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说起当年的十万字,樯橹灰飞烟灭。
高中的时候能接触到的文章,除了网文就是杂志文摘了,当时投稿也是一时兴起,现在想想甚至连投稿杂志社的名字都记不起来了!
美好的年华都很懵懂,那时候意气风发,才思敏捷,脑袋里都是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和画面。因为家里管的很严,我也没有办法用电脑写东西,最后只能选择很原始的纸和笔,写下我的第一篇不成熟的文章。
其实用文章来形容并不是很贴切,我更觉得像一篇小说,但可能是文笔太差劲,或者说不被当时大环境认同吧。
始于未来,终于未来,这就是我十万字的一个核心故事。故事情节什么的,我不想说太多,因为我还有执念,想重新让它公诸于众,毕竟它也在脑海中陪着我走过了很多个春秋了。
写东西是枯燥乏味的,灵感是唯一的乐趣
创作初期,很多时候都是发呆的状态的,因为在跟自己的想法交流,讨论故事的前因后果。每当想提笔去写的时候,脑袋里又会冒出来很多问题:这个人什么时候出场、这段场面要如何描写、这一小段剧情要如何结束等等。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难住你的并不是灵感和写作思路,而是你的写作功底,组织语言的能力。一篇文章的辞藻可以不华丽,但是必须保证语意通顺,情节饱满,能够在读者的头脑中展现你所想表达的东西。当你做到这一步的时候,最起码可以保证你的作品不会死在起跑线上,至于符不符合大众,就要看你自己的想法了。
当你想往下写的时,别忘了回头看看
创作的中期,你需要的就是一份坚持+复习的能力。大纲虽然好用,但是我却只看一次,更多的是把整体碎片化,建议用思维导图把思路穿线,当你想往下写的时候,先看一看之前都写了什么,这样可以保证不断线,同时也尽量避免没必要的“坑”的出现。关于大纲,个人觉得只是给编辑看的,创作者写的大纲,仅仅是最原始的思路而已,对于写作真正有用的,是连续成串的每一段故事碎片。
当你真正做到这一点时再回头看,你的作品已经呈现出树状结构了。从刚开始的构思,延伸到每一个故事的结束都是一个周期,只要是不脱离主题,就永远都是一棵作品树。
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写作的过程
到了后期的时候,其实创作本身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它已经临近尾声了,或者说它的价值已经实现了。回首望去,发现一切都很自然,没有了当初面对文章的各种苦恼,其中的枯燥乏味似乎也一起消失了。个人觉的,每一个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是情绪化的,但是当你写到最后,一切又都很平淡了,无喜无悲。
其实整个创作的过程很辛酸,同样很简单,难在起步,贵在坚持。每个刚开始写作的新人都必须面临同样的处境,只要坚持下来,我相信就一定能成功,即使你的文章很差,总有人愿意读下去,做一个阅读者,聆听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