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 一书
石币之岛
密克罗尼西亚是太平洋的三大岛群之一,其中最西边的雅浦岛上曾住着一群非常古怪的土著居民。1903年,美国的人类学家威廉•亨利•弗内斯(William Henry Furness)在雅浦岛住过几个月,并把他在当地所见的风俗记录成书,书名叫《石币之岛》,因为当地的货币体系令他印象深刻。
雅浦岛上没有金属资源,于是石器在他们的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即使是石灰岩,也需在离雅浦岛400英里远的另一个岛上才能找到,雅浦岛部落里的探险家们开采这些石灰岩,打制成内部中空呈环形的石轮,然后用木筏运回雅浦岛作为货币使用。这些石轮小的直径30多厘米,大的直径有3米多。为了便于运输,有时会往中间插一根粗壮的木柱。
雅浦石币有个很有趣的特点。交易双方在决定了使用多大的石币付费后,如果那个石头太大了,不方便运输,那么卖家只要在买家的石头上做个标记就可以了,这样就付费了。那个标记就说明这个石头已经属于卖家了,而石头仍然躺在买家屋里。
不止如此,还有更神奇的事情。岛上有一户大财主,所有人都承认他们家是首富,但奇怪的是,没有人见过首富家里的石币,连他家自己人都没见过。他们家拥有的财产是一个巨大的石币,大小只有上上辈人才知道,因为这个石币一直沉睡在海底。许多年以前,这户人家的祖辈和其他人外出探险,为的是开采石灰岩,就像美国西部的淘金热一样。他们的祖辈运气不错,碰到了这个庞然大物,便将其制成石币,用木筏拉回家。但是归途中遭遇了强烈的暴风雨,为了逃命,探险队只好砍掉拉筏的绳子,于是那块巨大的石币沉入了大海,永远也找不回来。回村后,探险队的成员都替他作证,那块石币尺寸巨大并且质量上乘,虽然已掉落大海,但大伙都见证了这块石头的去处,所以不会影响它的价值,它的主人仍然可以用它去买东西,就跟把石币运回家存放起来的效果一样。
如果这个还不足以让你惊讶,请看下面的事。雅浦岛民都不穿鞋,并且还没有发明轮子,自然也就没有车道。岛上只有一些适合原著居民裸足行走的珊瑚礁道路,但是西方殖民者却要求他们修筑能跑汽车的公路。德国在1898年从西班牙手中买下了这个岛,要求几个部落的酋长组织修路。修路对土著居民而言完全没有意义,德国人的马克在土著居民看来跟废纸差不多,所以命令下达了几遍都无人搭理。想想也是,一伙拿枪的人登上一座自己从未踏足的岛屿便声称拥有岛屿的所有权,还强迫本地居民为自己修路,这不是流氓是什么。俗话说得好,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德国政府研究了雅浦岛的文化习俗后,突然开窍了,下令对几个违抗命令的部落征税,他们派人去这些部落的每家每户,往他们最珍贵的石币上涂上黑十字标记,声称这些石币已经归德国政府所有了。这个解决方案既简单又“文明”——文明用在这儿真够讽刺的——但的确非常奏效,所有人都觉得政府抢了自己的钱,为了不被抢钱,于是无奈去替政府修路。最后路修好了,德国政府就把那些标记抹去了,于是岛民又幸福地过上自己富有的生活。
读到这儿读者朋友也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天底下竟存在这样荒唐的货币!但事实上,被视为现代经济学皇冠上最璀璨宝石的信用货币,其运行原理与雅浦岛石币并无不同。
法兰西银行的黄金
弗里德曼在《货币的祸害》一书里举了一个例子,1932年,法兰西银行害怕美国不再盯住金本位,不再按一盎司黄金兑换 20.67美元的传统价格兑换黄金。于是,法兰西银行要求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将它存在美国的大部分美元资产,转换成黄金。为了避免将黄金装船海运的成本,法兰西银行要求联邦储备银行把黄金存到法兰西银行的会计帐簿上。
于是财经报纸用头条报道了这间关于“黄金的损失”以及对美国金融体系的威胁等等诸如此类的消息。美国的黄金储备开始减少,法国的黄金储备开始在增加。市场认为美元走软,法郎走强。这种因法国向美国兑换黄金而造成的所谓黄金流失,甚至引发了1933年的银行业恐慌。
而事实上,黄金并没有流到法国,仍然在美联储的地下金库里,因为这只是一次会计操作而已,当时的实际情形是联邦储备银行在地下金库的抽屉上作了一些标记,表示这些抽屉中的金块属于法国了。
看起来雅浦岛的石币像是远古的实物货币,如法国人的兽皮,蒙古人的砖茶,印度原始居民的杏仁,中国夏代的海贝……但是且慢,雅浦岛居民的交易并不真正需要挪动或分割那些石币,他们只需要更改石币上的标记,甚至连标记也不需要,如果大伙脑海里有关于某一石币的共同记忆,那么大伙也都承认这笔财富的存在。
对,货币只是一种记账方式。不仅雅浦岛居民这样认为,联邦储备银行也这样认为,比特币等区块链货币也是这样认为。当文克莱沃斯兄弟宣称他们拥有100000枚比特币,不是说在某银行的保险箱里,真的有100000枚比特币整整齐齐码在那儿,而是说比特币全网节点都承认有这些一笔比特币,归属于文克莱沃斯兄弟的比特币地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