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婆提醒我,和女儿相处时注意下态度,批评我脾气不太好。第一时间我是想反驳的,早上我的确吼了一次,但原因是女儿不紧不慢的拖延,导致去幼儿园总是迟到。不过很快,我删除了微信上回复的话,因为反省过来辩解对于孩子没有意义,而我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的确该好好调整一下。
这个问题已经出现不是一天两天了,不过原本我没有重视这个问题,直到上个月我突然悟到,孩子这样可能会养成拖延的毛病,不重视时间价值等问题,一下子变得忧心匆匆,早上的大吼就是心态焦虑的一种体现。
套用罗胖的一句话,我可能感受对了困境,但是很可能关心错了问题。孩子确实是表现出问题,但是本质绝不是孩子故意拖延,所以我一而再的催促是一种不当的方法。其实自己小时候也经查被父母催促,自己也讨厌这些唠叨,只不过现在不自觉的用在孩子身上。
对于一个不到4岁的孩子,她是真的不明白迟到的意义的。
在她看来,早上刚起床,不谈起床气,昨晚读的故事书,城堡模样的构建玩具,哪怕阳光下不断飞舞的小纸条,都比穿衣服更有吸引力。
在家长看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磨磨蹭蹭,家长的催促好像耳旁风,只有大吼才能听见。
家庭战争由此而生。
其实我已经一再告诫自己,孩子太小,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孩子没有拖延,是不懂迟到的危害,而认识这些需要时间的积累……不过,还是发作了。
成人更有功利心,所以喜欢按时间价值要求孩子,孩子无法那么理性,所以做不到。我想着用奖励的方式,又怕孩子太功利,以后没有奖励就不会遵守时间了。
焦急过后,强迫自己慢下来,仔细思考,这仿佛是一个无解的难题,但其实我和大多数家长一样关心错了问题。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从来不拖延的。一个好玩的玩具,一份即将到来的礼物,一种好吃的食物,孩子们都不会掩饰那种渴望。
而孩子拖延还有一种可能,是一种对强权的反抗。孩子不会对家长说不,但是拖延可以,我们自己其实也很熟悉这种套路的。孩子不是不好好做事,他们只不过更不愿意被“要求”而已。
《正面管教》中,我学会两种办法来应对孩子的拖延。一是给孩子足够的时间,不批评不催促,耐心等待孩子按时完成出门的准备。二是温柔而坚定的让孩子认识到迟到的错误,比如迟到太久就真的没有早饭了。其实这两个方法都还暗自坚持的原则就是,不做主动的“要求”,不“强制”孩子。
是时候再调整对待孩子的策略了,坚持三点原则:
放轻松,不催促;
留给孩子足够的世界;
狠下心,带孩子体验迟到的后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