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训练营第一课
作业:
1.好好思考一下,你有没有一个写文章时可供征引阐发的资源库?
如果有,是哪一方面,已经读过了哪些书籍?
如果没有,就再思考一下,哪些方面有潜力成为资源库的?
——说自己没有一个可供征引阐发的资源库,倒也不是。日常中,会摘录一些自己感兴趣以及对自己有启发性的语句、知识点,或者是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有趣的生活片断,作为以后写作的参考素材。有时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有时就存放于移动硬盘专设的一个文件夹中。这些只能算作是零碎的资料,或者说属狭隘的资料源。如果一定要对这些资料作个分类的话,我把它归属为文学方面。
平时虽一直坚持阅读,但基本上是泛泛而读,且悟性不强,真正沉淀下来转化成自己知识与技能点的几乎没有,故而正如老师所说,这个只能算是粗糙阅读。这也正是我进入这个班想从老师那里学一点本领的原由。
读过的书籍以文学类的居多。中外散文类,以及中外小说类的。涉及的有:鲁迅、周作人、沈从文、废名、孙犁、汪曾祺、张中行、张承志、郁达夫、刘庆邦、沈复《浮生六记》、张爱玲散文及部分小说,苏青《围城内外》、胡兰成《今生今世》《山河岁月》、《阿城精选集》、杨绛《干校六记》《我们仨》、野夫《乡关何处》、高尔泰《寻找家园》、李敬泽《反游记》《小春秋》、《金蔷薇》、《夏洛的网》、《小王子》、《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卡佛《大教堂》、毛姆小说若干、卡夫卡小说、三岛由纪夫《金阁寺》、《红与黑》、《教父》、《弗里达》、《毕加索画传》、《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杜拉斯《平静的生活》、《普希金中短篇小说集》、马尔克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布考斯基《邮差》、乔伊斯《都柏林人》、《万历十五年》等等。
自己对植物方面比较感兴趣,这方面有潜力成为资源库。另外,以后想加强历史方面的知识,会对这方面加以关注,或有潜力成为资源库。
2.仿写汪曾祺《八千岁》中的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某一种浓烈的情感。
“前头”没有什么事的时候,他就到后面看看。进了隔开前后的屏门,一边是拴骡子的牲口槽,一边是一副巨大的石碾子。碾坊没有窗户,光线很暗,他欢喜这种暗暗的光。一近牲口槽,就闻到一股骡子粪的味道,他喜欢这种味道。他喜欢看碾米师傅把大黑子或二黑子牵出来。骡子上碾之前照例要撒一泡很长的尿,他喜欢看它撒尿。骡子上了套,石碾子就呼呼地转起来,他喜欢看碾子转,喜欢这种不紧不慢的呼呼的声音。——汪曾祺《八千岁》
——从静碧居出来,我就看到了坐在池边的一位长者。他的面前是摊开着的画册,我蹲下去看到画册右边已画了一株蜡梅,树上有两只鸟,我惊奇“一树双鸟”这种美美的构图。这株腊梅更是传神得很,扑鼻的香味仿佛从册子上穿透而来,我惊奇这种香味。长者对我说,“腊梅香引小鸟来”。嗯,我惊奇跳将出来的小鸟,叽叽喳喳,看着就好不热闹。再看这位长者,拿着手中的毛笔,在不停里勾划。我惊奇他淡然中有不凡的笔力,就如他的微笑,淡淡中开出一朵花。
erm\!Pj�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