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作者: 锦莉 | 来源:发表于2024-08-16 10:00 被阅读0次

    《颜渊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这段话,哪怕没有系统读过《论语》,相信也有许多人都会摇头晃脑来几句。哈哈。哪怕也未必具体理解是啥含义。这是孔子34岁左右的话语。

    夫子是鲁国人,咋跑去齐国,齐国国君齐景公向他询问政治上的事? 咋不是鲁国国君呢?(当时是鲁昭公),哎,这话说起来,真是有点小孩没娘,说来话长呀。

    当时的历史背景:

    前面我们曾讲过,鲁国当时局面是:三家贵族把持朝政,鲁国国君类似有些被架空了。 这三家有势力的贵族,都是鲁桓公的后人。

    鲁桓公死后,他有四个儿子,一个继续了王位,其它三个就演化为鲁国的三大贵族势力,因为是鲁桓公的后代,所以称“三桓”

    鲁庄公:鲁国君主,姬姓,名同。

    庆父:鲁国公子,姬姓,鲁国三桓孟孙氏之祖。

    叔牙:鲁国公子,姬姓,鲁国三桓叔孙氏之祖。

    季友:鲁国公子,姬姓,鲁国三桓季孙氏之祖

    历史本来就是由人演变演化而来,所以,这些看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实际上都会对当下的历史状况产生影响。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这三个当中, 季孙氏的势力相对更大一些,鲁昭公很讨厌当时当权的季平子。

    当时发生了一件事情,季平子和另一个贵族因为斗鸡发生了冲突。(八卦一下,就两家都不讲武德,一家给鸡翅膀加芥末,一家给鸡脚加金属脚),然后,季平子斗鸡发生冲突他就去占人家的封地,另一个找昭公喊冤,鲁昭公本来就讨厌专政的季平子,就趁这个事由讨代季平子,季平子就联系三桓反抗,结果是,鲁昭公败了,逃到齐国。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我们从题目上也大概可以了解当时孔子的一些思想理念,他是肯定看不习惯季氏的做法,也对三桓驱逐国君这件事情相当的有意见。 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再加上,孔子这个时候(这是发生了公元前517年的事情, 这一年孔子 34 岁,正是他想施展政治抱负的时期,而且属于特别想)。鲁国这个情况,他是不可能在鲁国找到实现政治抱负的机会。   

    再加上孔子和齐景公之间可能五年前有过一次会面,当时29岁的孔子和齐景公会面,齐景公曾经问过孔子:为什么秦国那么偏僻的小国,秦穆公可以做到称霸一方呢? 孔子给了恰当的回答:说秦国国家虽小,但人的志气很大,行事正当,穆公会用人。 

    所以,孔子觉得自己有可能可以在齐国有所施展。 

    (秦国当时只是位于西面的一个小国,被称为戎狄,穆公用五张羊皮换了奴隶百里奚,奋发图强,是非常励志的故事。)

    孔子到了齐国后,按照当时的习惯做法。他通过齐景公的亲信高昭子,见到了齐景公。 然后说了开篇的那段话: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从齐景公的回答中, 看得出他很满意这个说话。 还有一次孔子指出当时齐国的奢侈浪费,也说到齐景公的心坎坎上。

    齐景公就有想把一个呢尼㰿的地方田地封给孔子, 就相当于给待遇啦。

    然而,可是,世上的事情就怕但是。 当时齐景公的执政大臣晏婴, 不赞成孔子的那一套礼数,认为这些只会说漂亮话,不接受约束,自以为是,傲慢讲场面。没真材实料,只会靠耍嘴皮子过日子,怎么可能把国家交给这样的人。   

    (晏婴使楚的故事大家都在课本里学过。晏婴是个成熟的政治家。)

    在记录晏婴对“士”阶层的描述, 我感觉真是酣畅淋漓, 中间阶层就是天然有着这种上不上下不下的尴尬。他们并没有政治的血脉和实践。

    因为晏婴一下就说中了孔子很具体的毛病,齐景公也动摇了,所以,后来就不向孔子请教政治的道理,只是保持客气。

    其实,孔子的政治才能还是有的,齐国的那些贵族也怕孔子在齐国真的实行他的那一套,就都联合抑制他,他们不想让孔子在齐国碍他们的路, 同时又担心孔子回鲁国帮助鲁国强大,后来,孔子的14年周游列国,始作俑者就是齐国这些个人。 我们以后慢慢会讲到。 

    孔子的这段话,反映了他对规矩的看重,对礼的重视。孔子的思想中,“仁”爱人是主旋律。礼也是他所看重的。

    在如今这个过度讲求“个性”“自由”的社会下,真的很有必要把礼、规矩拿出来讲讲。这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也没有绝对的公平,更没有无视规则的任性。

    看到一个视频资料,一孩子在飞机上非要跑向头等舱,工作人员不允许,和孩子妈妈产生冲突,这个妈妈说反正头等舱也是空着,怎么就不能坐了。 我的神啊,这是什么逻辑。这完全无视规则,非常任性啊。 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自然也是会无视规则 的。  

    君君,臣臣, 这个顺序是先要君做到了君的事,然后才是臣会象个臣。 规则是双向约束的。 假如君作不到君该做的样子,就不要怪臣不象个臣, 比如,鲁国的贵族甚至可以驱逐国君。完全是君不君,臣不臣。 同样 父父子子,也是,先父爱子孝。 

    上面讲到的例子,因为妈妈没有规则的观念,孩子也非常”个性“的为所欲为,要去头等位。 评论中有一句话,我很认同,头等和经济的区别,就是航空公司的规则,你买票,航空公司提供相就的服务,这就是用金钱来体现, 如果不是用金钱,那就用其它等值的东西来交换,比如身份,地位,或是福德。 而不是越过规则,不但影响自己,还影响其它的乘客,导致航班延误一个小时。 

    是的,规则层次,是客观存在这个世界的。表面现象体现出来千差万别,实际上是你内心对这种无形的规律要有觉察,绝不是可以任性妄想,这个故事里的小孩哥,在家里父母没有教育好这个君君臣臣的框架,社会一定会出手教训,届时付出的代价就大了。 

    2024-8-1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pe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