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欢英国的文学、音乐,从莎士比亚到J.K罗琳;从空灵悲情的凯尔特音乐,到罗南·基汀如微风吹拂般的流行歌曲;从拜伦、雪莱、济慈,到叶芝、格雷夫斯……
由其是维多利亚时代,艺术界呈现出群星夺目的盛景,还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作家和他们的传世之作。这不无与当时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峰端时期的大背景有关。
这个时期英国的作品享誉世界文坛,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远大前程》,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爱玛》等,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反映十九世纪中产阶级生活的小说,《呼啸山庄》、《简·爱》等等。
不仅仅是小说,同名电影也是非常的经典,比如英国演员安东尼·霍普金斯和科林·费尔斯等演员,塑造的那个时代英国绅士的荧幕形象,也是我喜欢看的,当然也爱听他们那带有伦敦腔的口音。推荐一些好看的英国电影吧,比如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国王的演讲》、《告别有晴天》、《英国病人》、《诺丁山》 、《雾都孤儿》《莎翁情史》、《敦刻尔克》等等。
当然还有我正在读的这本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书封面写到:
“她是堕落的象征,是不被同情的悲剧,是他全部的热情与向往,是一整个时代无解的迷,是那个晦暗年代里微弱而动人的自由之光。”
这部长篇小说大约四十万字,作者约翰·福尔斯是英国当代作家、诗人,二战期间为躲避德国法西斯的狂轰滥炸而举家迁移到特摩尔南端德文郡的小村庄。英国的乡村是迷人的,少年福尔斯在此地对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产生了浓烈的兴趣。这种无尽的神秘和美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源泉。
这是一部爱情小说,但也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变革,以及人性之间的转换与人物内在的生命感受。
初次读这本书,就被小说中萨拉出场的描写,深深地吸引,一口气读了六十多页。
“查尔斯无数次地回忆起,他们的第一次相遇。
堤岸边,她面海而立,黑色的衣裙随风飘动,人却如雕像般纹丝不动,仿佛在凝视着大海,又仿佛只是凝望着虚空。查尔斯认出了她。她是小镇人口中‘法国中尉的女人’,那个被一名法国中尉抛弃的堕落女人。
当她回过头来,查尔斯没有看到预料中的属于那个时代的庄重、顺从、羞涩;她的脸庞,无论用什么时代的标准或情趣来衡量,她的脸都算不上美丽。但那是一张令人难以忘怀的脸,一张悲剧性的脸。脸上的忧伤有如林间清泉自然涌出,十分清纯,无法压抑。那张脸上没有狡诈,没有虚伪,没有歇斯底里,更没有伪装。
她的眼睛,像潮水一般湮没了查尔斯。”
这是业余科学家、绅士查尔斯第一次见到萨拉时的印象,不知道这是不是他内心中最终定格的印象,但一定是他永远难以忘怀的印象。因为,至少在查尔斯看来,“自己被她的目光看穿了”。
书中故事发生的场景,在波尔坦尼太太的别墅,她孤身一人,性格孤僻、傲慢,让我想起《远大前程》里庄园的女主人哈维沙姆小姐,那种没落贵族特有的气质。而且女主角萨拉和《简·爱》里的简有着同样的生存能力,做着同样的工作:家庭女教师。而且也有着同样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
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萨拉后来成长为新女性,投身于社会妇女解放运动中,而查尔斯则落寞的转身,跟萨拉彻底告别,终身未见。
小说还没有读完,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那个时代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慢慢读,慢慢理解吧~
当然,翻译者首先要读懂作者,才能让我们通过译者再读懂作者。这也是读国外作品,所遇到的一个困扰。
英国文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