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喵叔听到一则消息:天弘基金计划大幅削减个人投资者投资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的金额上限,由目前的100万元人民币调降超过一半。
也就是说,余额宝最多只能放50万了,可是再看一眼余额宝最近的收益,从3%多一路飙升至4%以上,明显会有更多的人去投余额宝,为啥偏要在这时候降低上限呢?
会不会是假消息?支付宝对这个问题也一直不予回复,仿佛是默认了。
说实话,50万的额度对大多数人已经够用了,毕竟余额宝主要用于消费,理财是顺便的。而喵叔则更关心在利率明显上涨的时候,为啥要降低额度呢?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是不是不能放心地在余额宝投钱了?
对此网友们纷纷猜测,总结出两个原因:一是为了不给央行去杠杆添麻烦;二是看到了货币市场基金潜在的风险,提前缩减规模,避免挤兑危机,美国版‘余额宝’—Paypal(贝宝)就是前车之鉴。
1、第一个原因,银行同业存单是余额宝主要投资品之一,银行同业存单是银行的一种融资手段,其目的就在于给更多人借钱,赚取利差。
什么是“银行同业存单”?
简单来说,就是中小银行的一种融资手段。比如当你买了某中小银行的同业存单后,这家中小银行就获得了你的资金,之后它会拿你的这笔资金去购买收益更高的资管或理财产品。而这些资管和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是债券或借款,借款通常是一些在银行借不到钱的个人或公司,虽然这些资产对应着高收益率,但是也意味有着更高的风险。
所以,购买同业存单的人越多,意味着流到市场上的钱越多,而这个钱是银行“借”来的,这无形间放大了杠杆。
越多人购买同业存单,意味着更多的钱流到市场,放大了杠杆,显然跟国家去杠杆政策相悖。余额宝缩减自身规模,也算是避免了更多的钱流入影子银行,似乎有点道理?
2、那么我们再来看第二个理由,余额宝存在挤兑风险吗?
余额宝作为货基的一种,数据显示它拥有中国3亿多草根投资者,且人均投资金额在3800元左右。投资金额非常分散,且几乎没有百万级的投资人,理论上出现大规模撤资的可能性很小。
所以安全性基本可以保证。(但这并不代表零风险,一旦余额宝收益下降,或者市场出现更好的替代品,引发大量投资人撤资,导致资金链断裂也不是不可能。只是可能性较小而已。)
从这一点考虑它安全性很高,但是我们再来看看货基原本的投资期限:货币基金的投资期限一般都在1年以内,平均期限是120天。
余额宝目前采用的是T+0赎回,也就是当日赎回甚至是秒赎回。在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的投资期限约束下,余额宝很难说不存在期限错配的问题。
什么是期限错配?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这个月10号要交房租了,但是你的唯一收入是这个月15号才发的工资,你的现金流入流出不匹配了,就产生了期限错配。
期限错配的优点就在于通过拉长投资期限,增加收益,但缺点在于资金链脆弱,会数倍放大资金链断裂风险。所以,从投资方式来看,余额宝客观上是存在挤兑风险的。
余额宝提前预见了这种潜在危机,做出缩减规模的举措可以理解。
那我们到底还能不能投余额宝?
有业内人士透露,在余额宝投资超过五万的投资人都不到百分之一,达到五十万的恐怕就更少了。正如文章开头喵叔所说,很多人把余额宝当的是一个消费工具,更像是一个零用钱包,而不是理财投资平台。
所以从100万减到50万,和我们大多数人基本无太大关系,对个人和平台来说反而更安全可靠。
另外,如果你有50多万元,还会甘心把钱放在利率只有4%的余额宝吗,喵叔所在的票票喵平台就有高达15%的收益,即使只会用余额宝的小白也能投,为啥还要死盯着余额宝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