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儒家和道家的代表人物,今日当我们再细谈他们时,我们会得出很多不一样的看法。
我一直认为,孔子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在他那个时代,他是一个深谙当时世事的知识分子。他凭借自己的才智创立一整套人际伦理的思想,并且将这种人际伦理的思想框架宣传运用到这个社会,这不是一般的知识分子所能做到的,因此影响力,他也被世人尊为“圣人”。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孔子之所以被称为“圣人”,并不是他的思想境界亦或是人格魅力真正达至“圣人”的高度,而仅仅是因为他创立的一整套人际伦理的思想框架被当时社会、统治者所广泛采用,因此他本人为世人所熟知,因此知名度,他被称为“圣人”。
决定一个国家与民族命运的依次是技术、制度、文化,中华民族在将近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时间里都深受孔子文化的影响。因此,客观本质来说,于孔子本人来说,他只是一个有着较高才识、并且自己的治国理念刚好为封建统治者所采用的知识分子而已,但他的思想理念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影响,却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所谓“圣人”。
但如今我们回头看,孔子创立的一整套儒家思想,在统治者的采用下,其实是不利于整个古代中国的发展的。在孔子思想文化的影响下,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脱离实用与本质、追求形式、虚伪的风气。
下面讲老子,在我心中,他的地位,是远非孔子可比的。
老子生活的时代,是诸侯动乱混战的时代,这样的时代背景,更加促进了老子对宇宙与生命的认识。与孔子截然相反,老子主张在政治上无为而治,至为叛逆,至为彻底。其实老子何尝不知道他的政治理念在当时甚至后世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他说的是气话,当时各种各样的治世理念层出不穷,社会越搞越乱,另一方面,老子正是看破了人性的不可救,因此才索性提出这个理念,让大家都回到原始状态,老死不相往来。
至于留书,我猜想,从内心深处,老子是不想留书的,你看他最后无奈留下的,也只有短短的五千文的《道德经》。老子是恨这个世界的,觉得犯不着留下什么东西给这个世界,他是极其孤独的,不是他想孤独,而是在当时找不到他的同类。他的思想在当时没有人能够理解,即使在今日,又有几人能真正理解他的思想呢?因此你看《道德经》写的极其含蓄、神秘、难懂,老子是故意这样写的,他不是写给“刍狗”看的,他是写给懂他思想的智者看的。
世人皆猜想老子出关后是去遁隐修行了,更有甚者,说老子是修炼成仙去了,完全瞎扯。我认为,老子此次出关,其目的不是去往世外桃源躲避战乱,潜心修行,而是自杀。由老子出关之时留下的《道德经》来看,老子此时的思想已是完全透彻、孤寂、绝望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句,老子已看破宇宙与生命的神秘,再无可留念了。
最后概括而言,孔子,是一位杰出的伦理学家,是人们口中的圣人,但不能称之为哲学家,你无法把孔子拿到世界上与尼采、释迦牟尼这样的人物放在一起的。他所研究表达的,是人际关系,是伦理,这些东西也重要,但与宇宙、生命相比,这是很局限的,很狭窄范围的东西。
但老子不一样,他是追求道、追求真理真相、思考宇宙、生命的智者,是我心中的英雄;是可以拿到世界上与尼采、释迦牟尼这样的人物放在一起的,并且毫不逊色。
孔子,讲了两千年,如今再讲其实没有太大的必要了;而老子和他的思想,则是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并且一直认识下去的。因为他所面对、思考、探讨的,是人类永恒、本质的问题,这样的问题,需要人类一直思考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