时,他说“中国有很多病人,有足够大的市场。”
厂长问他,“你是要做救世主?”
陆勇露出贪婪的眼神,“我不是要做救世主,我是为了钱。”
“生命就是金钱。”
后来,影片中的假药贩子张长林,从陆勇那里抢了代理权,在卖药一年后被警察追捕,张长林来找陆勇,索要一些“逃命费”。
张对陆说,“我卖药这么多年,发现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当时对我来说是非常震撼的,在医院工作这些年,我知道,有太多人,因为没钱治病,只能等死。
有时候,生命就是金钱,金钱也是生命。
2
有了希望,就有了活下去的动力
男二号吕受益,是一名慢粒性白血病患者,也是他先找的陆勇,告诉陆勇这个卖药的商机。
白血病患者白细胞增多,增多的并不是正常的成熟的白细胞,而是幼稚的白细胞,不能增强抗病毒能力。
因为成熟细胞的减少使得病人的免疫力下降,在有菌的环境下容易感染,所以需要戴口罩,保护自己。
在吕受益第一次去见陆勇时,他不止戴了口罩,还戴了三层。
影片中,有一个动作细节,那就是吕为了表示诚意,没有把口罩摘下来,只是把口罩一层一层地拉到自己的下巴上。
当时,我只是觉得这里很奇怪,也没有格外注意。
到后来,吕和陆一起卖药,两人关系变好,吕带陆回自己家吃饭。介绍了自己的妻子和尚在襁褓中的孩子。
吕对陆说,“在我确诊患病的时候,她怀孕五个月,那个时候,我天天都想死。但是看到他的第一眼,我就不想死了。”
在这里,我才明白,他比别人戴更多的口罩,是因为他比别人有更强烈的求生欲望,为了孩子,他想活着。
后来,陆勇不再卖药。吕断了药的来源,到了药物无效的急变期。不想在成为妻儿的拖累,吕最后看了孩子一眼,选择自杀。
吕看到孩子,有了希望,选择活下去;但是疾病给家人带来的痛苦,让他断了希望,选择去死。
3
英雄,就是比其他人好一点的人
黄毛,第一次出现是一言不发地抢了吕受益的药。后来陆勇去追他讨药,发现他把救命的药,分了一半给其他病友。
自始至终,黄毛说的话很少,他是个善良的人,总是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正义。
为了不拖累父母,在得知自己生病时,就毅然决然离开了家乡;为了让更多的病友有便宜药吃,他帮助陆勇提货卖药;为了帮助被困的同伴,他第一个冲上前去;最后,为了保护陆勇不被警察所抓,他第一次开车就丢了性命。
他就这样死了,他甚至不是为了让自己活命。
在电影中,吕受益和黄毛,都是促使陆勇转变的关键人物。
陆勇一开始并不想走私涉险,但是父亲重病,急需手术,前妻又跟自己争夺孩子的抚养权。为了钱,他别无选择。
后来,父亲做了手术,病情好转,孩子也留在了自己身边,生活日益步上正轨。这时的他,受到了张长林的威胁,跟他抢代理权。
陆勇思量再三,“上有老下有小”,便选择明哲保身,不再卖药。
他用卖药挣到的第一桶金,开制衣厂,每年利润几十万。一年后,吕受益死了,他深受触动,决定贴钱卖药。
黄毛也死了,他抓紧最后的时间,给病人们争取更多的药,锒铛入狱。
这部电影体现了一个很好的故事,明线是陆勇被迫卖药-放弃卖药-主动卖药-贴钱卖药的过程,暗线则是他从自私自利到舍己为人的心路历程。
在过去,我一直以为人们喜欢看屌丝逆袭的故事,是为了完成自己心中的英雄梦。
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我才知道,这些英雄,虽然在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但他们原本也不知道自己会挺身而出的。正是这样的人,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希望。
英雄,就是比其他人好一点的人,他因为各种原因比别人早站出来一点点,然后就不可避免地踏上了征途。
这是有关慢粒性白血病患者的故事,他们是少数人,但是他们和正常人一样,吃饭睡觉,有亲人有朋友,有想要活下去的欲望。
剧透了很多,分析得不够仔细。如果你有时间,一定要去看一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