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元
No.65/第二十九章/4
第二十九章 午门受俘 宣示天威 (之四)
附:张格尔遭毒哑考
发生于道光初年的张格尔之乱,不仅是清代南疆历史上,也是有清一代震动全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清军经过近两年的平叛作战,最终于道光七年除夕之夜成功抓获张格尔。对于此后张格尔的命运,日本学者稻叶君山在其著作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稻叶君山是19世纪90年代日本明治后期、研究中国历史的权威学者,其代表作《清代全史》是第一部全面叙论清朝历史的学术著作。该书中译本曾于民国初年畅行于我国,被学者专家作为权威性的引证之据,成为一部学术名著。作者本人学养深厚,所引史料十分丰富,对清朝的历史地位做出了比较公允的评价,尤其是对历史细节的描述,更为学界所罕见。
在书中,稻叶君山这样写道:“张格尔获送至北京时,囚以铁槛,以供众览。清帝意欲见之,大臣等恐张格尔于帝之前陈吏治之恶弊,进以毒药,使失其口舌之能,故于帝前,口角吹沫,情形甚苦。所问之事,一不能答,遂判决寸磔之以饲犬马。”
稻叶君山的这段描写极富传奇性,但由于“孤证不为定说”,作为一个史学概念,故后世史家多不采用。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凡历史事件只要发生过,无论其多么隐晦,都会留有蛛丝马迹可寻。今依据部分清朝档案及时人记载,对张格尔遭毒哑一事进行考证如下:
早在清军克复喀什噶尔之前,道光帝就下旨:“如张逆刻已成擒,即著遴派干练文武大员妥速解京,倘竟临阵歼毙,亦即割取首级,函送献馘。”但张格尔在清军攻克喀什噶尔之前即已逃走,直至当年除夕,清军才将张格尔抓获。长龄在抓获张格尔后,当即派人押解张格尔赴京。
道光八年五月初十日,镶红旗蒙古都统哈朗阿押解张格尔入京,交由兵部武库司关押。次日,哈朗阿又押解张格尔前往太庙和社稷行献俘礼。五月十二日,道光帝亲临午门,行受俘礼,张格尔被移交刑部。道光帝命郑亲王乌尔恭阿、定亲王奕绍及托津、富俊等人会同审理张格尔,并留下了一份简短的供词。五月十四日,道光帝在圆明园廓然大公殿亲审张格尔,并于当日将其处死。
张格尔是否被人毒哑与此次皇帝亲审情形密切相关,遗憾的是清朝档案中并未留下关于此次亲审的详细记录。不过,未留下记录并不代表张格尔当时被毒哑以致留不下记录。
给这个大问题提供旁证的是一个后来在鸦片战争期间颇出风头的小人物。
此人姓张名喜,出身于一个没落地主家庭,乃两江总督伊里布之心腹仆役,善辞令。
道光二十年(1840年),定海初陷,伊里布受命为钦差大臣赴浙江督师,张喜随往。
当年十月,张喜数次被差遣至定海城,与英军交涉用英方俘虏交换定海事宜。在交涉间隙,张喜与英军统帅义律(Charles Elliot)互问对方国中情形。张喜记道:“义律问张格尔之事,喜以实对,言至送讯献俘,彼俱吐舌摇头。”(见(清)张喜:《探夷说帖》,齐思和、林树惠、寿纪瑜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五册),上海,神州国光社,1954年,第342页。)
张喜从何获知关张格尔事详情?
他作为伊里布的家奴,有关张格尔事详情并不一定获知于伊里布。经查伊里布履历,道光八年,张格尔被押解进京时,伊里布正在外省任职,当不知张格尔事详情。不过,张喜在跟随伊里布之前,还曾在一个名叫舒炘的都察院官员手下做掾吏(即官府中辅助官吏),职位不高,但消息灵通。他很可能在这期间了解了此事的详情。按照张喜的记载,张格尔在临讯时很可能已经丧失了语言能力,“吐舌摇头”与聋哑人的表现非常相似。
那么,张格尔的表现有没有可能是因为他心高气傲而不愿向道光帝屈服呢?可能性很小。首先,在张格尔被押解进京的过程中,“沿途安静”,无反抗倾向;其次,如果张格尔不愿屈服,那他就不会在乌尔恭阿等人面前招供,就不会有供词留下。
那张格尔的表现有没有可能是语言不通造成的呢?张格尔自幼长于浩罕、布哈拉等地,应当既不会汉语也不会满语。道光帝长于皇宫内院,应当也不会维语。但在押解张格尔进京的队伍中,有十几位维族同胞随行,其中不乏通事(翻译)之人,可为道光帝提供翻译。所以说,也不存在“语言不通”这种可能。
因此,在排除掉各种可能性后,张格尔被人毒哑的可能性就非常高了,而下毒时间很可能是在乌尔恭阿等人审讯完毕的当晚!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张格尔被毒哑是因为大臣们“恐张格尔于帝之前陈吏治之恶弊”吗?
很有可能!根据道光年间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源所记,清朝的南疆办事大臣位高权重,且缺乏相应的监察机制,易生弊政。还在张格尔之乱未平之时,道光帝就已对历任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的所作所为发出质疑,表示不满。平乱接近尾声时,负责善后的直隶总督那彦成也曾揭露南疆存在的吏治弊病,主张增强对南疆官吏的考核。道光帝对此亦有认识,他在谕旨中指出:“至近年各城大臣,及本处章京、司员、笔帖式等,并大小各伯克,剥削回众,弊非一端,必应将陋规概行裁汰。”乱平后,道光帝很想通过张格尔的揭发,来获取南疆吏治弊病的第一手材料。但对弊病的揭发必然会影响到历任南疆官员的仕途,而他们中的不少人已身居高位,有两三位甚至已是中央重臣。因此,当道光帝打算亲审长期活动于南疆地区、深谙地方吏治民情的张格尔时,必然会引起他们的紧张。正是为了隐瞒实情,他们很可能上下其手,甚或还走通了都察院一干人等,将张格尔毒哑,使廷讯不了了之。
(本文属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道光平叛》实体书可登录当当网订阅)
(未完待续)
文元和他的书创作不易,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本书已出版。文中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交流请发简信。
更多章节,欢迎关注我的文集:历史小说《道光平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