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杜建平老师作品赏析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杜建平老师作品赏析

作者: 走近艺术大家 | 来源:发表于2018-07-09 18:48 被阅读0次

杜建平 ,1959年7月出生,北京人,师从于著名舞蹈速写家、教育家赵士英先生。

杜建平在艺术上追求以速写、写生创作为基础的创作思路,一生中始终认真思考运用古人技法,结合当今所提倡的多元文化提升自己创作灵感,坚持写生道路上探求一种自己的绘画风格。从艺术角度看待时代发展赋予中国画发展方向与技法变革,特别是注重在写意与写实中提高中国画绘画本源的探究之路,在章法与技法研究上推崇古法自然与情感交融的意境美。在提炼技法与墨法、色法研究过程中体验并坚守中国画本源赋予的本质与本源,在不断学习中探究绘画背后积累的素养与能力的提升。严守自己所追求的绘画过程与技法变化的享受,同时更加注重学习古人和当今各家所长,取各家技法之长。

杜建平老师认为,中国画的精髓在于笔墨的表现为,从不同角度实践研习山水画技法本身应该注意的绘画问题。他在学习中充分肯定并分析借鉴各位山水画大师的语录,从中更多地吸纳各家所长。中国画中山水技法不管是工笔还是写意,都应该具备最基本的绘画要领,特别是具备临摹、写生、再临摹、再写生的练习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够绘画出更具水平的作品来。他理解必须遵循这个道理,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才有可能出好作品。“画是不声的音乐”就是指画之一笔一划就象一个个动人的音符,组成了一支美妙的动人乐曲。对描绘的客观对象的“真”的追求,即能神形兼备;通过客观对象表达主观精神,即能传神写意。在杜老师看来,中国画要求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画毕生追求的世术境地。中画画家历来就有“书画同源”、“书法通于画法”的理论。绘画要做到“胸有成竹”。用墨有光彩、讲层次,求变化。对墨的要求,清、润、沉、和。清,层次分明。润,墨色滋润。沉,不浮躁。和,相互融和。泼墨法:用笔毛饱蘸浓淡相宜的水和墨,大胆落于纸上。积墨法:由淡和深(待墨干后)层层添加。破墨法:先画一种墨,未干时再破以不同的墨,可以浓破淡、淡破浓、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等来达到更加完美的意境效果。

一位画家要通过长期写生,读懂古人、读懂自己、读懂笔法才能够逐步凸显出具有自己的绘画道路,这就是艺术本源的美吧。

作品赏析:

相关文章

  •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杜建平老师作品赏析

    杜建平 ,1959年7月出生,北京人,师从于著名舞蹈速写家、教育家赵士英先生。 杜建平在艺术上追求以速写、写生创作...

  • 【世界文化常识】美术工艺篇(36)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 “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

  • 禅思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跟老师一起呆了一天,莫名有了依赖感。 路上,遇见一个可怜的老人,傍晚,散步时遇见一堆小孩,我便问其中的老大:“...

  •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外师造化”即是学会发现自然的美;“中得心源”即是能够感悟自然之美。 只有二者相互结合,才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的美。...

  • 读书笔记(二)

    1、中国古代的绘画理论常常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师造化”就是学习大自然,以大自然为师。然而艺术除了“外...

  • 终生读的一本书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当自己能与表达的客观物象合一时才可能产生新鲜的作品,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而把学习别人当...

  • 张璪“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张璪活跃于8世纪后期,官至检校祠部员外郎,后坐事贬衡、忠两州司马。建中三年作画于长安,技法受王维水墨画影响,人谓“...

  • 写生去!

    唐代画家张璪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即大自然,是艺术创作的基础。不过自然的物象并不能够直接转换...

  • 画家老土姜宽写生作品《太阳岛上》

    写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化作思想精神的养料,并用恰当的绘画艺术语言表达出来。以造化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杜建平老师作品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bwt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