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艺术家》与高尚艺术
耿耕
卡夫卡在他的《饥饿艺术家》中写道:作为看守,谁都不可能日以继夜、一刻不停地看着饥饿艺术家,因而谁也无法根据亲眼目睹的事实证明他是否真的持续不断地忍着饥饿,一点漏洞也没有;这只有饥饿艺术家自己才能知道,因此只有他才是对他能够如此忍饥耐饿感到百分之百满意的观众。卡夫卡以此来表达他对艺术的追求与认识,因为文中的饥饿艺术家就是他本人的写照。卡夫卡为了艺术一生过着苦行僧的生活,不惜折磨自己的肉体,然而在他活着的时候,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艺术与内心的愿望。当然,那只是他当时的现状,现在他已成为一代艺术宗师,所有的作品在世界流传。
其实我现在要说的不是卡夫卡本人,而是《饥饿艺术家》一文带给我关于艺术的思考与感受。美国约翰·霍克斯在读了《饥饿艺术家》后, 写出了《情欲艺术家》,我没有那个能力。但我在《饥饿艺术家》中,读到了有关高尚艺术与庸俗艺术的对比。
当挨饿成为一种艺术象征的时候,艺术本身的作用开始消极,艺术与现实生活变得格格不入,似乎真正艺术家的创造可有可无了。就如卡夫卡自己在《饥饿艺术家》结尾描述的那只小豹那样:“它那高贵的身躯,应有尽有,不仅具备着利爪,好像自由也随身带着。”人们根本不在意饥饿艺术家演出过程的艰难、痛苦,以及他对于艺术的荣誉感,只是以取乐开心的程度来决定对艺术的评价,那么艺术的价值与衡量标准是什么呢?
我每一次阅读《饥饿艺术家》时,都会被这个问题弄糊涂,当然现实存在的艺术现象也加深了我的糊涂,然而每次阅读都会加深我对卡夫卡的认同与对于艺术的认识。因为《饥饿艺术家》的本身就是篇完美的艺术,在我读了十几遍之后,再来读的时候仍旧能感受到作品的震撼力与它给予我的激动。
那么艺术作为人类精神代言人之一,它真正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它的本质应该是高尚,是一种纯精神的真实。艺术家在创造的过程中,需要的不是浮燥以及急功近利的意识,而是要以艺术家良心,描写他内心的真实。弗朗兹·卡夫卡的一生及他的作品告诉了我们一切。也就是说艺术是人类灵魂真实的体现,它不能与一些杂耍与骗人的小把戏等同起来。
当因贫困的生活,使饥饿成为一种表演的时候,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而当世界因为取乐开心程度来衡量所谓的艺术时,我们的精神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我无法想象。
写完这段话的时候,我想起了米兰· 昆得拉引用的布洛赫的一句话:媚俗不是什么低劣的作品,而是别的一种东西。我相信对艺术无坚持的人,是无法感受艺术的高尚及其中的乐趣。
我希望所有的艺术家能记住饥饿艺术家说的最后一句话。“因为我找不到适合自己口胃的食物。假如我找到这样的食物,请相信,我不会这样惊动视听,并像你和大家一样吃得饱饱的。”这是一个艺术家的精神,是对媚俗世界的拒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