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冲动基因(为什么会有人选择冒险)

冲动基因(为什么会有人选择冒险)

作者: 李浩弘 | 来源:发表于2019-01-28 17:22 被阅读0次

冲动水平是由基因决定的

或许你不知道,任何人在做一件他认为值得的事时,头脑中都在分泌多巴胺及其他一些神经物质。多巴胺是什么?就是一种能让你产生"爽”的感觉的精神物质。所以庸俗的说,人就是为了“爽”而活着,当你感到爽的时候,多巴胺分泌得刚好合适,人就会感到充满活力,健康快乐,很有干劲。比如我们看足球时的哈哈大笑,吃美味大餐时的兴高采烈,其实都是多巴胺的功劳。

不过上帝也怕我们爽翻了,所以每个人出生以后,脑子里都会分泌一种平衡性的化学物质,防止你多巴胺分泌过多。科学家们在研究这个平衡机制的时候发现,不同的人平衡点是不同的,而这个平衡点的高低取决于基因的差异。影响这个平衡点水平的基因就叫“D4基因”,大约会有20%的人在这个基因上出现突变。“D4基因”的突变就会改变人分泌神经物质的机制,也会改变人对新鲜感的判断,更直接的说,他们的冲动水平会不同,所以“D4基因”也被称为“新鲜感基因”。

那么发生突变的人和没有发生过突变的人,他们追求新鲜感的冲动会不一样,由此,人也可以被分为两者。

我们回到一个经典实验,假定你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桌子放着500块钱,然后给你两个选项:

1、你扔一次硬币,如果扔出来是正面,你就把500块钱拿走,但如果扔出来的是反面,你一分钱都拿不到;

2、你不用扔硬币,直接拿走250元。

你会选择哪个选项?

过去,在经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支配人类认知研究的时候,学者们只能靠做实验来观测人的行为,经过大量实验后发现八成的人会选择放弃扔硬币,安全地当个“二百五十块”,因为不用冒风险嘛,但是还有两成人会选择扔硬币博一下。

经典心理学是个概率科学,只要在概率上多数人的选择呈现出某种规律,心理学上就接受这个规律。但是基因科学和脑科学的研究进展改变了经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者有机会用更现代的方法研究那些喜欢博一下的人,结果就发现,喜欢博一下很可能跟他的基因有关,当然,也还会存在其他影响因素。

于是学者们就明确的提出:选择当“250块”的人和“非250块”的人其实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选择250块的是常人,常人不容易产生冲动,常人想事情的方式就是用稳稳当当的250块钱收入作为基准,然后在思考用50%的风险去换另外的250块钱值不值。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不值,但是有冲动基因的人就不这么看,他内心有着抑制不住的冲动,去追求潜在的500块钱,更何况50%的他看来已经是很大的机会了。

有了这样子的认知,我们就会知道,人的很多性格特质是和基因有关的。在做管理决策的时候,甚至在做生活做大决策的时候,你需要考虑,怎么样让本能发挥作用,或者抑制本能的作用。

如果你是一个基因“冲动型”的人,要防止自己“找乐”;如果你是一个常人,你就要想:通过什么方式,在关键时刻我能够顶上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冲动基因(为什么会有人选择冒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hm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