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所著的《六项精进》一书中,提出了一条叫做“不要有感性的烦恼”。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来源于释迦摩尼所说的开悟的方法——“六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智慧),而“不要有感性的烦恼”就是对应其中的智慧。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烦恼的人就是智慧的人,如果我们还有烦恼,证明我们还不够智慧。这让我想起有本书里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还有烦恼,那一定是你思维方式的问题。
《六项精进》学习据说人的烦恼有108种之多,特别是其中的“贪、嗔、痴”这三毒,是使人痛苦不堪的“元凶”。这三毒只有吃半颗就生病,吃一颗就玩完。
贪:比喻欲望;嗔:比喻恼怒;痴:比喻嫉妒、憎恨、发泄不满。
以前常常觉得自己的思维方式挺正向的,挺正能量的人。但是,随着不断的学习、反思、大家的直言相谏,发现其实自己的很多思维方式是错误的,有很多感性的烦恼。对应以上三毒,发现自己中毒不浅。反思自己,发现有以下一些烦恼:
1、自己的私利私欲还是非常强的,无私为他人的愿力不够,当要无私为他人时就会有感性的烦恼;
2、自己对员工、家人、他人的爱不够,因此,很多时候都是小善,没有大善;
3、因为爱不够,所以愿力不够,愿力不够导致持续的动力不足,动力不足导致状态时好时坏,当状态不好时,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所做的决策都不会好,就会产生更多的感性的烦恼;
4、自己常常出现生气、恼怒,甚至发火,这些烦恼其实常常来源于很小的事,可能是别人说话不太客气、可能是别人的观点跟我不和、可能是自己的发言没有得到及时的回应,这些小事可能是别人不小心而为之,但是自己就会臆想成是不是别人不尊重自己;
5、当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来时,首先就会想到很多困难,会有畏难的感性烦恼;
6、需要做决策时,会有很多纠结的烦恼,其实之所以纠结就是因为自己判断的标准不明确,判断的标准不明确是因为自己的核心目标不明确;
综上所述,自己的感性烦恼还很多,想要揪出这些感性的烦恼只有靠不断的修炼、反省、实践,还要身边有直言相谏的灵魂之友不断提醒。希望将自己感性烦恼越修越少。
参加荧光夜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