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9点40去观看了“掬水月在手”,其实刚开始并不是很感兴趣,连着一直上课,身体还有眼睛很是疲惫,但是当我看到宣传片的时候,我深深的被吸引了。
我喜欢这张宣传片的意境,有一种漂泊,思乡,也有一种平静,这种色调引起了我的兴趣。
影片主要讲述叶嘉莹先生的生平经历,解析创作根源,于北京--台湾--加拿大三地辗转。
庭院与林间,湖海间漂泊,前半段人生轨迹勾勒,后半段故土难离找寻。
刚开始的时候,叶先生说“每一片叶子都会发声,都是有自己的声音的,你用心去倾听,去感觉它”。我感觉到真的是在用生命去体验生命,去感受生命,去感悟生命。
叶先生母亲离世之后写的怀念母亲的诗句,我自己有所投射,读她的诗句,总有一种是在看我自己的故事,体验到一种遗憾,遗憾是最后没有陪伴在离世的亲人身边。
叶先生一生命途多舛,17岁丧母,自幼体验生离死别之苦,爱情家庭生活也提不到什么幸福,在自己认为可以安享晚年的时候,自己的大女儿还有女婿因为事故全部离世,这对于白发人是什么样的一种打击?自幼丧母,丈夫的暴躁,女儿的离世,身在他乡。。可是在影片看到叶先生的状态,依然是那样的从容淡定,雍容华美,在给学生讲解诗词 的时候,是那么的有力量。
生离死别,难言的幸福,种种我认为的痛苦给叶先生带来的领悟却是:“我一辈子吃苦耐劳什么都忍受,就是为了我的小家,我一定要从小我的家里面跳出来。”“我要回国,我要回去教书,我要把我的余年都交给国家,交付给诗词。”走出小我,心系天下,其后叶嘉莹的故事越来越脱离私人领域,格局越来越大,和传承发扬中华诗词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后来留在南开大学养老,捐出所有财产,都成为献身这一志业的注脚。叶先生的这种大愿非常触动和打动我的内心。
关于“弱德之美”
叶嘉莹曾提出了“弱德”这个文学概念,这个新颖独到概念显然来自于她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由文学引申至人生,“弱德”就变成了一种非常美好的品质。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
这种美感是美与善的统一。
也许是叶先生的生命故事让我想到我自己,读她的诗词总是可以让我眼泪婆娑,也许 是一种孤独,也许是一种思念,也许是一种坚韧。各种情感都有,我不否认也不抗拒我自己的情绪,眼泪来了,就让它流;孤独来了,那就去体验;开心了,那我就笑;努力的人,是我;趴着的也是我。这些都是我,每一部分都是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