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抗

作者: 木子火乐_4642 | 来源:发表于2017-11-09 23:43 被阅读0次

    阻抗

    心理学名词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展开

    科普中国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阻抗(Resistance):是指咨询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以公开或者隐蔽的方式否定咨询师的分析,拖延、对抗咨询师的要求,从而影响咨询的进展,甚至使咨询难以进行的一种现象。

    中文名

    阻抗

    应用学科

    心理学

    概念

    弗洛伊德将阻抗定义为求助者在自由联想过程中对于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记忆与认识的压抑,因此,阻抗的意义在于增强个体的自我防御。弗洛伊德对阻抗的定义强调了潜意识对于个体自由联想活动的能动作用。

    而罗杰斯将阻抗看作个体对于自我暴露及其情绪体验的抵抗,目的在于不使个体的自我认识与自尊受到威胁。这一观点体现了个体的认知对于自我结构与发展的防护作用。

    此外,一些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把阻抗理解为个体对于其行为矫正的不服从。[1]

    表现

    阻抗的表现形式,可以是语言形式或非语言形式,也可以表现为个体对于某种心理咨询要求的回避与抵制,或个体对心理咨询师或其他人的某种敌对或依赖,或流露于个体的特定认知、情感方式,以及对心理咨询师的态度等。

    讲话程度上的阻抗

    包括沉默、寡语和赘言。以沉默最为突出。

    沉默可表现为个体拒绝回答咨询师提出的问题,或长时间的停顿。它是个体对于心理咨询最积极的、最主动的抵抗。需要注意将阻抗性沉默与反省性的沉默区分开来。

    少言寡语通常以短语、简句及口头禅(嗯、噢、啊)等形式加以表现。

    赘言表现为滔滔不绝地讲话,潜在动机可能是减少咨询师讲话的机会,回避某些核心问题,转移其注意力等。目的在于回避那些求助者不愿接触的现实问题,以免除由此而产生的焦虑与其他痛苦体验。

    讲话内容上的阻抗

    常见形式有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和假提问题等。

    理论交谈是求助者进行自我保护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不停地谈论心理治疗方法。

    情绪发泄可表现为大哭大闹、泪流不止,或不自然地大笑。

    谈论小事是最轻微的也是最不易发现的阻抗表现。

    假提问题一般涉及心理咨询的目的、方法、理论基础及咨询师的私人情况等。

    讲话方式上的阻抗

    常见的有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和最终暴露等。

    心理外归因严重阻碍了个体的自我反省,是自我中心主义的表现。

    健忘有很大的任意性,例如二战中纳粹集中营的戚者往往不愿意提起往事或对细节表现出记忆模糊。

    顺从具有隐蔽特点,常使人不易发觉对方潜在的阻抗作用。

    控制话题除回避自己不愿谈论的内容外还可强化求助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自尊与地位。

    最终暴露要和犹豫性的最终暴露区别,不能简单地将最终暴露都视作阻抗的表现。

    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最突出的表现有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诱惑咨询师以及请客、送礼等。

    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包括不按时赴约或借故迟到、早退,不认真完成咨询师安排的作业,不付或延付咨询费等。迟到是反映阻抗较为可靠的指标。有的求助者取消预约,或在预定时间不来咨询且事先不通知咨询师,这通常是极为严重的阻抗。不赴约的动机常包括恐惧和怨恨。

    诱惑咨询师目的是为了达到控制咨询关系发展的目的。

    请客送礼也表示求助者的某种自我防御需要及其控制咨询关系的欲望。

    无论哪一种形式,都是对个体的自我保护及对其痛苦经历的精神防御。

    传统的精神分析学说十分重视阻抗对于自由联想的影响,并将对此的解释与领悟当作精神分析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很多情况下,对于阻抗的认识往往是心理咨询突破的开端。

    主要原因

    卡瓦纳认为来自求助者的阻力主要原因有三个:

    1.成长必然带来某种痛苦。例如:求助者可能需要转变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可能需要承认自己在欺骗自己,可能再装假,可能需要面对一种痛苦的抉择。

    2.行为的失调是机能性的。例如以患病为代价换来丈夫的关心,担心神经症的症状一旦去除就必须面对学习上的竞争。例如饮酒过度只是为了掩盖其工作上的失败、婚姻中的不幸等。

    3.求助者可能带有某种反抗心理咨询的动机。例如咨询只是为了寻求肯定或声讨某人,或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也无能为力,或是并无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2]

    应对阻抗

    要解除戒备心理

    咨询师一方面要了解阻抗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以便在阻抗产生时能够积极处理,不必把阻力问题看得过于严重,不要认为咨询会谈中处处有阻力,不可 “草木皆兵”;出现阻抗时,咨询师不能认为求助者是有意识地给咨询设置障碍。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对求助者要做到共情、关注与理解,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咨询气氛,解除求助者的顾虑,使对方能够开诚布公地谈论自己的问题,这实际上已为咨询会谈减少了一定的阻力。

    要正确诊断和分析

    求助者的阻抗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来自心理问题本身,有的与求助者人格特点有关,还可能源于对咨询师的不同感情。故咨询师要视不同的情况要做不同的处理。因此对具体情况的明确分析就是十分重要的了。

    以诚恳的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抗

    一旦咨询师确认咨询中出现了阻力,咨询师可以把这种信息反馈给求助者。但这种信息反馈一定要从帮助对方的角度出发,并以诚恳的态度,以与对方共同探讨问题的态度向对方提出这一问题。

    应付阻力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释阻力,了解阻力产生的原因,以便最终超越这种阻力,使咨询取得进展。这里的关键是要调动对方的积极性。克服阻力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工作,需要进行反复多次的解释和讨论,直至求助者达到真正的领悟为止。[3]

    参考资料

    [1]  心理学中的阻抗.360doc个人图书馆.2012-08-16 [引用日期2015-01-02]

    [2]  乐国安..咨询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3]  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1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阻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rv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