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当年,学到这句诗的时候什么感觉也没有,
只是懵懵懂懂地奇怪:
不就是原来王谢两家的旧居没有了呗,有什么大不了了。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回头再看时,才能明白诗人为何会有此一叹:
历史上确实是有一些家族的荣辱变迁,但是就社会整体而言这种事确实是罕见的。
君不见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乎?
看到这很多人都可能想要来打我的脸:
新中国建立以来,有多少人都实现了“翻身农奴做主人”,
有多少人实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更有多少人实现了一夜之间喜把致富歌儿唱。
但是这些情况并不多见,因为往往只有发生了沧桑巨变才会有这样的波澜起伏。
不说从1840年开始的这100多年里,就是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就是这样一场滔天的风浪。
可是,时代的风浪总有平息时,整个社会向上的流动性也就随之减弱了。
02
那些说我居心叵测的各位可以歇歇了,我只是实话实说:
大家随便上网都可以搜到诸如“北大等名校农村娃所占比例越来越少”之类的新闻。
更坑的是近些年这些新闻越来越少-大家都不把这些当新闻了。
回想希声君的整个学生生涯,
只能说连教育这个曾经被无数人作为鲤鱼跃龙门的无比公平的地方,
在整个阶级固化的大环境下,也失去了原先的色彩。
小学时没印象就不说了,
初中我是在一个乡镇上读的,学校还算不错,每年都有超过三位数的学生能够考进县里的一中,
然后这个时候就看出差距了:
越是成绩好的,家庭条件都挺不错的。
不过这个时候家庭不好的同学还能凭借着多付出的努力赶上,
双方来个五五开问题不大。
到了高中之后,开始时候,希声君混过一段实验班(就是什么培优班、升龙班等等的相似物)。
这个时候就感觉到明显的不同了,班里同学熟悉之后就发现真正家里条件不好的基本没有。
怎么说呢,放眼望去班里同学家长的职业都是我们县里比较好的:有医生、教师、公务员。
到了这个时候,条件不好的同学比例已经降到了不到五分之一,要知道在我们老家的县里,实验班的学生霸占了绝大多数一本的录取名额。
我并非鄙视那些考不上一本的同学,
只是事实就是背景相同时,越是好的学校就越有可能获得较好的工作。
等上了一个比较好的211大学之后,情况就更尴尬了。
学校里评贫困生时,班里唯一家里非常困难的只有两个人了……
很残酷,这就是社会的现实: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03
庆幸的是,我们的的社会还在高速发展中,并未走到整个社会一潭死水,
但是,从历史的进程来说,这个过程根本是不可逆的。
我们还可以看到马云、刘强东等一系列白手起家的富豪,也听到过很多人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这些都是存在的,只不过这些事情发生的概率正在不断变小,财富、地位的世袭化正在不断而又隐蔽地进行。
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一篇论文《中县政治报告》,
特摘录一部分如下:
一,不少都是行业内或者系统内繁殖,具有一定的世袭性,
比如岳父当过某乡书记,他的女婿后来也在该乡当书记,
姐夫和内弟都在组织部副部长的位置上干过;
二,副处级以上的县领导子女一般至少有一个副科,不少还是正科;
三,政治家族的大小和家族核心人物的权利和位置成正比,
核心人物权利和位置越重要,家族内出的干部也就越多,
同时和后代数量也成正比,后代越多,家族内出的干部也越多。
看到这,希声君总觉得我们得默默为计划生育点个赞,不然大家就可以知道九品中正制的现代版会是个什么德行了。
即使有这样或者有那样的措施,我们向上的通道事实上还是在逐渐缩小了。
那么身为个人被时代的大潮裹挟着向前,很多时候是没有办法的,有的只有努力,想办法赶上时代的末班车。
04
不知道各位想过没有,为何我们所有人都被催着要努力,但是也往往所有人都并不是很清楚努力的原因。
那我就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给大家一个理由:
社会是残酷的,
有的人仅仅是谨慎起见,在房价刚刚上涨时没有买房子,
后面就已经一生都买不起房子了。
我们开始只是时间长河中的一条鱼,化龙之前只能顺流而下,如果运气不好就会撞到水中的礁石,在一切发生之前,只能祈祷自己运气好。
而趁着通道还没关闭,就有了鱼跃龙门的可能。
化龙之后,就可以俯瞰河流,无论河水如何湍急,都有了选择的余地。
在这里希声君并不想讨论所有高尚的或者不高尚的事物。
只想说,我拼死拼活,只是为了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再是祈祷好运,随波逐流。
因为无奈,因为世事,也因为在无常的命运中不敢以自己的人生为赌注,去赌那些侥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