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喜欢的是小人书,小人书也就是连环画,最早接触四大名著的就是连环画,它让我们从幼小的心灵字里就知道孙悟空大闹天空,三打白骨精,知道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
小时候读不懂大部头的小说,连环画为我们解决了读书的问题。看《三国演义》的连环画,让我们了解了三国时期的故事,像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赤壁大战,火烧连营等三国故事都是从连环画里了解的。
少年时期,父亲买了一套《水浒传》放在家里,闲暇时间我便拿出来翻看,圄囵吞枣地读了几遍,有点似懂非懂的味道。但是对水浒一百零八条好汉还是好奇的,看水浒让我知道了武松,鲁智深,林冲,宋江这些小说人物。
看连环画,读古典小说让我喜欢了读书,年轻时期我读了古今中外的许多经典名作。《少年维特的烦恼》,《三个火枪手》,《安娜.卡列尼娜》,《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等世界名著我几乎都读过。
喜欢诗歌后,又读过《唐诗三百首》,《飞鸟集》,《雪莱诗选》等中外著名诗人的诗集,曾经也背过很多古典诗歌,也背过雪莱和泰戈尔的许多新诗。
我觉得多读书能开发眼界,陶怡性情,增加知识,改变世界观。多读书,真的益处多多。年轻时期,我是逮着什么就读,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文学狂热的年代,年轻人爱好文学,爱好写作,梦想一夜成名的年代。
狂热的文学年代,自然也会影响我这个喜欢文学的青年,从十多岁开始我便爱上了文学创作,参加工作后我订阅了《诗刊》,《人民文学》,《萌牙》,《湘江文艺》等文学书籍,如痴似渴地阅读,着实给我打下坚实的文字基础。
当然,读书和写作成功关系不大,读书归读书,想要一夜成名和读书并没有半毛线关系。年轻时我如痴如醉地读书,记得读《家》,《春》,《秋》三部曲时,我可是废寝忘食。读《说岳传》,《说唐演义》我可是通宵达旦,手不释书。
年轻有梦想,年轻有精力,年轻不知天高地厚,想干啥就干啥,想读书也不知疲惫。书读多了,便有创作梦想,便有当作家诗人的野心,当然结果是梦碎一地,花开不结果。
年轻时的读书,给我打下了坚实的文字功底,虽然写作上没有收获,但是对我的人生影响却不少。后来,我在商海里摸爬滚打,对读书也就不再重视,近二十年没读过一本书,直到现在我仍然很少读书了。
现在的网络发达,网上有看不完的网络小说。当我写网文时,也曾读过两本数百万字,二千多章的网络小说,对我的网文写作还是有益处的。
看网文怎么也感觉不到那种读书的味道,一本油墨飘香的经典小说,一本历史悠久的经典小说,给人的阅读体验是完全不同,青少年时期读书的痴狂,似乎永远找不到了。
老了本应该是看淡了一切,安心读书的时候,可老年人反而静不下心来读书,浮躁的时代,让人心也浮躁起来。抖音,微视频,小故事不仅年轻人喜欢,老年人也不会拒绝。
智能手机的好处就是方便,但读书的时候却闻不到那种浓浓的油墨香了。好怀念过去的读书年代,无论读什么书都会上瘾,都会沉浸到书里面去。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没少看过,神话古典小说没少读过。
岁月催人老,过去读过的书都沉积在岁月深处,打开来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写作有莫大的作用,过去读书多,老来终有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