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是一件非常私密的事情,不适合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是我将近十年之后的经验总结。
最初进入市场的时候,我也喜欢听别人说的消息,推荐的股票,喜欢抄别人的作业。期间也曾经因为这些信息来源挣到过一点小钱,可是当我去给我当初推荐股票的朋友说这件事的时候,他却告诉我他早就清盘了。那一刻我就意识到,投资是你自己的事情,赚了赔了都是你自己承担结果,这种事情上真的不适合凑热闹随大流。
于是,我就再也没有兴趣跟别人谈股论金了,默默的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王道。然后我就开始认真的跟何刚老师的投资参考进行学习,做笔记,思考自己的投资纪律,用自己的真金白银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以至于这一年来,我都很少看交易软件,最多就是每个月设置一下交易价格。
为了落实投资的刚需是避嫌这个要求,我第一步选股开始就认真落实,对于那些净资产收益率低、负债率高的企业我都敬而远之;对于那些商誉比较大的企业我也都看都不看;对于那些市盈率严重高估的也早早的排除在外。毕竟A股市场上面有那么多企业,咱就挑那些收益率高、负债率低、市盈率也低,还喜欢分红的企业就行了。
除了选择好的标的物之外,我还注重降低交易频率。我平时根本就不看盘,也就不会因为市场上短暂的波动进行交易。我的交易软件安装在一个破旧的手机上,平时都不带。只是在每天晚上回家之后,我才会拿出来看一下,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置好交易价格,现在的交易软件预设委托时间最长可以达到一年。
所以我不会因为自己的情绪波动盲目交易,每次成交都是提前设置好的,也都是基于我自己的交易纪律进行设置的,比如追求15%以上的收益率。
以上两条纪律都是为了回避风险我才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给自己确定的,当然这中间也是交了很多学费的。
从这个角度看,我的投资也算的上是依靠自己的思考来确定的,也算是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学习到的投资理论,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听过、知道而已。
最近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在写留言的时候都很少提到自己的投资问题。毕竟确定了交易纪律之后,剩下的事情就都是按部就班的落实就行了,也没什么大的问题需要调整。
平时也就是看看自己选择的标的物是否有变化,收集一下数据和信息。这样我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别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