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青年阳明的寻找与困惑

青年阳明的寻找与困惑

作者: 胡畅舟 | 来源:发表于2023-02-15 20:40 被阅读0次

    在不断悟道的过程中,阳明不断的寻找正确的方向,但是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又遇到困惑。那么,阳明遇到了哪些困惑呢?而他又是如何解决呢?

    在王阳明31岁时,他有一段时间沉迷于辞章,而且写的能力很强。但是后来,他却认为这是"无用之虚文",并没有继续朝向他的圣贤之志。于是在碰到问题之后,他决定暂时走向道家的路径,以此来看是否有解决的方法。也就是说,或许这里的志向是成为道家的圣贤。

    那么在这里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成为道家的圣贤,是否意味着他改变了自己的志向呢?因为在原来我们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圣贤都是儒家的。我认为可能并不是,圣贤并不是一个明确的定义,圣贤人格是体现价值和方向的人生。或许对于王阳明来说,不管是道家的圣贤还是儒家的圣贤,都意味着一个方向和价值,从根本上来讲他并没有改变志向,只是想要一个体现价值和方向的人生,而这样的人生就可以改变世界,因为自己使世界变得美好。

    但是在深入道家的过程中,他先行了"导引之术",已经颇得其道,却认为这依然是远离自己的志向的,而只是一种"小术",连道家的"道"也并没有得。又开始从其他方面修行,可是在不断修行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问题,道家讲究六根清净,摒弃尘世的一切,可是他却无论如何也无法抛却对祖母和父亲的想要尽孝道的感情,后来悟出这种感情是无法磨灭的,如果可以摒弃,那这既不符合先天中本性的善,也不符合后来王阳明所受到的教育。否则就是"断灭种性",于是决定出仕,回到儒家圣贤的道路上。还由此点拨了一个僧人。由此可以看出,阳明的思想还是儒家的思想。

    而在阳明34岁时,他依然在努力实现自己的圣贤之志,不管是从"立己"和"达人"的维度。而在这年,他门人广进,同时也结识了他的挚友湛甘泉。但是他的这些门人读书的目的和阳明及湛甘泉所"倡"的圣学是不同的。当时的大部分学者背书是为了功成名就,主要所采用的是朱熹的思想。而阳明和他的好友想要"倡明的圣学",这圣学是他们在实行圣贤之志,主要是为了价值而寻找,为了心中的方向,并不是在理性层面的功成名就。可是,他们现在想推行自己学问是很难的,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朱熹的思想是当时的主流思想,他们很难改变。第二个原因是他们的思想还没有完整,没有成为一套。所以可能并不能说的很明白。

    而在王阳明35岁时,他依旧行着自己所认为的圣贤之道。在此时,他在朝廷当官,为了自己心中的道和正义上疏皇帝,不怕得罪皇帝身边的权臣。因为他认为这是义之当为。

    可正是因为他的话得罪了权臣,他获罪,在牢房中差点死去。又被贬到龙场。那么看似如此悲惨,他会心生怨恨吗?可能并不会。其实这里就是性和命的问题。阳明把这件事当做命,而无法改变,所以既然无法改变 就不会怨恨。而他所可以做的是"性",他有圣贤之志,所以他认为这就是他该做的,哪怕再做一次,也不会后悔。

    而或许对我而言,更难的并不是"知",而是"行"。我认为我现在的生命起码是有方向的,或许这个方向的意义还不够深刻,但是这是我现在所能做和想的。但是把生命的方向做出来是件很难的事,当然,或许做不出来也可以理解为对生命的方向还不够明确和深。比如在前面的悟和学不为功成名就,以及后面的不怨恨,不去为自己不能改变的忧愁。这都不是我现在马上就能做到的,或许这些道理我是懂的,但是很多时候无法抛弃秉持了很久的观念,我需要不断的与自己作斗争,坚定自己生命的方向,才能有更多的可能性战胜他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年阳明的寻找与困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yu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