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读《厚黑学》,得“自反”二字,乃不知有隙,又感宜然,特记此以待后用。
自反?自我反省?心口不一?抑或自我矛盾?又有“自破”,且有“不破不立”之说。
思路如下:
自反许是一时间概念的衍生。结合自我而言:
从前不屑一顾的,现在认为理固宜然;
从前认为不正确,现在认为不很错误;
甚至——
从前极力避免且不耻的,现在颇有感合理之处(当然有失败后回味的无奈抑或见怪不怪)。
从前认为该这般做的,现在发现不一定要这样就正确,因为那样也不一定不正确。
当一个不一定正确和一个不一定不正确的选择抛在眼前,人们选择的标准对于正确与否的依赖便已下降,更倾选择容易、轻松的选择……。
此为读时,第一意识到的意思。
即现在观念较从前观念在同一本体的“自反”。其原因或究于失落、或究于挫折、或究于妥协或“伪降”(认为某事不正确,但说不清道不明,且找不出其他可以说来、听来正确的方法,故只能先佯装“是是是”、“对对对”,笑一笑,以待后事)。当然,也可能究于迷途(我们会把同自身非同一战壕的人成为“迷途”,下定义的时候便找出80%,剩下20%只等对方登台入坑便已成立,于是墙倒众人推——只求下定一点主子“正确”一点,那多少有些活路可逃……)。
![](https://img.haomeiwen.com/i7778294/552c279b09481860.jpg)
其二,自反又似把磁铁敲碎了想合到一起。
我本经济学生,奈何偏爱文字,又愿奉行公事,恰怀愤青心思——真真是体用不合。
环伺今日专业,专者有之、好者有之、恶者更有之。于是出现诸多“别人家的专业”的论断。于是自觉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其原因在于审慎不足、度量不够、抉择不力……或有客观外力也。
吾闻雨林有毒蛇称王,被咬者唯速弃其器(官)不可活;吾又闻鼠屎易坏满锅汤,非倾锅见地不可救。
自反如病,其症如朝秦暮楚、朝三暮四、贩猪羊快,事无巨细然事事无成。尚叹息、尚纠结、尚瞎想……恰几十年后,嗟乎:自反误我,非学之罪……
欲求其生,则必断其器;欲求其用,必倾其锅。即所谓纠结的、踌躇的“无用的”、“有害的”、“废腐的”统统斩断,摩拳擦掌、背水一战,或可偷生矣。
又言:话不说尽,事不做绝。故切不可将本性消灭干净,否则,磁石怎能吸起灰尘……
尾记:
写于3月9日,5月14日录毕。该书尚待日后回炉,目前见识浅薄、私言窃语,还请大神点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