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最智慧的人生,是掌握了争与不争的分寸

最智慧的人生,是掌握了争与不争的分寸

作者: 红苓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2-07-03 11:47 被阅读0次

    查了一下字典,“争”字的组词有很多,把它们归下类,大体可以分为:争斗(行动上)、争辩(语言上)、争取(心理上)。

    “争斗”一般不建议,因为爱争斗的人基本上没有格局;

    “争辩”可以采取,在“理”可以争明白的情况下;

    “争取”在需要时就要去做,因为有时该争取的时候不争取,是懦夫的表现,有时该争取的时候不争取,可能会丢了大局。

    一、争斗不来的不如等

    廉颇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的故事,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蔺相如就是不和廉颇进行无谓的争斗,一直等到了廉颇幡然悔悟。

    蔺相如的不争不仅仅是赢得了对手的尊重,更是为战国时期的赵国赢得了稳定和安宁。

    看完中国的战国故事,我们再来看一下日本的战国时期。

    祖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是日本战国时期的“三雄”。

    相传有一天,三个人围着一只不叫的鸟议论。

    组田信长说:“再不叫就杀了它。”

    丰臣秀吉说:“叫就讲,不叫就罚。”

    德川家康说:“不用杀它,也不用什么奖惩,等着就行了,是鸟总会叫的。”

    是啊,鸟和人本来就语言不通,你对它进行奖惩未必有用,杀了它,鸟会觉得自己冤,因为“我那段时间不想叫吗?”

    所以说,不管是杀了鸟还是对鸟进行奖惩,都相当于进行了一些无谓的争斗。

    德川家康懂得这个道理,选择不争不斗,最后统治了日本300年。

    就像三国后期的司马懿一样,因为他是最能等待的一个人,最后让司马家族等到了三分天下归于晋。

    《道德经》“夫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

    二、能争辩明白的可以争

    曹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时胜负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刘邦就明白了这千秋胜负的道理,在汉朝的开国大典上,分封群臣时,他评定萧何的功劳比一些带兵打仗的将领高。

    有将领不服,问刘邦:

    “为什么我们的功劳在萧何以下?”

    刘邦回答说,你们都见过打猎吧,猎人发现猎物后,再放狗去追,萧何是那个“猎人”,而你们就是“猎狗”,你们说是“猎人”的功劳大,还是“猎狗”的功劳大?

    同样的例子还有扁鹊三兄弟。

    有人问扁鹊:“你们三兄弟谁的医术最高明?”

    扁鹊的回复是他大哥的医术最高明,因为大哥可以治未病,也就是说那病还没有发出来的时候他大哥就给治了。

    但是他大哥为什么没有名呢?因为他做的这些事大家都不知道啊!除了扁鹊。

    因为扁鹊知道,所以他说大哥最高明。

    因为刘邦知道,所以萧何得到了荣誉。

    不是所有人都是刘邦,不是所有人都是扁鹊,遇不到“知音”和“知己”时,就不要争了,因为夏虫不可语冰。

    “争辩”有界限,可以争明白时去争,争不明白时,只能选择“山高不语,水深无声”。

    都说高人能享受寂寞,看来,有时候是不得不去“享受”。

    三、何为“能”,必要时争取

    上面说的“不争斗”,是因为不屑于或不必要或必须那样做,才能赢。

    上面说的“争辩”,是因为遇上了可以争明白的人。

    但如果,碰上一个小人,且这个小人处处陷害自己,该怎么办?去光明正大地争取自己的利益和权利!

    就像孙膑开始不知道自己被庞涓陷害的时候,他对庞娟感恩戴德,。

    后来,孙膑装疯卖傻,逃了出去。

    两国之战时,他用计射杀了庞涓,给国家打了胜仗,给自己报了私仇。

    不过,像孙膑这样,和对手拼得你死我活,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并不适用,也不提倡。

    最好的办法就是能争取到各方的合作。

    安禄山造反,唐玄宗让哥舒翰出关迎敌,哥舒翰只知道苦谏唐玄宗不能出关,但却没有和唐玄宗身边的近臣杨国忠搞好关系。

    杨国忠是小人,因为和哥舒翰关系不好,就在唐玄宗面前煽风点火,让哥舒翰不得不放弃已有的大好局面,出关迎敌。

    最终,唐玄宗仓皇出逃,杨国忠被杀,哥舒翰兵败。

    所以说,哥舒翰不能被称为“能臣”,他不“能”和杨国忠搞好合作,不“能”让唐玄宗完全信任自己。

    为什么说张居正是治世能臣,因为他能与各方面的人合作,比如说与太监冯保的合作,与太母的合作,与各位同仁的合作……

    曾国藩后来为什么有了那么大的成就和功勋,他自我检讨后,学会了与人合作的“老庄”之道,

    在左宗棠关闭衙门大门,且故意不与曾国藩见面的情况下,曾国藩下了轿子,脱掉官服,一身布衣走进左宗棠的角门,大老远就打招呼:

    “季高兄,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吧?”

    除了官场上层,对于手下,曾国藩一也改变了希望锱铢必较的做法,手下有了战利品,他睁一眼闭一眼,甚至开始“同流合污”,但只挑一件无关紧要的。

    唐代陆贽说: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贵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写在最后的话

    最智慧的人生,是掌握了争与不争的分寸。

    与其无谓的争斗,不如等待,不争就是最好的争;

    与其无谓的争辩,不如沉默,但可以与明白人争辩;

    与其无谓的牺牲,不如争取合作,胜过你死我活。

    我是红七六,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改变、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智慧的人生,是掌握了争与不争的分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bl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