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课程改革步入深水区的今天,对于校本课程群的开发方法,值得学界仔细研讨。
要避免校本课程的碎片化,发挥课程真正的育人功能,需要提纲挈领,开发、建设课程群。兹文专门探讨校本课程群的研发方法。
第一步,原有课程诊断:目的是,诊断学校的校本课程是否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教育改革要求,合乎儿童的需求,合乎社区的需求,合乎家长的意愿,称为“课程诊断”,课程没有碎片化,形成课程体系特色。
第二步,课程群计划:目的是,根据诊断结果,着重计划需要充实的课程领域,或者重新开发新的课程群。
(一)规划理论依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建构主义理论;核心素养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
(二)基于校本文化的调查:
1、地域文化特征与校本课程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域具体表现为地域文化,文化育人,其一便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优秀地域文化育人,比如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敢为天下先;比如齐鲁文化的刚健自强、崇尚气节;比如吴越文化海纳百川、灵动睿智……因此校本课程应与地域文化契合,有专门的地域文化校本课程。
2、传统文化与校本课程的契合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在调剂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群体,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心灵内心的平静诸多方面,在维系民族精神文化特质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有专门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模块。
3、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是否科学具体,具有与课程相关联的操作性,如何通过课程群来呈现。这里很关键,也是学校课程群体系能否有特色的重要依托点。
4、其余课程资源调查:师资资源调查、家长资源调查、社区资源调查……得出各种资源的优势和制约因素。依据优势因素和制约因素,来决定课程群内容取舍。比如城区学校有的家长是电台播音员,那么可以邀请家长分担播音与主持校本课程教学任务。
(三)学校课程群的具体设计与呈现:
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改革发展总体要求,能够体现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自成各模块系统,但有互相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课程群体系,最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具体构建:(例子)
一所学校的办学目的、课改目的:
为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为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
这所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为——
自立精神、共生意识;科学态度、人文情怀; 领袖气质
因此,课程建设围绕学校培养目标,而设计的校本课程群体系——
心理健康和主体发展学习领域——侧重于自主精神的培养;
艺术审美和休闲健身学习领域——侧重于自立精神的培养;
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学习领域——侧重于共生意识的培养;
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学习领域——侧重于科学态度的培养;
中华文化和民族思想学习领域——侧重于人文情怀的培养(民族精神);
西方文化和国际交流学习领域——侧重于人文情怀的培养(世界眼光);
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学习领域——侧重于领袖气质的培养;
活动评比和学科竞赛学习领域——侧重于兴趣特长的培养。
据此确定了学习领域与科目、模块:
学生心理和主体发展学习领域——心理、校班会——主题活动、学习心理、人格心理……
艺术审美和休闲健身学习领域——音体美——双周音乐会、国庆通宵、健美操、电脑绘画……
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学习领域——理化生、政史地——环境保护、社区活动、南京行、长江行……
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学习领域——数理化生、信息科技、劳技——网络技术、电脑组装、机器人……
中华文化和民族思想学习领域——语文、政史地——诸子百家选读、史记选读、西部行……
西方文化和国际交流学习领域——外语、政史地——莎士比亚选读、欧洲行、美国行、澳洲行……
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学习领域——各学科——学农、学军、航模社团、跆拳道社团
活动评比和学科竞赛学习领域——各学科——作文比赛、英特儿创新大赛、数学竞赛、化学竞赛……
这样的开发程序,整个课程群体系流畅、科学,没有碎片化课程,通过学校独特的课程群体系,体现了学校独特的育人目标,并能保障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从而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