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翻看简书,从17年5月开始写作,陆陆续续写了40多万字。如果出版的话,也是一本颇有些分量的书了。大部分文字并不生动,许多也非原创,但所幸一直坚持,收获也越来越多。
过去的半年中,我正在组建并带领越来越大的数字化团队,这是因为数字化战略是凯捷中国发展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希望通过“大军团作战”来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在我看来,在已经到来的变革中,真正的挑战并非在于数字化技术的控制和可用性,而是新型的“数字化文化”,其核心是好奇心、渴望改变的意愿和主动学习、分享的成长型文化。
因此,最近我们组织团队进行了不同类型的学习和分享活动。与此同时,我们也鼓励大家多读书、多写作,积极参加社区活动。
在《我与写作》中,我分享了这几年的写作之路,其中提到:
写作能提高我们的沟通技巧——组织自己的思想,并将其转化为文字,这是一项颇具难度却也极具价值的技能。定期写作能帮助我们打磨此技能,有了很好的沟通能力会让我们在生活的诸多领域受益。此外,如果我们能约束自己定期更新博客,我们也就在持续刷新自己的技能,保证自己处于所在专业领域的前沿。
在《软技能2:软件开发者职业生涯指南》中也有写到:
要提高你的沟通技巧,我认为没有比写作更好的方法了。写作教你用别人能理解的方式清晰明了地组织你的思维。你写的越多,你的沟通能力也就越好。
写作,是需要大量阅读去支撑的。好书非常多,如何确保将时间花在读好书上?我自己有一份阅读清单(从17年开始,我每年年末都会写一篇《读书》的文章,对过去的一年作一个回顾),我也常常去寻找一些别人强烈推荐的书。最重要的,是把所学到的东西付诸行动——知识不付诸实践,就毫无价值。
我喜欢将自己的读书笔记和心得感悟记录在印象笔记上,并加以索引,有需要的时候时常拿出来读读。我认为这是一份不错的文档和参考资料,让我能够回顾过去是如何解决某个问题,以及当时的语境和情绪。

建议文章的类型如下:
“如何做”类的文章:展示如何做某事
发表观点类的文章:表达对技术、框架、语言等的观点;谈论一些常见的概念或者方法论以及其优劣
新闻或时事: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
评测:对某个产品或服务的评测结论
专家综述:从不同的专家那里获得关于某个主题的见解
科技或新闻综述:收集到的关于某一主题的所有新闻或其他的博客文章,或者针对某一主题的日报与周报
面试:把面试某人的过程写成博客文章
资源:针对某些技术、框架或者工具你创建的资源或指南
向听众解释某个主题的文章: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
第二件事是参加行业大会。
如果大家读过《专业服务公司的管理》,会理解对于咨询公司而言,领先思想是公司战略定位、建立品牌和销售服务最强大的工具。领先思想的意思是:对市场关注的关键问题有独到的、有价值的见解。它表明能够提出这样见解的团队值得追随。同时,对于咨询顾问而言,Presentation是核心能力——尤其在一小时的时间里“谋篇布局”,展现“基于逻辑的急智”。因此我们也鼓励更多的同学在行业里代表凯捷咨询发出更多的声音。
如果你从来都没参加过任何软件开发大会,那么赶快找个你感兴趣的会议,选好一个话题,做好幻灯片,尽可能去入围吧。我刚开始在公开场合演讲的时候,并不成功,一度颇为沮丧。今天我能在会议、讲台上侃侃而谈,是因为已经刻意练习了很多次,有时候我甚至会喜欢上这种感觉。
写在后面
冯唐在《有本事》中写到:
我在麦肯锡工作多年,一直被训练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必须在有限的两三个月内做出结论,必须在更有限的三分钟内表达清楚。数据、案例、访谈记录等纷繁复杂的信息录入脑子,脑子就是厨房里的铁锅,煎炒烹炸,得出三到九点结论。各点结论之间,必须做到不重、不漏,最好能说得水晶般清澈,最好能有一两点是常人想不到的真知灼见。
我极为赞同。似乎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独门工具,医疗的听诊器、投行的计算器、咨询的PPT。克服那种恐惧,做那些一开始可能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的事情——从读书、写作与分享开始。
本文作者万学凡,数字化转型专家,行业知名敏捷转型顾问,InfoQ2020、2021年度中国十大IT产业推动者。《EDGE:价值驱动的数字化转型》、《如何写出好程序》、《敏捷回顾:反模式与重构引导实践》、《解决方案架构师手册》、《AI重新定义企业》、《内容智能:打赢每一场运营战争》等书的译者。现任凯捷咨询数字化团队总经理,首席咨询顾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