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日早晨5-6点之间,市场传出大利好,MSCI对外公布进一步提高A股在MSCI指数中的权重,纳入因子从5%增加至20%。接着,就在3月2日凌晨,当大部分人在酣睡时,市场再度爆出重磅利好,证监会正式发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主要制度规则,并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其实,市场当天尾盘券商集体异动,我就知道有利好要在收盘后出来,只不过没想到的是科创板规则的落地。
一个月前,于1月30日晚,证监会发布科创板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截止日期是2月28日,这才过了24小时,正式的规则就出来了,可见证监会在推动设立科创板这件事上的决心,并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按照这样的速度,最快在五月份就有首批企业挂牌上市,也有券商预测最快是7月份,我认为有可能会超预期地推进,因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重头戏,科创板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会在发行、交易、信息披露、退市等各个环节进行制度创新,承担着重要的使命,自然在推动的执行速度上有所体现。
科创板规则落地消息一出,网上涌现一大堆解读性的内容,那我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给大家梳理投资者最关心的10个要点:
第一,投资者进入门槛为50万资产和2年的证券交易经验。现有A股市场符合条件的个人投资者约300万人,加上机构投资者的话,交易占比超过70%,根据上交所年鉴2018卷作粗略计算,这部分投资者所持有的资产总市值约有7.27万亿元,足够覆盖上市科创板开板初期的总流通市值。所以,兼顾到流动性这一块,50万的门槛并不会很高。
第二,现有可投资A股的公募基金皆可买科创板的股票,意味着不满足科创板进入门槛的投资者,可通过公募基金间接性投资科创板的股票,相当于给小散们留出一道口子。据测算,越4万亿的已成立公募基金可直接投资科创板股票,体量还是很大的。
第三,科创板沿用T+1交易机制。尽管很多人希望实现T+0日内买卖,但是监管层为了搞好科创板,并不会一下子就把很多制度放开,而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实一定程度也反映了不希望犯错。
第四,优化股份减持制度,核心的技术人员股份锁定期,由原来的3年调整为1年,期满后每年可以减持25%的首发前股份。锁定期的缩短有利也有弊,不好的是带有套现目的技术人员的套现时间缩短了。
第五,红筹企业可以上市科创板。为了让拥有自主研能力的科技公司尽可能地上市科创板,红筹也一样可以考虑,出发点是好的。
第六,上市后的前5天不设价格涨跌幅,其他时间实行20%的价格涨跌幅限制。这个规则与意见稿一样,没有惊喜。
第七,增加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时间是15:05-15:30。这是个新鲜的东西,有实力的投资者可以考虑在这段时间怎么引导大众。
第八,表决权差异安排,这是对同股不同权的一种尝试。此前,出于对股权的考虑,部分互联网巨头到海外以同股不同权的方式上市,小米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国内股市能实现同股不同权,对科技巨头公司将会是十分吸引。
第九,史上最严的退市制度。到底有多严,我们还不清楚,但是注册制一定要与退市制度结合起来,否则又是一次失败的试验。
第十,科创板股票,优先向公募等机构配售。规则里提到,应当安排不低于网下发行股票数量的50%优先向公募产品、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配售。好东西当然让自己人先拿,我们也可以通过投资相对应的产品,间接参与科创板股票IP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