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婚姻育儿
都知道吼孩子是种病,如何治才是关键!

都知道吼孩子是种病,如何治才是关键!

作者: 青苔居 | 来源:发表于2019-01-03 20:38 被阅读17次

你吼孩子吗?

你吼孩子吗?

特别当你压力过大、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的些微错误都很容易点燃你的情绪火药桶。但是,无论你情绪有多么不好,你会冲你的老板、同事或者亲朋友好友随意发脾气吗?

是否发现,打骂、吼叫孩子本质上是成人无力管理自己的情绪,凭借体力与能力优势以大欺小,持强凌弱?

过后,孩子总能轻易地原谅父母。

或许,正是因为能够轻易获得孩子的原谅,不少父母都觉得吼吼孩子没啥关系!因为,我们以为,无论怎样我们都是爱孩子的,出发点是为了管教,是为了让他们改掉坏习惯,帮助他们向上,是为了孩子好。

还有一部分父母认为,发脾气只是一时失控,甚至会说:

我一天到晚那么累,回家还要伺候他,他不听话我还得憋着,打算把自己憋死吗?

总是说不听,说多少遍了还是那样!不打怎么办?

黄金条子出好人,棍棒下出孝子,小孩子不打还得了?

谁小时候没有被打过?

我们不都是在打骂中长大的吗,现在不也很好吗?

……

发现没?相对于孩子,成人很难发现自身的问题,更容易自我原谅。更重要的是,成人的这些想法真的有道理吗?

当你一次又一次地原谅自己的失控与失态,甚至于自我纵容,任意将负面情绪倾泻到孩子身上的时候,你是否提醒过自己——你是孩子最信赖、最依恋、最爱的爸妈,孩子很难抵抗来自父母的伤害,年纪越小越是如此。

因为你是亲爱的爸妈,来自你口中的语言暴力,杀伤力会被成倍放大!

言语的杀伤力

有一本书曾获德国每年一评的“文学奖”和“儿童绘本类金奖”,这是一本经典的情绪管理绘本,书名《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作者JuttaBauer,国内译作《大嗓门妈妈》,由新蕾出版社出版。

在这本书里,一只企鹅宝宝讲述了TA和妈妈之间的情绪故事。

今天早上,我妈妈突然发脾气了,她冲着我生气地大叫!

的确,早上的妈妈最容易抓狂——孩子慢慢腾腾、磨磨蹭蹭,牙还没刷,早餐凉了,上学上班快迟到了……

吓得我全身都散开了!

来自亲爱的爸爸妈妈的负面情绪对于孩子,是一种毁灭性打击,特别幼年的孩子。

我的脑袋飞到了宇宙。

内心充满恐惧的孩子很容易神游,以天马行空的神游来逃避令人恐惧的现实世界。

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

内心充满恐惧的人很容易贪食、过食,肚子像大海一样填不饱。

我的翅膀掉到了热带丛林里。

内心里的恐惧、害怕还会让我们紧紧抓住某人或某物,形成病态互依关系。

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

嘴巴在高山上,是否意味着孩子想喊又喊不出来,想表达又无法尽意表达?

我的尾巴呢?它在街上就像是个谜。

我就剩下了一双脚,跑啊跑……

我想叫,但没有嘴;我想找,但没有眼睛;我想飞,但没有翅膀。

跑啊跑,到了傍晚、跑到了撒哈拉大沙漠,我累了。

这时,一个大影子罩住了我。

原来是我大喊大叫的妈妈开着大船来找我了。她已经把那些丢掉的部分帮我找了回来,并把他们重新缝好连上。

来自父母的伤害,最好的疗愈仍然来自父母。

最后找到了我的脚,这下全缝好了。

小企鹅的表情为啥仍然那么沮丧?

“对不起!”发脾气大吼大叫的妈妈对我说。

然后,我们就开船回家了。

妈妈跟我说对不起,我也原谅了妈妈。

孩子那么轻易就原谅了妈妈,可是,孩子稚嫩的内心能够承受多少次这样的伤害呢?

有小朋友在读完故事后说:“企鹅宝宝还是很痛呀,因为TA是缝上的,缝的地方会痛!”连孩子都知道,伤痕不可能消失,创伤并不那么容易愈合。

暴力的遗传性

作为成年人,我们必须警惕暴力的“遗传性”。

那些相信“黄金条子出好人,棍棒下出孝子”的父母,一定要记得,暴力,是会遗传的。

当暴力成为一种惯常,孩子也会从原谅父母和期待父母的关爱默默转为沉默和冷漠,从放弃反抗到自我放弃。

沉默和冷漠的背后或是自我压抑——自尊心受挫,情感障碍,安全感缺失,不再信任,关闭交流渠道;或是习以为常的不以为意,那是破罐子破摔,或者还在蓄积能量等待暴发的那一天。

更重要的是,成长于暴力环境的孩子,不知道何谓平等,什么是沟通,不懂得世间除了打和骂,还有协商与尊重。

他们自家庭习得、甚至是只学会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当他们成长起来,力量足够,若无其他机缘,自然更倾向于用暴力去面对这个世界,包括他们的孩子、甚至他们的父母。

2018年年尾,惊爆少年子女杀死父母的恶性案件:

12月2日,湖南沅江市泗湖山镇,12岁、六年级的男孩吴某康,连下20多刀杀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被追捕归案后,他说:“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

这个孩子,幼年受到爷爷奶奶的溺爱,稍长,母亲回到身边。可惜,母亲习惯用打骂来纠正孩子行为上的偏差,最终激起剧烈反抗,造成如此可怕的后果。

那些信奉“谁小时候没有被打过?”的成人是否发现,自己习惯性打骂、唠叨、冲孩子发火的样子像极了曾经如此教育自己的长辈?无论行为的方式还是言语的内容。

认识愤怒

孩子的内心很柔软,小小的他们还在成长过程中,能力不及,当然无法避免会经常犯错——这是所有父母都必须牢牢记住的!

孩子们很容易原谅父母,年龄越小越倾向于相信爸爸妈妈并非不爱自己,只是心情不好,是自己做了错事——他们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理解父母。

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是不是很多时候甚至不如孩子,不是控制不住,大多时候根本就没有控制,任性地把情绪倾泻在无力反抗的孩子身上。

吼孩子是一种病,得治!

我们必须承认,吼叫打骂是一种情绪失控的表现,面对失控的情绪,首先需要认识情绪:

大部分情况下,愤怒只是一种次级感受(secondary feeling),与悲伤,羞耻等构成情绪群(cluster)。愤怒并不是核心感受。当期望受挫、被羞辱、被贬低的时候,我们产生的原始感受是受到伤害,进而产生悲伤、焦虑、恐惧等等感受。

对大部分人来说,感受和承认这种悲伤与焦虑并不容易,也不安全。因为,这往往意味着自己的脆弱,容易引发更深的焦虑甚至自责;还会担心脆弱被看见后,是否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

于是,愤怒转变成防御性攻击,由自己指向他人,保护我们的脆弱,阻止他人进入我们的内心,甚至连自己都会搞不清楚生气的真正缘由。特别面对比自己弱小的孩子,父母的尊严感、面子观会越发阻止成人去觉察和接纳自己的情绪。

父母因何生气?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生气的原因往往并非因为孩子的言行,而是父母对事件的看法,对孩子言行的解读,以及因此产生的感受:羞耻、恐惧、愧疚。

比如孩子成绩不好,这在家长眼中通常代表失败,特别当下一元评价体系,分数被无限放大,几成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

家长多有一种看法:孩子是什么样的人,就代表我是什么样的人;孩子的失败意味着我的失败,这会触发父母的羞耻感;对孩子的未来感到担心和焦虑,进而产生恐惧;无法满足孩子的要求产生愧疚……这些都很容易引发愤怒情绪。

当情绪需要发泄的时候,无力反抗的孩子往往成为父母不自觉的首选对象。

治吼

深刻地自我剖析,觉察并学习情绪管理,接纳孩子的不成熟和不完美,也接纳自己的不成熟和不完美,是治吼开端。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情绪负责,无辜的孩子没有责任和义务做我的情绪宣泄口。

认识情绪从自我觉察开始。

管理情绪的关键是看到自己内在的原初情绪并表达出来,不要单纯地表达愤怒,要努力觉察隐藏于愤怒背后的委屈和焦虑,停留于次级情绪的交流,很难满足真正的需求。

好好讲话、认真倾听、直言期待、理性分析、良性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回想你每次吼孩子的时候,你真的搞清楚了他的真实想法吗?你肯真诚且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声音吗?

同时,降低对他人的期待值,不要期望他人有能力完全接纳你,不对他人进行价值评判。而是树立合理信念——让别人理解自己是自己的责任和合理期望——即使我表达了自己,别人也不一定会理解,同时时刻准备接纳自己。

觉察原初情绪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自我观察、自我发现,理解并接纳自己。如果你能读懂自己,你就更容易读懂别人——这与聪明并无多少关系,只是因为你也经历过,这是同理心、换位思考能力。

当你能够更好地读懂孩子、体察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你不仅能够更愉快地和孩子相处;看见孩子、理解孩子才能帮助孩子;还能助力孩子认识和管理情绪,建构同理心——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大概率源于父母。

在孩子们必须面对的高速变化的时代,真正能够影响一个人的终身成就、生活质量的,绝非今天的成绩、分数和排名,而是他们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对幸福的感知能力,自我更新能力

另外,作为父母,必须要知晓孩子成长的客观性,要明白一个成长中的孩子,犯错、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是正常的,要有勇气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包容他、理解他、陪伴他、支持他。

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完美小孩”,那其实是对自己的期许。父母按照“完美小孩”的样子来塑孩子。但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不是我们的复制品,不可能按照我们的期望成长,他是他自己,孩子有权做自己。

策略

那么,回到具体的方法,如果你情绪不好又必须面对孩子的问题,需要怎样做?

首先要记得:只有当你愿意醒来、能够看到自身问题并愿意改变,那些有助于改变亲子关系、能够帮助孩子和你的方法才会真正起作用。

01、坦率

直言感受。

如果孩子做了错事,不妨坦率告诉孩子你的感受、不带评价地陈述事实。比如:“宝贝,你把米饭弄得到处都是,这会额外增加妈妈的工作量。妈妈今天很累,很想早点休息。我对你的行为感到失望和难过。”

陈述事件有助于清理思路、帮助我们冷静和平静下来,也是在通过示范告诉孩子,怎样表达情绪和感受而非非理性发泄。

02、距离

如果实在愤怒,一时无法处理好情绪,又要面对孩子的问题,进行时空隔离,让自己离开引发愤怒的人和环境,远离情景的刺激,有助于降低愤怒。

但需要坦诚且尽量温和地告诉孩子:“我现在心情很不好,如果现在交流,可能很难控制住情绪,会使大家都更加不开心。我需要一个人待一会儿,我想独自安静一会儿,在我独处的时候,请不要打扰我。”

开口之前深吸几口气,能帮助我们压住心中的怒火。

03、宣泄

无论负面情绪来自哪里,都需要一种健康的宣泄方式。

给自己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说出来,意识到负面情绪是控制坏脾气的第一步。

用散步、跑步、听音乐、读小说、摆弄花草、做点家务等健康的方式将负面情绪发泄出来,等到自己足够理智了,再来思考应对之策会更有效。

04、接纳

大家都很愤怒时,需要接纳的是所有人的情绪。

但成人应当首先舒缓自己的情绪,只有让自己冷静和理智下来才能进行有效沟通,帮助孩子舒缓他的情绪。

接纳孩子的情绪,通过对话了解孩子闹脾气的原因,与孩子建立互信之后再进行深度对话。但不建议寄希望于孩子的顿悟。话说,你一个成年人都很难顿悟,何况远没有你成熟的孩子?

很多时候,怒吼不过是你被失望打败,感到被冒犯,恼羞成怒的结果。所以,意识到面子观、自尊心、好胜心、攀比心给自己造成的困扰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进一步做好自我管理。

尝试让孩子说出他的感受,耐心地倾听、适时回应。表达感受不仅有助于家长的理解,也能让宝宝们更容易知晓自己的情绪,学习同理心,进而换位思考。

任何人都可以变得愤怒,这很容易。但是要向对的人,以适当的程度,在对的时间,为了正确的目的,使用有效的方法来表达愤怒,这是很不容易的。——亚里士多德

相关文章

  • 都知道吼孩子是种病,如何治才是关键!

    你吼孩子吗? 你吼孩子吗? 特别当你压力过大、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的些微错误都很容易点燃你的情绪火药桶。但是,无论...

  • 吼孩子是种病,得治

    文/随心 不骂憋气,骂完又内疚,多少妈妈感同身受过! 早上送孩子上学,一不小心又做了一回吼孩子的恶妈妈。 事情是这...

  • 吼孩子是种病,得治!

    当孩子把你好不容易打扫好的地板搞得乌起码黑的你会怎么办? 当孩子把厨房里的面粉撒的到处都是你会怎么想? 当孩子沉迷...

  • 【。◕‿◕。每天进步一点点】

    2018-6-17 星期一 阴 总吼孩子是一种病,得治! 能管理好自己情绪的人,才是真本事,才能成为好父母。 1 ...

  • 吼骂孩子是种病,得治

    场景一: 白天在单位工作,领导因为你的本月销售成绩由衷地称赞了你,你觉得你的人生走向了巅峰。放学后,孩子拿回来一张...

  • 吼孩子是病,得治

    你会经常吼孩子吗? 吼孩子会带来什么影响?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尽力不去吼孩子? 点击音频栋丽老师的《吼孩子是病,...

  • 孩子的世界你懂吗?

    对于孩子,世界上有一种无奈是“妈妈觉得不吼不行”。 相比和父母顶嘴、讲道理的孩子,那些被吼后不说话的孩子,才是最让...

  • 老吼孩子是一种病吗

    今早我屁股一离开床,宝宝就哭起来了。我赶紧回来拍她,几分钟后又睡着了。快到10点,宝宝自然睡醒后,甜甜的喊着妈妈。...

  • 素琴先生‖很多家长都知道吼孩子是不好的,但还是没控制住自己

    每天接孩子都跟自己说,不能再吼孩子了。 结果,每次做作业还是忍不住要吼。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同感。 我们都知道吼孩子...

  • 总吼孩子是一种病,得治

    今天看了篇文章,名字就是上面的的《总吼孩子是一种病,得治》。文章里面例举了行多场景,简直就是现在的我。其实我也知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都知道吼孩子是种病,如何治才是关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wq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