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连载|《穆斯林的葬礼》霍达(9)

连载|《穆斯林的葬礼》霍达(9)

作者: 共书君 | 来源:发表于2019-12-11 17:08 被阅读0次

新月捧着这碗"寿面",几乎要落下泪来。十七岁了,她已经度过了十六个生日。她不记得最初的几次生日是怎样度过的,自从她记事儿以来,这一天常常是毫无表示的,似乎被人遗忘了。而且,她的生日到底是哪一天,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爸爸说是阳历七月七日,阴历六月初五。可是这两个日子很难赶到一天,就不知道该以哪个为准了。妈妈和姑妈都是不理睬阳历的,今天的这个生日显然也就按她们的原则来过的,爸爸也并没有反对。过生日无非是表达一点美好的愿望吧,爸爸不会因此而争执,何况也不是每年都过。如果不是姑妈心里记着,恐怕今天又被忘记了。新月端起碗来,深情地望着姑妈,说:"姑妈,谢谢您......"

姑妈慈祥地笑了,对她说:"新月,不是这么个说法儿,你该谢的是你妈,这一天是她为你受难的日子!"

新月顿时意识到自己的疏忽,脸微微红了,朝旁边望着妈妈,按照姑妈的指点,说:"妈,今天是我的母难之日,感谢您把我带到人间......"

韩太大刚要吃面,看新月说得那么一本正经,笑了笑,对姑妈说:"成了,成了,别难为孩子了!当妈的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她一个姑娘家哪儿知道那受的是什么罪?吃面吧!"

韩子奇一直沉着脸,也许是因为刚才吵架引起的不快还没有消散。他望着新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新月,十七岁了!爸爸没忘......原谅爸爸,不能给你过一个像样儿的生日......"

"打卤面,我已经很知足了!"新月说。

"该买一块生日大蛋糕,插上十七根儿蜡烛......"

"我憋足一口气,噗,一吹,全灭了!对不对?我在电影里看过!"

姑妈听得各漾:"那叫什么事儿?吹灯拔蜡?"

新月笑着说:"姑妈,您不懂,那是外国的风俗!"

"外国的风俗有什么好?"韩太太面带不悦。瞪了韩子奇一眼,"吃吧你!又显摆你多知多懂?"

韩子奇就不言语了。这年头儿,"外国"这个词儿不怎么好听,容易令人联想到"帝国主义反动派"之类,这一点,做外贸工作的韩子奇自然是很敏感的。韩太太这么点了一下,他就住了嘴。在孩子面前谈论西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是不好的。

餐桌上的空气显得压抑,姑妈只好出面打岔:"什么洋风俗、土风俗的,还不快趁热吃?新月,天星,吃!"

新月望望下班回家之后一直没说话的哥哥天星:"哥,吃吧!"

相关文章

  • 连载|《穆斯林的葬礼》霍达(9)

    新月捧着这碗"寿面",几乎要落下泪来。十七岁了,她已经度过了十六个生日。她不记得最初的几次生日是怎样度过的,自从她...

  • 连载|《穆斯林的葬礼》霍达(7)

    易卜拉欣闲着没事儿,便又愣愣地看那些玉雕。壁儿本来就不认生、不怯场,就领着妹妹玉儿,去招呼这位小客人:"你知道这些...

  • 【读书感悟】韩子奇是个好男人吗?

    韩子奇是个好男人吗? ――读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韩子奇,《穆斯林的葬礼》的男主角,...

  •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

    读书到结尾的时候我一直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作者究竟想葬送些什么?在后记中作者有说到她的创作往往是先有名字才有故事...

  •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

    先前虽是对此书早有耳闻,不过难得一窥。此间,在老师的“要求”下,便去认真看了看。我不知道这书是什么时候出版,或什么...

  •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

    一、媒体解读 人民网北京9月11日电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国务院参事室文史业务司和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

  •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

    这周,丫头面临中考,老母亲心情也是异常复杂,似乎毫无压力,静等花开,又觉无着无落,压力山大,但未停止阅读。短短四天...

  • 穆斯林的葬礼 --霍达

    这是一本写一个少数名族,回族家庭的故事,也是一个战争年代的爱恨情仇的故事,是一个人的一生的写照,更是一家人生活的描...

  •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这本书是在2014年夏天我刚上大学的时候读完了,至于为什么现在才来学读后感,自然是因为当时没有写读后感的习惯,而现...

  • 穆斯林的葬礼

    这个葬礼并非是看了霍达《穆斯林的葬礼》后的葬礼,而是亲自参加了的穆斯林的葬礼。 早也有写下的要求,有时逢清明,将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连载|《穆斯林的葬礼》霍达(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ca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