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变电运检常用知识分享
动力变(干式)预防性实验(三、绝缘电阻测量)

动力变(干式)预防性实验(三、绝缘电阻测量)

作者: 洪城小电工 | 来源:发表于2018-07-13 12:09 被阅读0次

今天休息,继续更新,接着上篇进行介绍。

三、绝缘电阻测量

 

试验依据:GB50150_2016、JST工厂标准、《高压电工上岗技能一本通》

理论状态:

理论要求:

1、试验分为三部分:高对低及地、低对高及地、铁芯对地

【每一分项都必不可少】

2、当绕组对地绝缘电阻R60≦3000MΩ时,需计算吸收比。

【严格执行】

原理简述:

本司采用数字式兆欧表,工作原理为由机内电池作为电源经DC/DC变换产生的直流高压由E极出经被试品达到L极,从而产生一个E到L极的电流,经内部电路计算可得出绝缘电阻值

试验前准备:

1、试验设备检查

a、首先检查外观应完好无损;

b、开路试验:将兆欧表放平稳, 打开电源, 按“ 测试” 键, 此时兆欧表应指示为“∞” ;

c、 短路试验:用导线短接“L” 端和“E” 端, 按“测试” 键, 此时应指示为“0” 。

2、安全措施和需要拆分隔离部位同变压器直流电阻测量试验。

简要接线图:

 

高对低及地 低对高及地

说明:

1、高对低及地

将一次绕组三相引出端A、B、C用裸铜线短接,接兆欧表“L”端,将二次绕组引出端a、b、c、n及地用裸铜线短接后,接兆欧表“E”端。

2、低对高及地

将二次绕组三相引出端a、b、c、n用裸铜线短接,接兆欧表“L”端,将一次绕组引出端A、B、C及地用裸铜线短接后,接兆欧表“E”端。

3、铁芯对地

将铁芯接地螺栓拆除,旋转接地片,使得铁芯与地完全分离,后铁芯侧接兆欧表“L”端,大地侧接兆欧表“E”端。实物图如下所示:

备注:

1、绝缘电阻测量应在变压器清扫保养后进行,试验前需确认绝缘瓷套管清洁且完好。

2、35kV变压器预防性试验中,高对低及地、低对高及地及铁芯对地均采用2500V兆欧表测量,测量时长不低于1min。

3、铁芯绝缘电阻试验国标要求为在试验过程中无闪络与击穿现象。综合JST工厂标准,铁芯对地绝缘电阻应大于等于2MΩ

4、每次测完之后都需要放电,现在常用的电子绝缘电阻测试仪往往自带放电功能。

 

试验数据记录:

在15s读取一个数值,记为R15;在60s读取一个数值,记为R60;当R60≦3000MΩ时,需计算吸收比k。

合格标准:

1、绝缘电阻:高压绕组对低压及地3000MΩ;低压绕组对高压及地600MΩ;铁芯对地2MΩ

2、吸收比:当绕组对地绝缘电阻R60≦3000MΩ时需考核吸收比。当k>1.3时,合格。       

3、试验目标为使用多年后的变压器,应参照出厂试验报告,确定合格标准为现绝缘电阻不得低于出厂试验报告中的70%。

如出现数值相差较大情况可做如下操作:

1、为减少表面泄漏影响测量值可用裸铜线在“L”端所接侧瓷套管的瓷裙上缠绕几匝后,接至兆欧表“G”端。

2、高压侧拆除进线电缆,低压侧拆除出线母排。(耗时较多,对作业时间要求高的行业,慎重)。

补充:有朋友私信我说绝缘电阻完全不需要到文章中所说的那么大,确实现场的情况很复杂,变压器的正常老化及环境中的湿度都会影响到绝缘电阻,而且有时候实际情况就是检修完后必须送电,否则要走冗长的流程。那么给一个根据我和变压器厂家的讨论结果。

投运一段时间后的变压器的合格标准:

高压绕组对低压及地300MΩ;低压绕组对高压及地100MΩ;铁芯对地2MΩ;吸收比k>1.3时,合格。

还有一个最低标准:

每1kV绝缘电阻不得低于2MΩ,即当电压等级为35kV,高对低及地或低对高及地不低于70MΩ。

注意:

现场使用投运一段时间后的变压器的这套合格标准就可以了,这样送电一般不会出问题,本人多次给这样数据的变压器送电,无明显问题。

一般不建议采用最低标准,采用最低标准时,一定要有领导拍板,注意好自己的人身安全,万一出了问题别背了黑锅。

最低标准之下还要送电的领导,叫他自己来送。

补充一些理论知识:

1、电介质的绝缘吸收现象

当在电介质上加直流电压时,初始瞬间电流很大,以后在一定时间内逐渐衰减,最后稳定下来。电流变化的这三个阶段表现了不同的物理现象。其电路图如下所示:

其电流特性图如下:

ic为电容电流,即给电容充电的电流。ia为吸收电流,由各种极化过程产生的电流。ig为电导电流,即泄露电流。

2、极化现象

电介质极化是指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显示电性的现象。理想的绝缘介质内部没有自由电荷,实际的电介质内部总是存在少量自由电荷,它们是造成电介质漏电的原因。 一般情形下,未经电场作用的电介质内部的正负束缚电荷平均说来处处抵消,宏观上并不显示电性。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束缚电荷的局部移动导致宏观上显示出电性,在电介质的表面和内部不均匀的地方出现电荷,这种现象称为极化,出现的电荷称为极化电荷。

 极化现象有很多种,我们这里仅介绍与绝缘电阻测量试验有关的极化。

a、电子式极化

其示意图如下:

其作用机理为电子偏离轨道,所有介质都会出现这种极化。极化时间极短(10的-14次方~10的-15次方s),极化程度与电场强度有关、与频率和温度无关,属于弹性极化(不消耗能量)。

b、离子式极化

其示意图如下:

其作用机理为正负离子位移,离子型介质才会出现这种极化。极化时间极短(10的-13次方~10的-12次方s),极化程度与电场强度有关,与温度正相关,属于弹性极化。

c、偶极子式极化

其示意图如下:

其作用机理为偶极子的定向排列,具有永久性偶极子的极性介质才会出现这种极化。极化时间较长(10的-10次方~10的-2次方s),极化程度与电场强度有关,与频率成负相关,与温度有关(低温段与温度正相关,高温段与温度负相关),属于非弹性极化(消耗能量)。

d、夹层式极化

其示意图如下:

一般情况下,C2/C1不等于G2/G1,电荷从t=0到t=∞时会重新分配,在介质的交界面处形成积累电荷。这些电荷形成的极化形式称为夹层式极化。极化时间常数为(C1+C2)/(G1+G2)。

 在低频电源作用下,不均匀的夹层介质中会出现这种极化。极化时间很长,从数s到数h,极化程度与电场强度有关,与温度有关,属于非弹性极化。

对于具有多层绝缘的大容量电气设备,这种极化现象就更明显。这就导致吸收电流随时间衰减,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趋于电导电流的数值,所以通常要求在加压1min (或10min)后,读取兆欧表指示的值,才能代表比较真实的绝缘电阻值。

3、吸收比与极化指数

当绝缘受潮或有缺陷时,电流的吸收现象不明显,总电流随时间下降较缓慢。

一般将60s和15s时绝缘电阻的比值R60/R15称为吸收比。测量这一比值的试验叫做吸收比试验。绝缘受潮时k1下降,k1最小值为1。(即60s时电流与15s电流相等,电流无下降)。变压器绝缘要求k1值大于1.3。吸收比试验与温度及湿度有关,必要时可进行温度换算。

对于吸收过程较长的大容量设备,有时用吸收比尚不足以反映绝缘介质的电流吸收全过程。为了更好地判断绝缘是否受潮,可采用较长时间的绝缘电阻比值(R600/R60)进行衡量,称为绝缘的极化指数,表示为k2。极化指数测量加压时间较长,测定的电介质吸收比率与温度无关,变压器极化指数 k2一般应大于1.5,绝缘较好时其值可达到3~4。

下面来回答下私信中的问题:

问:在高对低及地中,为什么高压侧要三相短路,低压侧要三相短路接地?

答:三相短路的原因是为了排除三相绕组间分布电容的影响,通过出口处三相短接短路掉相间分布电容。不过说实话,个人觉得意义不大,由于绝缘电阻测试仪输出的是直流,而相间分布电容又比较小,充电电流相对夹层极化电流的持续时间来说很短,所以这点干扰可以忽略不计。

个人观点,欢迎大神拍砖。后续我也会用三相短路与不短路的试验结果做多次对比,有结果了再更新。

低压侧接地当然是为了高对低,高对地能够同时测试,不用分开测两次。同时也避免了感应电压的存在,防止对设备和人身照成伤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动力变(干式)预防性实验(三、绝缘电阻测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ejpftx.html