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非暴力沟通》从发现“需要”开始

《非暴力沟通》从发现“需要”开始

作者: 瘦八戒007 | 来源:发表于2019-03-21 16:03 被阅读0次
    书籍封面

    "唉……我天天都快操碎心了,现在的孩子……此处省略500字。”

    最近,表姐每隔两天就跟我打电话诉苦。上初中的外甥越来越不听话了,上课不好好上,作业不好好做。自己每日苦口婆心,跟他讲道理摆事实都不管用,现在连补习班的课都敢逃了,气得她一时没忍住,暴脾气上来揍了臭小子一顿,揍完又后悔不已。

    他们母子这段时间的战争,用她自己的话讲“这是一个更年期提前的母亲与一个叛逆期提前的儿子之间的较量,除了失败还是失败!

    周末在她家时,我曾留意过他们的谈话。

    “乖乖,下午有英语补习课,要准时去上,不要嫌累,这都是为你好。还有记得带上习题册,不要总是忘了……“外甥沉默,连嗯都没有嗯一声。接着她又说了一遍,依然没有得到回应,最后不得不又重复了一遍。

    外甥似乎已经习惯了她的唠叨,以沉默反抗,而表姐似乎也习惯儿子的沉默,把沉默当做应答。

    过了一会儿,她又说,“你应该要自己记得自己的事情,提前准备好,不要每次都要妈妈提醒你……”

    表姐无疑是爱孩子的,希望他成为一个负责的、独立的、好学的孩子,为此她付出了很多,但事与愿违。究其原因,单单从沟通上来讲,他们之间的沟通可以说是单方的、无效的,甚至某种程度上是“暴力”的。

    我们大多数人可能觉得,沟通中包含“辱骂、殴打、吼叫、责备”才叫暴力的沟通,其实但凡在沟通中,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或者用自己的价值观、标准去评判比较,或者回避自己的责任,或者有强人所难的意图,这些都含有暴力的成分。因为这样的沟通或多或少都会给人带来伤害。

    那什么样的沟通才是“非暴力的”?非暴力沟通又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我今天推荐的这本书《非暴力沟通》给出了全面的解答。这是一本偏理论的实用书籍,不同于侧重于讲表达技巧的沟通类的书籍,这本书侧重于——在沟通过程中观察和体会双方语言和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情感和需求。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认为,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但因为在沟通中忽视了人的感受和需要,再加上不恰当的表达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甚至相互伤害。因此依托人本主义心理学知识和多年咨询实践经验, 他在1963年提出了非暴力沟通,又称“爱的语言”,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我们相互理解,乐于互助。多年来,该沟通理念和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咨询、家庭、心理治疗,以及国际冲突等众多领域。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自2003年出版后一直畅销不衰, 其中文版已入选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必读书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该书在沟通实践领域的重要性。本书从理念、技巧和应用等多个方面,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鼓励我们倾听,培育尊重和爱,使我们理解彼此、乐于互助,建立协作性的人际关系

    我个人在看完本书后,对“沟通”有了全新的认识,并察觉到了长久以来被忽视的自己真实的需要。在这里分享本书关键性的几点给大家。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让爱融入生活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建立联系,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和爱。

    当我们对自身的感受、行为以及对他人作出反应时的选择负责,当我们专注于澄清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而不是分析和评判,我们将发现自己内在的慈悲。同时,如果在沟通中信守互助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并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初衷——互助,那双方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增进彼此的感情。

    以我表姐家的例子来看,当她在沟通中过度的强调“为了孩子好”,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和逆反情绪;当她在不断地用“应该”“总是”“每次”这些词汇时,孩子感受到更多的不是爱,而是命令和指责;当她一味地去说教、去让孩子做这做那,却没有停下来听听孩子的反馈,感受体察下孩子和自己的情绪和需要,那他们的沟通是无法深入的,也无法形成良好的互动从而改变现状,更谈不上看到对方的爱、让爱在彼此间流动了。

    非暴力沟通的根本——体察语言、情感和行为背后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模式通过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来帮助构建良好的关系。观察和感受是为了发掘语言、情感和行为背后的需要,请求则是主动表达自身的需求或者确认对方的需求

    非暴力沟通强调满足双方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改变他人迎合我们自己的需要。同时,作者提醒我们在运用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 区分观察和评论,即不带预设地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具体指出正影响我们的客观行为和事物;
    • 区分感受和想法,即识别和表达内在的身体感觉和情感状态,而不包含评判、指责等;简单讲感受是来自身体和心灵的,想法是来自头脑的。
    • 体会与正发生的事情和感觉相关的需要——所有人共通的需要(如食物、信任、理解、成就感、被尊重等等)——是否得到满足;这里讲的是人的身体和精神上的根本需要,而不是具体的行为。假如我们停留在行为这一层,则不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提出具体、明确的请求(要什么),注意是请求不是要求、不是命令。我们希望对方是真心地接受我们的请求,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惭愧、责任等。

    作者基于四个要素给出了参考的表达模式“我看到……我感到……我需要……”,但同时他也强调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这四个要素的觉察,而不是具体采用什么样的字眼交流,甚至有时语言都是多余的

    之前参加过一个活动,有个“一对一裁员沟通”的练习,其中一组让我印象很深。扮演人事的参与者表现非常抢眼,她在员工刚刚进入会议室时,假装接到高层的电话,话语间透漏高层给了她很大的压力,裁员是迫不得已等。相对其他参与者,她的沟通很流畅很有技巧,且很自然地把刚刚电话的内容穿插进去,但作为旁观者我感觉很不舒服。谈话结束后,我问那个“员工”感觉怎么样?他说心里很堵,感觉对方一直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在主导谈话,没有体会被裁员工的感受和需要,如果这是真的裁员,他恐怕不会甘愿接受,即便公司的赔偿条件可以。

    非暴力沟通的重要工具——用全身心倾听

    当对方处于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这恰恰阻碍了深入的沟通。倾听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新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这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

    作者的朋友霍利.汉弗里总结了一些会妨碍我们体会他人处境的行为,比如:建议、比较、说教、安慰、回忆、否定、询问、辩解、纠正等。

    在谈话刚开始,人们所表达的感受往往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感受和强烈的情绪并没有得到表达,当我们急于在沟通中采取以上行动时,将使我们无法专注体会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据了解,很多社工在面对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时,往往刚开始不会急着去了解你为什么要自杀,更不会一上来就讲一堆人生道理。他们只是坐在那里,陪着当事人,甚至一陪就是几天。他们用行动无声的表达:我在这里,我关心你,我愿意花时间等你开口。

    非暴力沟通的重要应用——培育对自己的爱

    对多数人而言,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从忽视自我、发现自我到忠于自我。

    采用非暴力沟通的理念,结合四个要素,我们可以从转变对自我的评价方式开始,接受不完美、停止自责、包容过去的自己,到深入理解我们行为背后的动机、体会自己内心的需要,再到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投入生命的乐趣中。这个过程会帮助我们完成个人成长三阶段,也帮助我们培育了对自己的爱。

    就个人而言,在阅读《非暴力沟通》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不怎么渴望成就感,不注重自身价值发挥的人。可当我采用本书的方法,深入体察内心的感受后,发现无论是遗憾、自责、内疚还是愤怒,这些情绪都反应了我对自己的不满,我不是不在乎成就感、不在乎自身价值,恰恰相反,我很在乎。当发现这些后,我就可以很好地处理这些负面情绪,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我真正在乎的、能满足我需要的事情上。

    总之,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我们的转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而改变沟通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虽然作者称非暴力沟通为“沟通方式”,但它不止是沟通方式。它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使我们专注于更可能满足我们人生追求的方向。

    微信图片_20190321171849.jp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非暴力沟通》从发现“需要”开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mc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